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鲜花写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是我读的第一本英语启蒙理念书,也是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中有很多思考非常精彩,值得分享的观点很多,几经删减,这份笔记算是超级精华版。
1. 尊重语言学习以及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用母语的方式和中文学习的模式来思考英语启蒙的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输入,从听力辨音能力和情境对应能力两个基本点入手,建造第二母语的游泳池。而建造这个游泳池的关键是英语启蒙科学体系的建立。有了这样的体系,孩子最终获得的将是活的语言能力。
2. 认真地讨论学英文的问题,恰恰是为了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少花些时间在这上面。孩子的生活需要自主活动的时间和事半功倍的学习。
英语启蒙早晚的关键,不在于学习多少单词和句子,而在于听力辨音能力的培养。从出生开始,越早输入英语语音信号,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就越强。
磨英文耳朵的关键不在于听懂每一个单词,而在于熟悉英语的韵律节奏,培养语感。韵律节奏训练是比单个词的发音更重要的语感训练。整体的朗朗上口就是一种语感训练。
放下单词,听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孩子在听的东西,这才是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也是听力辨音能力的基础。
妈妈对儿童英语学习整体方向的把握,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有价值。孩子的英语学习能不能进入正确的轨道,和妈妈的英语水平没关系,倒是和妈妈理解英语教育的理念、方向、方法有关,和妈妈在研究这个体系框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关。
真正的困惑不该在教与不教,而是如何能够避免以下两个问题:
如果确实需要和孩子说英语,那不如和孩子一起看原汁原味的东西。读原版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最开始用中文把图讲透,然后用英文词汇和图片的情境对应,再朗读,孩子对大人的依赖越来越小,他受大人语音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在孩子不进行大量听力输入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英语语音和场景积累的情况下,以为有一些单词量就可以直接找外教,并希望依靠和外教谈天气、聊爱好就可以解决孩子的口语问题,是非常不现实的。
输出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输入的问题。培训班只能解决30%的问题,其余的70%靠家庭。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听清楚了自然就能模仿。大量泛听原汁原味的东西——不仅仅听语调,还应该听语速,同时辅以必要的精听,才是解决孩子听力问题的关键。
当孩子准备好了的时候,你想不让他输出都难。但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大人的要求只能让孩子退缩,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我们的英语是差在语法上吗?不是,是差在语感上。
而语法的先入为主,恰恰剥夺了我们体会英语语感的机会。把英语语法作为万能钥匙,死抠语法,忘记了吸收英文原版听力的阅读素材,这才是语法带给我们最大的伤害!
语法该不该学?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语法了解它的一些规律。但是,这个过程不应该前置,尤其不应该用语法规则来学说话。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语感在先,语法在后。语法应该只作为一种辅助,在孩子说和写的时候,更多的是要靠脑子里积累的大量原汁原味的说法和写法。
两岁以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听力辨音能力的训练,这个时机如果利用得好,孩子的语音能力会非常强。
原汁原味的有声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儿歌、新闻、脱口秀、故事音频,动画片的声音都能成为孩子的语音积累。如果妈妈能和孩子一起听音频,对于自己的英语语感也会非常有帮助,以后再给孩子读的时候,效果会更好些。
这个阶段的阅读,都是帮助孩子形成认知,没必要把英文学习的目的放在前面。书里面的英文单词孩子是不是认识,不是很重要。要让孩子通过亲子阅读,消除对英文书的陌生感。
当然,如果有些书,能够让孩子把英文和图片对应上,让孩子建立基本的英文思维,那也是不错的做法。这就是情境对应的初级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对应的是英文的音和图片,而不是以前咱们学英语的时候英文的音和中文意思的对应。这是必须注意的。有些音频和书配套的,家长在听和看的同时,可以把里面一些简单的东西指给孩子。
综合两岁以内孩子的特点,听力先行,扩展听力的类型,家长和孩子同步。
家庭英语环境的核心不是和孩子说几句英语这么简单。和孩子说一些“三明治英语”或者是外国人觉得很奇怪的中式英语,就像在孩子原本洁白的画布上涂上了以后需要清理掉的颜色。
那么家庭需要给孩子提供什么?那就是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
第一,给孩子听大量英文原版的视听资源
前期对于语音方面的积累都是会有回报的。有了这样的积累,孩子到了一个环境之后会很容易上一个台阶。而没有这个积累的孩子,可能需要补上这一课。
第二,语言的互动交流
在你不能确定和孩子说的是正确的英语的情况下,首先要自己和孩子一起先去输入、去吸收。看看国外的动画片、国外的原版书中都是怎样表达的,找出对应场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此后,再遇到同类的场景时,再和孩子一起把书中、动画片中的说法活学活用。
孩子有了足够输入之后,再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互动环境。带孩子上英语班、和国外孩子音视频交流,或者是上外教课。
这个办法比家长用设计出的句型和孩子用完整的句子对话,要有价值得多。
第三,语言的情景对应
对于段落、句子来说,故事情节和场景就是语境;对于单词来说,那整个句子就是语境。这种对应关系积累到一定量后,孩子再开始输出,一开口就是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用词。
如果不在国外,怎么能有场景呢?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弥补:看动画片,看有大量场景的英文故事绘本。这两种方法中,动画片再怎么看也是有局限的,阅读能力才是语言能力的根本。换句话说,读大量原汁原味的绘本,就是弥补中国孩子缺乏对语言情景进行对应的有效途径。
读绘本的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将画面和单词、句子对应起来。这样的情境对应,会让孩子摆脱对单词中文含义的依赖。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一个表达方式,让孩子想到的是某些场景,而脑子中的这个场景,就是这种表达方式被正确运用的场合;出现一个单词,孩子想到的是在哪些表达中、什么场景下用到了这个单词。
这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英文思维的训练过程。
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一定不会看到一个单词就先想到中文,然后用中文去想和它搭配的英文单词,再把孤立的单词组合在一起。孩子对单词的理解,一定是超过我们这些家长的。
英文亲子阅读最关键的不是读,而是引导孩子发现书中的乐趣,看图、品图、评图,展开想象,把书读厚。在此基础上的情境对应是英语阅读的重点,而发音等问题则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地去解决。
第一步,用中文辅助理解图片,让孩子找到图片中的乐趣,把图讲透,消除孩子对英文的戒备
对图的中文解释是帮助孩子理解语境的一个导入点,解释的是图片,不是文字,所以这个解释应该是描述性的话语,而不是单词对应性的翻译。也就是说,在讲书的时候,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理解图片中的语境。
第二步,孩子喜欢上了这本书,读过几次后,妈妈找机会把英文词句和图画进行情境对应
图片这个语境定位好了,再去找能和图片对应的英文词句。这样,等于图片作为语境的载体,通过中文导入进来,到后来和英文衔接上,中文就可以去掉了,孩子脑子里最后留存的就是图片和英文了。
以上两步,要根据读图能力以及英文能力的不同,调整比重。越是前期,中文所占的比重越大,但是后来中文的解释就会越来越少了。孩子可能看到几个英文词,就能理解图片了。这样,随着中文一点点退出,英文思维就得以逐步实现。最后达到英语和语境的直接对应——让孩子不用反应中文,直接通过反应图片来理解英文含义。
第三步,用英语读全文,读到什么程度,要看文字的难度
我们在选资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比例。原版英文资源要占主体地位,尤其在孩子最开始接触的听力资源中,这个地位是绝对要保证的。
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资源选择的标准,一个是主题符合孩子的兴趣,一个是难度符合孩子的水平。英语资源的选择最关键的不是哪套资源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资源提供的时机和资源使用的方法的问题。
每一种资源都有它的功能,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把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使用,才能点燃孩子的兴趣,进而形成总的能力和后劲。在一个阶段里,给孩子提供同级别的东西越多,他在这个方面的建构才会越好,才能形成能力。
当孩子遇到了感兴趣的资源,就会不停地重复,而这个重复的过程就是其内在建构和形成能力的过程。
抓住孩子兴趣的火花,及时提供给他感兴趣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立体地给予其他资源。这样,孩子兴趣的一个小火点才能一点点变成火花,变成火海。
所以妈妈们不仅要看自己手头有多少资源,更要看同等级别的、能支持孩子螺旋式上升的资源有多少,这才是形成能力的资源!
以上是这本书中0-3岁英语启蒙的思想精华。等宝宝4-5岁时,再回看这本书,了解其中的自然拼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