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我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吧!
我初中时参加过生物课外小组。准备参加生物竞赛时,记得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菠菜叶等,我做的菠菜叶横切面临时切片,特别薄,观察起来很漂亮。比赛前,本来我是候补,但有一名队员突然生病,我就跟队参加了,我们获得市里第三名,为学校得了一台显微镜。
高中,我很喜欢化学,觉得把两种或更多药品混合,得到另外一种化合物,特别神奇。也参加过化学竞赛,但都是笔头的,大概也获得过三等奖,我都不太记得了,反正不值得一提。高考报志愿时,父母当然希望我学医,但我的共情能力特别强,就是看到、听到别人身心的痛苦,我也跟着特别难受。我倒是挺想学化学的。与我在医院工作的表哥聊了一下,那时他在医院影像室,主要给病人做b超和ct,他建议学物理,和医学影像学密切相关。但我还是想学化学相关的专业,最终第一志愿报了生物化学,第二志愿是精细化工。
大学如愿学了生物化学,当时知道这是个将来要做科研的专业,每年只招20个学生,重点培养,因此我一直是以做科研为目标的。本来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可以保送本校研究生,但是我想读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那时还没有保送外单位的名额,我拒绝了找了我三次的班主任,一心准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然而,命运弄人,因为太过紧张,第一科就考砸了,虽然总分很高,但是单科差了两分没被录取...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却来不及哭泣,必须振作起来赶紧找工作。去了两个医学相关的职业学校,校长亲自接待我,他们急缺老师,看到我各科成绩都很好,希望我尽快报到,开展工作,教哪一科任我选。
但是,我还是想做科研,就向我在科学院实习的实验室导师请教。她觉得我挺适合做科研,就把我留下做研究实验员,我就以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名义,不需占用留京名额,进入了科学院工作。工作的两年中,我就以第一作者发了三篇文章。大学同学都劝我考托考g,20多年前如果有文章,随便一个成绩,就可以申请到国外研究院。但是,为了留下我的导师,我还是决定去考她的研究生。我请了20天探亲假,开始复习备考,因为专业课每天都用,不太需要准备,重要的是英语和政治。这次终于如愿,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专业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年后顺利毕业。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去国外做博士后,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做准备。博后在医学院的生理系,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理。出站后,回到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单位,进行科学研究。
因此,我的专业与职业是一脉相承的。
———————————————
昨天和几个朋友聊天,其中几个孩子,有一个高一,另外三个初二,还有一个初一。聊起孩子未来的专业和只有选择,有妈妈问我选生物学怎么样?
我的回答是:如果选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那就要真正喜欢,并且有读到博士的决心,这是将来找工作的最低要求。不管将来是在科研院所做研究、在大学里当老师(现在一线二线重点高中的老师也是如此)、在生物技术或药物研发公司做scientist、还是做专利评审、或在专业杂志社做编辑,都必须是博士毕业,甚至要求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如果只想混个本科或硕士毕业证,那就不要选这个专业了...
最近,和几个专业杂志的编辑也聊过。他们也都是生命科学领域博士毕业,并在国外做过几年的博士后。慢慢发现,做科研的确很累很辛苦,觉得自己不太适合,于是他们就去了国际顶尖专业杂志做editor。有一位是我多年前就认识的,他已经是主编,另外两位是刚刚进入出版行业不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作者投稿后,联系相当领域内的专家为稿件组织同行评议,工作压力没有科研大,相对比较自由。我觉得对顾家的女性很友好,虽然有两个朋友是男性,但是他们也都很喜欢这样的工作。我想其他领域读到博士,不想做科研的朋友,也可以选择去专业杂志社做editor,毕竟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根本,而基础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发表研究论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期刊层出不穷,我们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应该需要很多这个领域的专业优秀人才。另外,英语要很好,擅长沟通。
此外,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了经验和人脉,还可以做很多其他工作,如下面这篇几个月前我写的制药公司的管理岗位、咨询公司合伙人、天使基金的投资人、或者自己创业开公司等等。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就是在做投资,他也是生物学博士,也有博后经历,有自己的专利,目前给好多个制药公司投资。他还写小说,其中的情节与读博和做博后时遇到的事情有关系,也许会拍电影呢哈哈!
不管怎样,在生命科学领域只要读到博士,还是有很多选择的,并不像网上说的是“天坑专业”。如果说是,那就指的是本科的专业吧...
这个话题突然很戳到我。
回忆过去十年,起起伏伏,在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后,发现原来换一个活法风景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18岁考入浙江大学,因为理综成绩好,选择了工科试验班。最后以工科试验班全年级前7%的成绩选择了当时最火爆的通信工程。22岁跟男友(现在的老公)一起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读博士,专业还是通信方向。因为痛经严重,在医生的建议下,成为了实验室历史上第一个怀孕的博士生。25岁当了妈妈,27岁博士毕业。自觉没有科研上继续下去的热情与天赋,毕业后转行做起了金融。从信用风险,前台pg电子直营的技术支持,做到自动化交易程序设计以及策略算法。发现转行确实对自身学习要求比较高,软硬实力都要兼修。平时下班后边带娃,边自学金融方面的知识,考相关证书。说实话,转行后工作与之前的学习除了基本的一些数理知识和编程能力有所交集,其他概念上的domain knowledge是全部需要重新学习过的。博士学位也仅仅是让我在面对任何新的知识学习时无所畏惧吧。
因为身体原因,半年前我辞掉了工作,当起了家庭主妇。人生经历了断崖式下跌,但是谁知道是不是触底反弹呢?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柳暗花明一定又是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