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曾经朗诵过莎士比亚《人生七个阶段》,描述了短短的人的一生。从婴孩,到儿童,到恋爱,结婚,发展事业,老态龙钟,一无所有。
我想从有学校以来,每个入学的孩童都会开始和书接触吧。即使在他不识字的阶段,也曾和父母一起共读过一些图画书。再后来,他开始在书店图书馆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工作后,开始关注一些方法论的书,能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生孩子后,开始关注教育类的畅销书,能帮助自己学会养育教育。如果我们有终身阅读的习惯,老年也许会和某一些书相遇,依旧去探索人生三大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将去往何处。
昨天查理芒格去世,群里和朋友圈一直转发他曾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包括他的作品《穷查理宝典》。我想在他阅读过的众多书籍里,也有很多曾经影响过他的书。
余华在《我在岛屿读书》里分享过一些书,提到他自己反复读,读了还想读的书。
董宇辉也经常在东方甄选分享自己读的书。
可以说,如果你想找一些自己任何阶段适读的书,网上有特别多的推荐和资源。
但是,在我自己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读过的儿童文学书,有的她很喜欢,和我一样,愿意读了又读。有的她不感兴趣,和妈妈读完,也就完了。
我自己主动阅读的书比如《海蒂》《基督山伯爵》,在我整个青春期有过一些影响,那种心灵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前进的动力。
知识类的书,没办法像这些故事类书一直留存在心中,有一本书叫《故事力》,就是讲为什么古代人冬天围着火炉喜欢创造各种神话童话故事,为什么很多名著故事都是经典,因为故事会动人心弦,有时候会影响一个人一生。
有些书影响我们的某个阶段,有些书影响我们的整个阶段。最近开始读四大名著,发现作者的思想里有很多儒道佛的内容,基于这样的底层认知,他们才创作出历经几世都还适合每个人阅读的书。
如果要推荐书,我觉得在我们的中年阶段,读一读名著,会在这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