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文强理弱?就是严重偏科呗。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分高到没人可比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又瘸腿得厉害。题主是说这种情况吗?反正生活中我没见过。花友说的钱伟长可能算一个,钱钟书也可能算一个。
但我见过的是——文理都一般或都比较弱,只是文科成绩比理科成绩略好那么一点儿。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这不是因为中小学生多读书造成的,阅读不应该背这个锅。
相反,通过观察初中孩子的作业、篇子,我发现很多理科的错误是文科学得不精造成的。也就是阅读理解不过关,读不懂题,没看明白人家的题要考的是啥。这样的情况非常多。
另外,读书多,代表着视野开阔,本来就和课内成绩无法划等号。当然,视野开阔的前提是不挑书,什么都读。如果只喜欢某一类书,那读多少也都只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转悠,算不得“读书多”。
再次,我们还是不要把阅读想得太功利。今天读了几本书,就必然会影响未来的文理成绩的高低了?没可能。告诉大家一个很无奈的真相——不怎么读书的娃,课内成绩也会比你家书看了几筐的娃要好,分数还要高,成绩还要牛。
校内学习本身不是以校外读书多少而产生必然影响的。因为学习行为是一系列的活动的总和,比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检测、总结等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你可以根本不喜欢一个学科,也能把它学得很好。只要你把这些学习活动变成一种全自动的行为,也就是通常大家嘴里的“养成好习惯”,就够了。
如果说校外的阅读活动会影响校内的文理成绩,就是让孩子通过书本、影音、实践等活动,更多地去接触和了解了某个学科、某方面的知识后,使孩子产生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和收获的快感,增强了大脑的θ波,于是产生了ltp作用。也即加大了海马体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增强,就是神经元被长期激活的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于是乎,看上去娃好像更擅长某个科目了。
但这也是可遇不可求,不是你塞给他几本绝世好书就能激发出θ波,于是产生ltp作用,使得娃变得更专注,甚至引发心流。
我觉得阅读是非常可爱,又非常严肃,非常轻松,又非常艰险的。它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兴趣方向,影响一个人的谈吐和思维,甚至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又何止影响文理呢?
我们都该大度一点,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是一辈子的事。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