当爱好,不存在晚吧。有孩子晚起步,但吸收能力很强,进步反而很快。这个年龄自己想要的孩子会付出更多,同事的孩子也是四年级学的,现在到初二了还在上课。我们高二了,因为喜欢,也一直在弹。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能陪伴自己一生也是极好的呢。和孩子谈好,要开始学,就要花时间好好学。写过一些心得:有关学琴前心理建设,可以参考一下:
1、请想好了才开始。千万别说:我们也不走专业,随便学着玩玩。那么,请别玩,因为并不好玩,标准费妈又费钱,亲子关系还可能僵化,本来学钢琴是为了优雅,完全有可能最后全家人都不优雅了。那样还不如放了学就在小区里撒欢,对视力还好。也尽量别说:我们不考级,我们不比赛,我们没有任何要求,我们就学着玩玩,有要求很多娃(应该说家长可能更准确)都坚持不下去,更不要说没有要求,长期观察,这种更容易更早就放弃了。
2、小花生里的妈妈们都知道:一周一两节英语线上或线下课,不能够解决英语学习的所有问题,学钢琴也同理。一周一次或两次课前课后都有许多东西要做的,仅仅凭借上课那40分钟那是天方夜谭。
3、世上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到不了拼天赋。只有练习到同样的级别之后,天赋的优势才是不可逾越的。然而这世上比你有天赋还比你努力的人,实在太多了。学钢琴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了一定阶段能够真正驾驭了,才会是真正的喜欢。所有的乐器靠所谓天赋,没有大量机械的甚至枯燥的练习就想获得成功或喜欢,基本上没有这种捷径。
4、可以说所有的孩子包括最后成为专业钢琴家的孩子都有瓶颈期,只是出现早或出现晚而已。当瓶颈期来临的时候,怎么帮助孩子去应对,这个要提早有心理准备。
5、启蒙期的老师恰恰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觉得刚开始学程度低,随便找个老师,到程度高了再去拜“名师”,开始随便的这个老师可能给你的是不规范的演示,不明确的要求,不正确的练习方法,不清晰的陪练方向。
值得推荐的一些学琴方法:
1、建议先租琴至少半年,如果确定孩子能坚持,其实是家长能坚持再决定买琴。小龄琴童的上课时间,如果可以选择,建议周末的早上,比如我觉得星期天的早上就比较理想:因为平时周一到周五,如果没有练好曲子的话星期六可以补救了再回课。同理,星期天早上回完课以后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星期的下午和晚上最好当天温顾,隔一夜或两夜老师课上讲的东西可能就要打折扣了。所以,前后都有空间,这个时间点在学琴两年后终于排给我们了,坚持穿城了七年,周日的早上是不堵车的。只要在这个城市,除了打台风,的确很少请假。
2、关于回课:第一次回课前有许多工作要做,到了一定阶段,节奏、指法正确,不要错音……这些都可以在家解决,老师来处理线条啊,情感啊、表达啊……这样比较省银子的。
3、关于资源利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车尔尼练习曲系列,我们基本都是自己练出来,然后听王羽佳在中央音乐读书时的视频录音,然后对比练习,最后看视频,然后再练,再回课,注意,不是一开始就看视频,那样,孩子容易模仿,缺少自己的东西了。
4、关于进度:先慢才能后快,一开始,不要太急,曲子那么多,是练不完的,比如:弹车尔尼740的不一定比弹车尔尼599的弹得好,对吧。因为我们不是学曲子,是从曲子中学到东西,比如技巧,比如情况,比如表达。简单的曲子,精心打磨过程的收获肯给比粗制滥造一堆曲子的收获大。
5、关于考级:能考英皇肯定不考音协,上英,央院啥的国内的考级。这一点,我相当崇洋媚外。英皇:演奏、乐理、视唱练耳、视奏、听力、音乐鉴赏都要考,而国内:只考演奏。要考则必学,或者说要考才必学。英皇的考级的评价体系里,评价非常灵活:例如:娃考英皇视奏的评语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此处的表情记号并没有踏板,但以你对乐曲的演奏程度,你此处完全可以加上踏板。很遗憾,此处我要给你扣分。娃当时看到这个评价跳起来了,说:当时就有加踏板的冲动,后来中规中矩的,太可惜了。
6、关于比赛:只参加纯钢琴比赛,两种以上甚至音乐美术都有的大杂烩比赛坚决不参加。指定地点吃住类的也坚决不参加。我们参加次数比较多的是:星海杯、恺撒堡杯、施坦威杯等、当地电视台每两年一届的钢琴比赛等。钢琴比赛过程中的投入肯定和平时学习不同,收获也不同,对孩子的胆量、心态调整也是有帮助的。但也不能太密集,更不能始终用一两首曲子一弹就两三年。
7、关于学琴以外的储备:一两岁时经常放一堆类似锅碗瓢盆或玩具,让娃随意地敲敲打打,建立不同声音的感觉。听到什么声音,经常12、123或1234边听边打拍子,让娃建立节奏感。开车路上多听音乐(这句很多余,小花生的娃估计都在听英语,哈哈),可以让娃描述一下音乐的感受:流水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像城市的喧嚣还是农村的宁静……随意娃按自己的感受发挥吧,这是最原始的音乐欣赏。当时在一个叫“鹭岛听音”的电商那买了不少光碟(原版,太……你懂的,现在这种资源越来越少了)。除了钢琴曲、交响乐、歌剧也都有。多听,也很重要,也是输入,和学英语的道理一样的吧,娃考英皇,听力满分的说。中央电视台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直播肯定会看,基本上是全家参与以示重视。尽可能的多看本地的演出,下面是娃学琴到第二年一年间的现场演出观看记录:新年音乐会(比利时鲁塞尔爱乐乐团)、芭蕾舞天鹅湖(俄罗斯国立模范普希金芭蕾舞团和俄罗斯国立模范托木斯克交响乐团,芭蕾舞年年都有,偶尔有现场乐队伴奏所以去看了)。钢琴音乐会(韩国杜宁武、沈惠莲夫妇双钢琴)。其实,机构拿到的团体票也没想象中的贵,可以是音乐厅靠后的座位,或者二楼,有什么所谓。后来发现,港澳的音乐会,那氛围真好,没有接电话打电话的打呼噜的,没有老人抱着奶娃走来走去的,没有吃零食的嗑瓜子吃爆米花的,票价还便宜。不嫌签证麻烦就好。娃可以自主阅读以后,自己多看一下音乐家的故事也很重要。有一次算是大型比赛吧,评委的评语:有自己的想法,但应该表现出作曲家的风格。从那以后,就觉得要了解作曲家,了解作曲家写某首作品的背景非常重要了。新曲子到手以后,要先了解这两个问题,那么,平时多看看相关书籍还是很重要的。关键时候用得上。
以下日志,也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