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小豆包进幼儿园两个多月了,应该大部分孩子都比较顺利地度过了新入园的分离焦虑期,虽然不想上幼儿园的情绪常有,但是哭到停不下来的情况应该是越来越少了。
但是分离焦虑减轻的同时,娃们又给爹妈抛出了一个新的挑战: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都快迟到了还在那磨磨蹭蹭怎么办?!
不上学的时候,孩子们都是自然醒,那个时候负责看娃的家长们都恨不得孩子再多睡一会,好让自己也能睡会懒觉,或者再晚点“上班”。可是上学了,起床晚就会出门晚,路程远的会堵车不说,迟到了还会错过美味的早餐。
更重要的是,按时来到幼儿园,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调整状态,投入到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如果去的晚了,可能别的小朋友都在跟老师晨圈,你家娃还要饿着肚子呼哧呼哧地换衣服,换鞋子。尤其对于慢热型的小朋友来说,这美好的一天就从跟不上节奏的沮丧开始了……
开学两个月,总体来说虎姜在早上出门准备上学方面表现的还不错。但是这不代表从一开始就是一帆风顺,而且他的状态随着天气或者其他不可控因素影响而经常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斗争之下,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革命的道路依旧很长啊……
在和孩子一起调整晨起-出门流程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三个方面,有助于孩子更加适应按时上学的生活。
流程固定
之前我码过一篇文章,介绍了全职妈妈如何制定一日流程,让一拖一带娃的日子过的更轻松一些。
制定一日流程,让带娃的日子像水一样顺滑
其实浓缩到早上的起床与出门准备环节也是一样的。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能够和家长一起讨论一下早上必须要做的事情了,那就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一个约定,把明确下来的流程写出来,贴在墙上。
虎姜的幼儿园是提供早餐的,但是因为上学有一定路程,不太想让他饿着肚子出门,所以我们选择在家里吃过早餐再出门。这就要求我们早上都需要更早的起床,夏天还好,现在大冬天的每次早上叫醒外面还是一片漆黑。虎姜他都说:妈妈,天还没亮呢,我再睡会
我们现在大概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30牛听听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开始叫醒。我会先起床快速洗漱然后到厨房准备早餐,虎姜会稍微地“懒一会”再起来。
从我的战斗经验来看,那种非常严厉的“快起床,不然就迟到了!”的叫醒方式效果非常不好,虽然那一刻娃的眼睛睁开了,但是他的情绪很难受,会导致整个早上甚至一整天都别别扭扭的。
之前我们用过app叫醒法。起床后的迷糊时间用一节 ai 小课过渡。因为动画的吸引,叫醒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我们用的比较受用的方式就是把他亲醒
就是那种很夸张的狂亲,把肉嘟嘟的脸蛋当成美味的果冻就对了!亲到他又开心又嫌弃(口水)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醒过来了。关键这样子通常来说他的情绪会很不错。
当然每个孩子的喜好不一样,你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和孩子约定一个小秘密,或者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要对的“暗号”。这样他对起床这件事就会有所期待,也方便转移他不愿意起床的注意力。
接下来他会自己脱掉睡袍,换上衣服,准备去洗手间洗漱。感谢幼儿园集体生活强大的影响,虎姜现在在自理能力方面有很明显的提升。穿脱衣服基本不用他们太插手,都可以自己完成。即使有的时候穿的不够服帖,我也尽量忍着,让他自己调整。
(在很努力地研究拉链怎么搞)
因为有了之前我们约定好的流程表,所以他对晨起流程哪件事在前,哪件事在后非常的清楚,操作起来行云流水……
当然了,他也有不愿意按部就班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上“套路”了,比如和爸爸比赛看谁更快地抵达洗手间,又或者和爸爸一起上厕所……(画面已打码,请自行脑补)总之必须得想方设法让他动起来。
至于为什么还特意把早上的洗漱流程安排给爸爸,那是因为每天只有这个时间他俩才能清醒着见面……总要给爸爸安排点剧情刷刷存在感啊!
我们在洗手间放了一个小闹钟,作为洗漱的倒计时。一开始从进入洗手间开始上厕所,到洗手刷牙洗脸抹香香再离开,会设定10分钟倒计时。现在我们已经提速到8分钟啦~而且到后来,都是虎姜自己主动要求计时的……所以说,习惯的力量真的很可怕啊。
(晚上睡觉前,自己会把两只袜子分别塞进两只拖鞋,再依次叠好裤子和衣服放在拖鞋上)
固定流程执行,在效率方面的确是有优势的。但也不是没有弊端,弊端就是一不小心过头了,养了一个太在意秩序的娃,有时候也是很苦恼的……(凡尔赛体附身?)
比如常规流程是上完厕所后洗手,然后挤牙膏刷牙。有一天我就在他洗手的同时帮忙挤了牙膏,结果苍天饶过谁……娃立马炸了!愣是让我把已经挤好的牙膏拿水冲掉,等他洗好手了再挤一次……
后来我才搞明白他是担心我提前挤好牙膏会掉,让他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好吧,你是我生的,你说什么都对……
位置固定
没上幼儿园之前,说实话虎姜出门都是大人帮忙给他穿外套。但是自从上了幼儿园,学会了酷炫的穿衣服技法,就充分地调动了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积极性。
所以为了方便他自己操作,我就在适合他取拿的高度上安装了三个挂钩。
每个挂钩上用标签纸也贴好了对应收纳的物品:水杯、书包、外套。
他的保温水杯上学的时候就会套一个有背带的外套,回到家会换成这个硅胶防滑底座。于是我们俩就称这个硅胶套是水杯的“室内鞋”,另一个布袋的外套是水杯的“室外鞋”。所以他很自然地就联想到在幼儿园进屋要换鞋的动作,每次出门前都会调整好。
有的时候不用太一本正经的讲道理,编一个嘻嘻哈哈有趣的故事,先把要做的事情做好了再说。
我会尽量把孩子自己用的东西固定在相同位置上并做好标记。比如他的换洗衣服也是一样,这样每次就可以轻松地找到对应的物品。
干净的衣服放在斗柜,也有专属于他自己的小脏衣篮,需要换下来的脏衣服都会自己扔到指定位置。
这就像咱们上班,你知道在哪个街角有卖煎饼的阿姨,也知道在公司的某个位置有咖啡机一样——“已知”会给孩子带来内心的安全感。
态度一致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其实我觉得自己当妈以后经常会做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风平浪静的时候想的是充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看着娃在家系扣子解扣子十多分钟也不骄不躁,还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加分,嗯,我真是一个有耐心的妈妈。
但是要是快迟到了呢?让孩子自己来,还是由你来伸出援助之手呢?尤其遇到起晚了,天气不好,路况也不好的时候,说自己一点都不着急的我就信了你的邪!
但冷静下来我们想想,这样态度不一致,其实对孩子的伤害还是挺大的。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认可。“妈妈认为我不能在时间紧张的时候自己穿好衣服。”渐渐地,内心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哪怕他能做好的事情,也会对你说:我不会,我不能,需要妈妈帮忙。
而且这样也会让孩子很疑惑,为什么有的时候我做这件事是对的,而有的时候又不对了呢?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缺少自信,缺少主动尝试的意愿,很可能是由于我们无意之中带给孩子的否定。
我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生娃之前没心没肺,当妈以后却经常忏悔。总感觉还有很多事情做的不够好,就怕自己的某些想法和行为对孩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不过这大概就是当妈的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