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番茄刚好一岁半,话也说不明白,只会说词,没有句子。能说出来的中英文词各占一半吧。
语言表达其实是一系列的过程,把话说出来只是最后一步。在这之前,还得先会听,再会理解,然后才能表达。所以和不会说话的小朋友,讲中文也好,讲英文也好,着力点都在于听懂,娃能明白以后,是模仿,这些都做好了,表达更像是积少成多,静待花开的事情,其实并不如前两者重要。
我给番茄启蒙英语的时候,主力队员是儿歌和英文绘本。
先说儿歌,儿歌从出生就开始听了,那时候主要是我听,边听边学,很快就都会了,然后时不时的给娃唱唱。刚开始是super simple songs,有一个歌单大概七十多首,每首都快唱吐了。后来买了child's play的两辑洞洞书,和语感启蒙儿歌,就开始边唱边看书,为了吸引娃,我会比较戏精一点,动作声音什么的都比较夸张,娃看的直乐,慢慢就开始模仿了。先模仿各种音效,比如动物叫,车的声音等等,后来开始模仿动作,现在不用我做,只要听到歌声,就会自己做了。
再说绘本。对于绘本,我觉得翻译常常会伤害到原文的韵律和表达,所以我自己有两个原则,第一是英语作者和中文作者的绘本只买原版(只会这两种语言没办法,其他只好看翻译),第二是绘本上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和娃讲。在这两个原则之下,我就得硬着头皮多讲多练。好在我从娃满月起就开始给他引入绘本了,那时候他根本不会注意我在说什么,我勤学苦练了半年多,大多数绘本都比较熟练了,这会儿再和娃讲,就得心应手了很多。而且绘本是有积累的,几十本上百本讲下来,无形中单词,句型,用法都积累了很多。再加上我夸张的表达和肢体动作,当娃看绘本的时候,是完全不介意中文还是英文的,而他给的反馈就是,不管什么语言,他喜欢的绘本,他都能懂,并一直爱看。现在偶尔能自己讲了,虽然讲的只有我能听懂(完全是词 各种音效 动作拼凑而成,且有非常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我已经觉得自己看到希望的曙光了。
在绘本和儿歌两大利器的帮助下,我自己的常用语库得到了大大的充实。另外又看了美国家庭常用亲子英语,学到了很多生活场景的常见表达。这时候,我就慢慢可以在生活中给孩子渗透英语了。孩子也会随着接受,他实际上并不介意我讲的是什么,只要能听懂,就会有反馈。
我觉得英语也好,中文也好,甚至手语都是语言,都是沟通的工具,只要能够顺畅沟通,不要太焦虑或是有压力。尽可能的做到自己能做到的,做不到的就放弃,未来不后悔就好了。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他们学习语言完全出于要和这个世界相处的需要,所以当他发现用这个语言能去发现更精彩的世界和实现更多的想法,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学习使用这种语言。我们作为父母,提供好资源和环境,保持和孩子的良好沟通渠道,就足够了。
five little men in a flying saucer 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down in the jungle down by the station child's play-dry b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