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发布于 2022-11-19

古典青春期教育读本 -pg电子试玩

我很赞同蒋勋的观点,他说《红楼梦》是最好看的青春期教育读本。《红楼梦》把人们不敢说的、不敢写的、不敢讨论,非要遮遮掩掩的那些青春期才有的东西全部大胆地揭示出来,展现在你眼前。
男孩子的第一次梦遗、少男少女间性的初体验、男孩间的爱慕和尝试似乎都相当离经叛道。作者以异乎寻常的宽容和悲悯的态度,包容着少年的困境和乖觉。这是我们家长很难做到的大度。
王夫人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看到这位少女的美,就是那种所有母亲都会产生的防备之心,就立刻给她打了“预防针”,说宝玉是“混世魔王”。你再看贾政打儿子时,她第一个冲过去,真正所有母亲都会有的那种“护”。同时勾起了她对死去的大儿子的深深思念,让同样做母亲的我禁不住悲从中来。
贾政也曾年少轻狂,但他一旦为人父,就收起了年轻时的荒唐,一本正经起来。对儿子之严,各种看不顺眼,甚至不惜用“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这门”来呵斥宝玉。我经常觉得父母对子女的恨,很多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不满的延伸,对自己的无力和无能的一种愤怒。现实中这样的父亲并非少数,有时候真得让人觉得无奈又可怜。
林黛玉为什么成天和贾宝玉斗气,天天哭?这一方面是神话前缘的“还泪”,一方面是青春少女对爱的一种反复确认,“你到底爱不爱我?”当她终于明确了来自宝玉的视若知己式的忠诚,她就变了。她身世凄苦,父母早逝,没有人能为她保媒牵线,这段无法结果的爱情让她觉得自己有如飘萍,那种无依无靠、完全没有未来的爱怎么能不让她含悲带怨。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和他对每一个人物的精雕细琢,不带滤镜地仔细刻画有关。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力透纸背。
那些少男少女们的隐秘心事、富贵闲人的痴痴怨怨,写尽了青春期不被理解、无处宣泄的情绪。父母的不理解甚至隔阂。自己那种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都想去尝试,实际上又没有长大,还要往长辈怀里钻,需要慰藉的复杂心态。
虽然一个圆桌里面只有一个答题会给分数,但我实在不忍“随他去”的观点占了上风。就算不给分了,也还要来闲话几句。还是那句老话,读书别太功利,读出味道,读出自己喜欢的感觉,才不白读。
赞29
收藏3
2年前
写得真好,很多红学家都没从青春期这点去研究
2年前
小小笨妈 写得真好,很多红学家都没从青春期这点去研究
蒋勋体会很深刻,他还专门出了一套青春版蒋勋说红楼梦。已经很克制了,删掉了不少“家长不宜”的内容。我觉得红楼梦可能主要还是家长觉得“少儿不宜”,所以不如直接说“家长不宜”😂
2年前
家长其实也是左右为难😅
2年前
穿山甲 蒋勋体会很深刻,他还专门出了一套青春版蒋勋说红楼梦。已经很克制了,删掉了不少...
哈哈哈,家长不宜🙈
2年前
我也喜欢蒋勋的细说红楼,不过还没打算让孩子听,还是不要先入为主吧。期待她跟着学校再读的时候会不会有新的体会。
2年前
我也听过,等小家伙听完二战,继续红楼梦
2年前
感觉也不用太早读红楼梦吧
2年前
芝麻和helen 我也喜欢蒋勋的细说红楼,不过还没打算让孩子听,还是不要先入为主吧。期待她跟着...
我总觉得蒋勋说红楼梦更像说给家长听的。家长容易思维固化,容易不理解少男少女们的那种心理成长变化和乖张的行为,并告诫家长们要放下成见,尝试去理解孩子。讲得真得特别好。这讲座孩子听不听的倒关系不大。
2年前
瑞宝和瑞宝妈 我也听过,等小家伙听完二战,继续红楼梦
这跳得有点儿大😂
2年前
柳梦纤纤 感觉也不用太早读红楼梦吧
圆桌里说的是初高中娃哈。亲没读题。😂
更多

推荐阅读

10岁
想法
娃不喜欢读也无妨... 我本人是辽宁省重点高中的奥赛班语文教师,从我个人的教学角度,我只能说,小学阶段我是不会让我儿子去读《红楼梦》的。因为本书里面讲到的普通人的人情世故,社会的人间万象……对于没有社会阅历的孩子来说,太不可理解。尤其是男孩,本身情商和理解力可能都不太成熟,所以,根本看不懂。孩子们也没有兴趣读。小学阶段,我觉得培养孩子的理科兴趣的最重要。 因为高中阶段的理科,真的太难了。那么,什么阶段开始读红楼呢?我觉得在初中阶段开始,才不算白做功。
说实话,高考题中,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出题分值也就...
4
9岁
12岁
想法
换着花样引导孩子读... 男孩少有喜欢读红楼的
可能中年后才会谈得上喜欢
中学不喜欢很正常
如果小时候提前熏陶可能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惑了
可以给娃看看漫画版的看看电视剧听听大师们讲解红楼
毕竟红楼太庞大太繁杂
没有相当的人文功底是读不懂的
既然读都读不懂谈什么喜欢
我读红楼梦是初一 教历史的是个刚毕业的小姐姐
姓夏 白白净净的 她来上历史课 手里夹一本红楼梦
上完历史课给我们讲红楼梦 讲里面的吃食
讲那道著名的茄鲞怎么做的
讲里面人物的名字都是有映射的
我第一次知道了 贾府四位小姐的命运是原应叹息 甄英...
7
12岁
想法
换着花样引导孩子读... 为了引导我家小直男读《红楼梦》,特意准备了以下资源:
1.红楼梦连环画,我小时候也是读这些连环画启蒙的
2.喜马拉雅fm上的红楼梦广播剧
3.乐乐课堂天天练里的红楼梦动画小课程和答题闯关
4.豆神红楼梦音频评讲课
5.87版《红楼梦》连续剧
6.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字版《红楼梦》

目前在用第1、2、3项熏陶,其中对天天练红楼梦课程和答题闯关最感兴趣😁,后面打算假期带着看看电视剧,把情节和人物搞清楚后,再利用碎片时间听听解析吧。

小男孩心智发育不成熟,不太懂人情世故,原著估...
15岁
想法
读《红楼梦》也可以很好玩 马瑞芳提到胡适对《红楼梦》的一句经典评价——好玩!
不读是肯定感受不到它的好玩儿的。
当然,读了也不一定能读出其中的趣味。
需要阅历、需要时间、需要感受和沉浸。这对于初中生来说,的确很难。
怎么办呢?
靠教育当局来降低难度,不考了?想什么呢!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是选拔性质的,能把爱读书,读书有思考、有见解的孩子选拔出来是好事。但这和我们读不读《红楼梦》有绝对关系吗?不考不读,考才读,这不荒谬吗?
等待学校老师的点拨,强制要求阅读吗?能遇上会讲好《红楼梦》并且愿意拿出课时去讲深...
2
娃不喜欢读也无妨... 鉴于我一向认为对学生来说,除了教材,没有书是什么必须要读的,不喜欢就先放一旁不读,所以《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中,唯一一部我娃在考试前看完了的。
只考虑应试的话,因为客观题的答案标准化,主观题的答案流于浅表,所以说不定没看过、只背过相关阅读题答案的孩子的分数更高,像我家这样对《红楼梦》已经不止是精读的娃很可能由于想得太深入或者是有另外的角度,结果完美地错过得分点。
1
9岁
想法
比“必读的书”更重要的是“必读书”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旷世奇作,值得所有人阅读,但个人认为,并不是在某个时段就必须读,特别是假以考试之名。
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知和喜好,不必因为可能会考书本中相关内容就一定花大量时间去读自己当前并不喜欢的书。如果毫无兴趣,对《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就算勉强读完又能留下多少印象,对考试又有多少帮助呢?不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涉猎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这样即便没有读过《红楼梦》,遇上相关段落阅读,也能做到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15岁
想法
举个🌰 马瑞芳从小喜读《红楼梦》。因为她的妈妈就是一位“红迷”。这位妈妈对红楼梦人物的理解相当有段位,肯定不是只读一遍就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的。
我总觉得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真得非常之大。如果马瑞芳的母亲没有对《红楼梦》的反复阅读,也就不会和她进一步探讨对人物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宏大的社会生活的感触。她的很多观点也影响了马瑞芳的判断与审美。
马瑞芳教授之后走上了古典文学的研究之路,成为红学专家,也就在意料之中。
匿名花友
想法
娃不喜欢读也无妨... 说实话,被传为“神书”的《红楼梦》在我眼里也就是一部古人写的言情小说,再抬高一点也就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言情小说”。反正我就当故事看热闹了。
我实在不喜欢现在语文考题都是出题人各种乌七八糟的揣测作者的想法。出题人出的题让古人回来也都答不上吧。居然还专门成立了吃饱饭没事儿干的“红学”。搞科学有这么认真、这么热情,我们早成世界第一大国了。
娃不喜欢也无妨,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必须要读的书。但是,毕竟也有些地方要考,娃还是可以在适当的年龄了解一下故事,精读一小部分 毕竟要考嘛……
5
14岁
想法
换着花样引导孩子读... 开始不想读红楼梦,也确实不容易读。大概是四大名著里面,对孩子来讲最难的一部。我记得我自己小时候也买了红楼梦,开始过无数次,最后都没有读完。前几年后来听蒋勋老师的解读,发现不再难读,于是选了花友推荐的版本,终于读完了。我自己读完后,和娃偶尔会聊一聊,娃先后看完了刘心武爷爷的红楼梦儿童版,青少版红楼梦,告诉我删改太多。她还是读原版吧。读原版都过程中,配是复旦博导骆玉明老师的讲解,看完后,又看了白先勇老师的书。慢慢的,对于红楼梦解读更深一层。家里还买了红楼梦的日历,挺喜欢。
13岁
想法
换着花样引导孩子读... 正在读,其余三大原著已如数家珍,红楼经历了绵长的铺垫,先是看刘心武编的青少版,又是看茅盾编的净版,最后自己吵着要看原版。对于小直男来说,看的还不是青春,我记得他有半学期在研究清史,从胡雪岩全传到清史三百年、清皇帝列传、慈禧、曾国藩、李鸿章传......就看到了红楼梦,看的是历史人文和社群百态吧。不读红楼也也无妨,要读就要读一生。
1
穿山甲
穿山甲
2008
相关讨论
 24个回答
 12个回答
 24个回答
 16个回答
 21个回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