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一直是社区内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写作没思路、文字干巴巴、写一篇百字小作文,娃要苦熬3-4个小时... 总之,看得真是蛮痛苦滴~
教孩子写作文的图书和方法蛮多的。今天,和大家推荐的方法很独特:用思维导图帮小学娃写出好作文。
关于带娃用思维导图解决学习、阅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小花生分享过不少相关文章,在当时这个思路基本算是国内首创了...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很独特、也十分“对症下药”:用思维导图解构小学作文,针对小学3-6年级语文教材的全部62篇单元习作,每一篇都给到了思维导图框架和详细讲解。
指导有多详细?每一篇单元习作,都通过思维导图这套可视化的写作方法,从构思到写出一篇文章,每个环节都有拆解指导。让娃真切感受,一篇好作文是如何诞生的,自己也有法可循,写出一篇好作文。
如果课堂上,娃没有听懂老师讲的作文。感觉这本书,能帮上不少忙,爸爸妈妈也能省心不少。感兴趣的花友们,图书购买链接放在文末了。
具体方法有了后,为了解这位这位老师背后更深层的写作文思路,我们最近还做了一场直播,特别请老师分享了更上一层、更全面的理念和方法论...
先简单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 - 陈智文老师:
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书香家庭”获得者,教研共同体授课教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20多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曾获中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第七届中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
这场直播访谈,非常受花友欢迎。今天我们摘取了访谈中的精华要点,和大家做书面分享,核心话题:用七招手把手带娃写出好作文 ...
这次的分享,相信能解答花友们不少带娃写作的困惑:
来,一起听听这位语文特级老师的"大白话"... (点击二维码可以看这场直播回放)
--- 以下为正文 ---
在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写作文,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体验不够深,写作素材不够丰富;
文章结构不严谨,没法梳理出一个好结构;
写不长,缺少一些精彩的描写,不够生动、具体
···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七招助你写出好作文。
为什么孩子们会这么怕作文。因为作文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我们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可能有一个误解:就是要学好作文,是不是买一些作文书回来,每天看上几篇,作文就能提高了?或者,找线上线下的作文培训,报上几期作文课,孩子的作文能力就能得到一个提高?
其实还真的没有那么容易,特别是作文,不是上几节课就马上能提高的。
作文比的是一种综合、长期的一种积累。
我用一棵树来做这个设计:作文离不开这七个方面。它其实上是一个体系、是一个生态。
比如:
这么多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紧紧抓住其中的一两个环节,是很难全面提高作文能力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七招来做提升,下面详细来介绍。
第一招:有效阅读
有很多同学和家长很奇怪,今晚不是作文主题分享吗?为什么一开始就讲阅读。
其实古人早就有所概括:“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你看,这八个字多经典。什么意思呢,书看得多了,写作文就轻松了。
要说作文有什么技巧?鲁迅先生说了:“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作家梅子涵也说过:“你多去阅读,很多方法、技巧都在作品当中了。”
可能有人觉得,我孩子也喜欢看书,但是没看到什么成效,阅读对作文的帮助不大...
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在阅读吸收的过程中,并不是马上就能输出的,这需要一定时间。
这种沉淀、内化转化,就像梅子涵教授说的:“读对于写作的意义,是不经意间渐渐发生的。你读的那些故事,故事里的语句、词汇,故事里人物说的话,故事里含有的道理和感情……多多少少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阅读对作文帮助不大,我概括一下,可能有这几个原因,比如说,读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所选的书不是非常理想;还有,就是读的比较浅。
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在阅读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选一些好书来读。那这个好书,当然有一定的标准。
比如说,快乐读书吧、课文后面推荐的整本书,还包括课文节选自哪一篇文章哪一本书。我们从一篇文章引到一本书、一类书,这样来阅读,相对来说能够保证质量。国家也有推荐基础教育读物,大家也可以去搜一搜。
快乐读书吧推荐读物
第二,要有阅读的兴趣。孩子不是被动阅读,要感觉到能进入书的世界,这是我们要调整的一个阅读状态。而不是时间一到,老师说读三十分钟,就马上合上书本睡觉了。这样的阅读,是被动式的阅读,没有办法沉浸到图书当中,想要有收获是很难的。
当然,阅读还要讲究方法,待会儿我们会简要推荐一些方法。第三,读一定要结合写。看到一个好段落、看到一个好开头、看到一个好题目,下一次写作文时,就可以模仿。这就是把读和写始终联系在一起,这样的阅读对作文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阅读最大的意义是积累,在阅读中积累语感。可能语感这个词,大家比较陌生。
不过,大家知道乐感,就不难理解了。乐感好的人,听两遍歌,可能就会唱了。有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就是长期跟音乐打交道,所以乐感就比较好。
那我们以此类推,语感是什么?就是长期跟语言文字打交道,那语感自然而然就有了,上来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现在考试做一道阅读题,如果语感比较差,可能要读两遍,才能把一篇一千多字的短文读懂;如果语感比较好,有可能一遍读下来,就能够比较好的理解了。
阅读是有一个语感值累积的,通俗一点用评星表达。
大声朗读,语感值一星;
动动笔做摘抄,语感值两星;
经常背诵,碰到一些经典段落或语句,把它背下来,会成为语言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珍宝。背诵语感值三颗星;
阅读后批注,你的感受、困惑、联想... 不动笔墨不读书,跟文本用笔对话,用书面形式对话后,到时候写起作文,也会很简单。批注,语感值四颗星;
写读后感,如果你能够把一本书读成一篇文章,通过读后感这种方式写下来,那写起作文来相对就非常容易的。写读后感,语感值五颗星。
所以,这是我给大家提几条读书建议:不断丰富自己的这种原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感,这个是我们写作的前提。
抛开阅读来谈作文,那就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了。因为阅读是语言的源泉,也是很多思想的源泉。做好阅读这个工作,再去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才是正路。
第二招:精心选材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孩子书看的不少,但写作素材还是很单一。
还有经常闹笑话的,比如有个孩子,家到学校一般由她父母接送,没有坐过公交车。但是,她的作文中经常出现上下学路上让座。问她原因,就说是作文书中看到的素材,她自己没有素材,所以经常套用别人的素材。
这给我们的提示是什么?
有一些家长包括老师,问我有没有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些写作素材?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这里的万里路不是说要多去哪些地方旅行,而是你要有足够的生活体验。
为什么大人写作的时候要去采风、要去体验呢?就是因为他要捕捉素材,捕捉灵感。
英国孩子12岁前要做的50件事,对照一下我们自己做过多少?
英国:12岁前要做的50件事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你至少养一种动物。当然,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养动物卫生不太好做,要是养不好会非常残忍,或者害怕小动物身上有一些寄生虫......理由非常多。
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就是《我的动物朋友》。我这些年在教学四年级班级的时候,感觉写到《我的动物朋友》时候,有的孩子体验是非常浅的,他们写的是乡下奶奶、乡下外婆养的动物,可能一年只能在暑假见一次,但是这一次经历就成为他的素材。
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为什么?因为他生活中没有长时间和他相处的小动物,所以他没有素材,这就逼他去回忆小区门口的一只狗、邻居家的一只猫,就是没有自己家的。所以当他自己家有一条鲫鱼、一只乌龟、一只小仓鼠,可能养一只或者养一次,都能成为它非常重要的写作素材。
包括种一种植物,这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必写的、必过关的单元作文。如果孩子会一门厨艺,比如说糖醋鱼、糖醋排骨这种有点技术含量的,那在多少次作文中,他都可以用这个素材。比如父母很忙,自己下厨做菜,这就是一个主题。
当然,你还要有一项特长。这里的特长不是简单的一个兴趣,有的孩子兴趣非常多:画画、书法、舞蹈、声乐,但是没有一个特别擅长,这是不够的。因为六年级,传统教材一定要写一篇文章——我的拿手好戏。
很多同学到了六年级以后,你猜写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拿手好戏是泡方便面。你的好戏质量跟其他同学的好戏的质量就有区别,所以从选材上可能就已经输了。
从刚才我们谈的这个话题来说,你的本领有多大,你的素材就多吸引人。
如果某一些东西别人都不会,你还会,那就完全是与众不同的,别人一下子就会被你吸引。
我曾经看过六年级一篇作文,写弹钢琴。他钢琴过了八级还是九级,有很多专业的词我都没听过。他对于琴声、指法、技巧的表述,几乎是不假思索的。那么多年钢琴练习的经历,足够他写上数十篇相关类型的文章。
举个例子,有多少种情况可以写到你的特长?
比如写充实的周末,小学毕业考、小学生涯中哪一次挑战自己让你难以忘怀......都可以写学钢琴。所以当你有几样特别棒的素材的时候,恭喜你,你的作文选材就不会特别缺乏。
就好比我今天有一根萝卜,我可以随时把它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菜肴,可以切片、切丝、用它来炖牛肉......关键是你要有这根萝卜。如果这个萝卜是你观察、思考、学习后得来的,是与众不同的,那么恭喜你,在作文这个方面,你已经做好了素材的筹备。
让孩子多观察、多体验,也跟我们的家长有关。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去体验,比如说,吃饺子不要买现成的。把面粉买回来,自己去擀皮、做馅,这个过程虽然浪费了一点时间,成果可能也不够好,但是没关系。
这种不完美可以成就孩子的心路历程,成就作文的一波三折,也成就作文的精彩。
第三招:巧妙立意
什么叫立意?
梁朝的萧统说:“以立意为宗,不能以文为本。”好的立意,传导的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我见过一些同学的文章,文笔非常好,但是价值观不正向。那不是得分低的问题,是零分的问题。
比如我见过一个孩子写周末。因为有其他小朋友到他家玩,他为了好玩,设了很多陷阱,包括他拿了半盆水放到门上方,其他小朋友推门而入的时候就成了落汤鸡;还有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故意把凳子抽开,让别人摔个嘴啃泥。
他做了很多恶作剧,把这样一次经历写下来。表面上看大家好像玩得很开心,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被淋湿同学,如果你是那个屁股摔成唐老鸭的同学,你会怎么想?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把这作为一种乐趣。这样的快乐当然不能成为作文的素材,因为价值观上已经扭曲了。
这样的文章即使文笔再好,也很难高分。因为你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当然,写作中还要有独特的视角与感受,尽可能以小见大,把个人的感悟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这不代表你每一次作文都要写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但是你要很自然的靠在一起。
特别是中学以后,我鲜明地感受到老师的一个作文评分标准是,作文如果相对格局比较小,个人见解浅的话,至少是扣五到八分的。
举一个例子,写去乡村游玩。如果你仅仅写这里古色古香,环境比以前更好了,真是一个美丽的小乡村,这篇文章就结束了。各位觉得这样的文章得多少分呢?
文笔好可能在二等,但是如果把文章上升到一个更好的高度,那么就要提到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变化。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去考量,那可能就不太一样了。
然后不能仅仅写物化的房屋、街道、油菜花,你还要调查这个村的背景。特别是如果有历史名人,把这个村血脉相连的历史文化介绍出来,那么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在传承,而不是仅仅写一个你看到的村子。
当你把这样一些厚重的东西写进来的时候,你文章的立意就会明显地与其他人区分开。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要去体验的重要原因。
好的立意就是我们作文占领的制高点。
第四招:严谨结构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写作文怎么搭结构、搭架子。我为什么提倡用思维导图搭结构呢?因为它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学习工具。
如果我们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图,整个思路就会很直观,结构也会很清晰。
比如,我们看到七年级上册的语文书,这是第一单元的习作。
这个部分,它就是用一个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教大家,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幅图。同理,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可以先列这样一个图。
这样画图后,整个思路就很直观、整个结构就很清晰。这是在初中要学习的,那我们不用等到初中,三到六年级完全可以学习借鉴。
下面是《同步作文一本通》里,我给大家提炼的单元作文思维导图。
三年级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这篇文章可能是你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作文,因为一二年级叫写话,三年级开始才叫习作作文。
这篇作文可能就难倒了不少人,怎么办?看这张图,也许就会写了。
我现在要介绍爸爸,那开头我可以介绍爸爸的外貌特征。这个不难,难的是中间的思路。
我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要有特点一、特点二、特点三。
特点一,可能是他胃口特别大;
特别二,可能是他力气特别大;
特点三,可能是他特别严厉。
有好多个特点呢,我只要写最大的三个特点。思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吗?这篇文章的架构就很好地拿了下来。
让小朋友一开始只写五段话,是一个很好的作文入门方法。
比如四年级我们写小小动物园,通过这篇作文来介绍你的一家。那你可以考虑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爷爷奶奶像什么,选家里的三到四个成员组成一个动物园。
我有一个学生写:妹妹胆小,像小鸡;妈妈很凶,像老虎;奶奶勤劳,是老蜜蜂。通过一个思维导图,整篇文章的思路就非常清晰。
前面说的是写人,写事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场面一、场面二、场面三......依次进行切分。
比如写拔河比赛,场面一是初赛,场面二是淘汰,场面三是决战,整个思路就出来了。如果写煮糖醋排骨。场面一是怎么准备,场面二是怎么下锅,场面三是如何调和。
每件事其实都可以切分成若干个场面,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还包括写景的文章,很多同学、特别是男生很害怕写景。我今天去西湖玩、去北京故宫玩,妈妈要让我写一篇作文,学校要写一篇写校园的景色。
不难,你看这个思维导图就告诉你,在不同的观察点,将你所看到的一个一个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写景文章。
包括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从一个个方面来展开。比如,我今天要介绍熊猫,我就从一个一个方面来展开写。
写读后感是很多同学的困惑,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读后感要怎么写?我总结了四字诀:引议联结。
举个例子,比如说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草房子、西游记等等,这些都是高频要些读后感的图书。
把这一部书,通过大概五六行(百来字),把整本书做一个概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谁...
第一步:引,先做概述。为什么要做概述呢?因为有的人可能没看过这本书,他要先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引的环节。如果我们看一部电影, 那就把这一部两个小时电影变成一段话概述出来就好了。
第二步:议,根据概述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悟。这个步骤要抓住一两个关键词,比如《西游记》关键词可以提炼成磨难,九九八十一难就是不断去战胜磨难的一个过程。
最重要的是第三个环节:联,和自己建立联系,这个环节要尽可能的多。我们可以在写作时联系其他文章或者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多同学的读后感引入写得很多,感想就只剩下两行,这是不合格的。因为读后感,感才是最重要的。
联系怎么写?我们可以联系身边的人,谁也拥有像书中主人公一样的精神。当然,也可以结合反面的例子,你曾经想做哪一件事,因为什么原因放弃了,联系自身进行反思。
最后,结尾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比如说,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是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把它作为结束语。
如果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我想写读后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第五招:丰富细节
很多学生的作文,老师的评语都是不够生动具体,能不能写得再生动具体一些?
大家简单地看一下这段话,分析它写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
风和日丽的下午,雷老师正仔细地给我们讲题,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就连窗外的树叶也听得如痴如醉。
这个写法就比较新奇,树叶也听得如痴如醉。
突然,雷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们顿时把目光纷纷投向刘春余,他可是我们班的“瞌睡大王”,经常在上课时偷睡,此刻正做着“白日梦”呢。我幸灾乐祸地想:“刘春余这下要尝尝厉害了!”
大家注意,这是什么细节描写?是心理描写。必要的心理描写,是很能唤起读者的共鸣的。
本以为雷老师会火冒三丈的呵斥,没想到她双手背在身后,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刘春余身边,捏住了刘春余的鼻子。
换成另外一个同学写,可能会是:刘老师走到刘春余身边。缺少了双手背在身后、踮起脚尖、蹑手蹑脚一系列的动作。
刘春余感觉不适,挥手一拍,不坏好意地骂道:“谁呀,走开!”雷老师把嘴凑到刘春余的耳边,说道:“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了!”
雷老师幽默的性格,在此处通过他的语言就能体现了。
刘春余一听这熟悉的声音,赶紧一个激灵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那……那个雷老虎,噢,不,雷……雷老师……我……”
学生背后里居然把老师叫作雷老虎。平常说习惯了,关键时刻改不过来,说话结结巴巴,感觉很胆怯。
没等刘春余解释完,雷老师笑着说:“快去洗手间洗把脸清醒一下吧!”
这样一个片段,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都有写到,让人感觉比较生动,比较具体。设想一下,把片段里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全删去,那就没法把雷老师幽默的性格体现出来,是不是?
把文章写生动需要有一系列的细节支撑,要记住:
语言还要配语气,不同角色要注意。
动作词语很挑剔,精心选择要仔细。
面部表情别忘记,心灵窗口数第一。
人物内心藏心里,想要写出不容易。
我们可以做一些这样的练习。比如写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老师。
苏老师很细心,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犹如“探照灯”。有一次,我们在写作文,苏老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只见苏老师......
在这里我们强制自己停留下来,特写老师的动作。可以写老师紧握着红笔,一行一行批改之类,好像是用眼睛把这个动作扫描下来。
突然她停下移动的红笔......
这个时候我们再提醒自己,别忘记描写人物的神态。比如说,她轻松的脸庞上,突然眉头一皱。
她轻轻地点了个名,被点名的同学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只见苏老师指着她的作业本,轻声地说......
这个时候我们要让人物说话,体现老师的耐心和认真。
那位同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拿着作业本回去订正了。我心想......
在此处,要通过心理描写,再次把老师的工作严谨,认真,细心的特点呈现出来。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写片段的时候要有意地提醒自己:这里能加上人物的动作吗?能加上人物的神态吗?能加上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吗?能通过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吗?
多问这样的一些问题,然后再补充细节。写出来的人物片段就会更加生动。
我们来讲一篇文章,写美食。这个题材很常见,比如中秋节、除夕夜吃团圆饭,还有写周记、写日记,很多情况下都会涉及到美食。
怎么写呢?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一个提炼。从食物的外观、品尝的过程、制作的方式,或者你与这个美食的故事这几个方面来写。
品尝其实很难写。我们见过不少作文,大体上都是我吃了一口,味道好极了,之后就没了。如果这样写,作文的精彩从何谈起?给大家提供这四个小点,让香气飘起来,让味道动起来,对比加进来,感受加进来。
一个喜欢臭豆腐的同学写了这个片段:
臭豆腐还没到嘴边,一股独特的气味便迎面而来。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顷刻间我所有的味蕾都被调动起来。
这个部分就是让香气飘起来。
我迫不及待地夹上一块,蘸些辣酱送入口中,一股辣辣的、香香的味道如同一支声势浩大的联合军队暴风骤雨般占领了舌尖,游荡在口腔,让一切余味纷纷缴械投降。紧接着,他们穿过食管,你马上会感觉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脖子中按摩。
这是让味道动起来。描写很细腻,味蕾的感受马上就出来了。
此刻,什么山珍海味都比不上这个臭豆腐。“此味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吃着吃着,我好像变成了一位神仙,在味觉的世界里腾云驾雾。即使这时有一个巴掌打过来,我也舍不得吐掉嘴里的美味。
这是对比加进来。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很细腻地把品尝臭豆腐味道的过程呈现出来。这就是考察描写的功力。
这个丰富的细节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叫六根出动。哪六根呢?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思是把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系统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整个作文就会立体、生动、丰富了。
家长们有没有看到,孩子的作文很少写听到的内容?你让他写春天的景色,他不写鸟的鸣叫、不写小溪欢快地流淌。他只写花开,只写绿树。
作文中没有听觉的内容,也很少有嗅觉的内容。他不会去写花的香、不会去写泥土的气息。可能他也很少去体验,那他的文章了就不那么立体了。
朱自清的春为什么那么经典?就是文章中有多种感官的融合。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蜜蜂嗡嗡鸣叫。还有触觉系统,用手去触碰到的,脑海里联想到的...
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我们经常说写作文要几感法,其实都离不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把它盘活起来,我们的作文就丰富立体了。
第六招 :必要技巧
现在作文分数占比越来越重要了,满分100的话,三年级应该是30分,五、六年级应该是40分,然后到初中可能在40到50之间,如果到了高中,可能就是60分左右。
作文是半壁江山,一点都不为过。
而且它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最后高考的时候,作文好的孩子能拿到58、56,作文弱的就是26、36,这里可能就差个20多分。
高考20分,那是什么概念?差0.05 ,排名都是操场的区别。如果20多分,那是多大的一个差距。
所以作文是拉分的一个很重要的杀手锏。我们常说,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中考,这是真的。
我们这里有一个题外话,就是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孩子作文很好,他的阅读能力往往不会太差。而阅读好的孩子,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作文可能不一定非常好。
在这里,分享几个必要技巧给大家。
先讲开头的几个小技巧。
开头1: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比如写运动会,一个人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大家就会想,为什么他站在领奖台上?为什么他会获得这一次冠军?这就是设了一个悬念,比直接写今天我去学校参加运动会要吸引人。
开头2: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开门见山往往是很自然的流露。比如时光回到2015年8月,那是我怎样的日子。一个时间一抛出地点和事件,自然而然写出要写的内容,这个是可以的。而今天万里碧空无云等等,这种不叫开门见山。
开头3:环境烘托、渲染气氛。
环境烘托其实就是因你的心情而改变。你今天伤心了,可能感觉天阴沉沉的,小草在点头,好像是垂头丧气。而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同样的小草在风中摇摆,可能会变成,它是在跳舞为你助兴。
这就是王国维先生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环境描写可以作为渲染文章的一个基调、一个氛围。如果写今天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活动,别忘了写一些那里的山,写一些那里的花儿,写一些那里的笑声,写一些那里的溪水。有可能溪水流淌的声音就是你欢乐的见证,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很好的方式。
开头4: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如果今天要以读书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有多种开头的方式,环境烘托、设置悬念都可以。最常用的两种开头,一种是名言开头。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多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写起作文,你才知道自己能背下多少名言警句、诗句。开头写一句读书名言,或者来一句刘向的读书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等,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你的文采了。
文采现在也成为语文老师评卷的一个指标,一个孩子的作文分数高不高,词汇量和文采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的同学一篇作文800字,很多词都是普通的高频词。如果你能写一些有文采的词汇。那么可能就会加分。
开头如此,结尾更是如此。
结尾要学会呼应开头,可以做一些抒情议论。
如果写捡垃圾这件事,不要写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你可以写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今天我们拣起一张纸,如果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那么我们的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洁净,更加文明,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文明的城市当中,更是荣幸。
把这件小事再做一个提升和拓展,整个视野和格局就会不一样。
三到六年级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再写这样的结尾: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是一年级时候的作文。
当然还可以用景物烘托法:抬头看,天还是那样的蓝,我感受到......与开头写天蓝形成一个呼应。
曾经苏教版有一篇文章叫感慨,它的开头是“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的歌词默写。中间写了抓虾,抓海星啊,捞鱼这些场面。
你猜他怎么结尾?
是高高兴兴的提着鱼货回家吗?不是。是“我不禁又哼起了那个熟悉的旋律,啊,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我不知道他是凑字数呢,还是真的想去创造一种很独特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
现在家长指导三到六年级的孩子写作文时,一般我不建议把这篇作文要告诉别人的道理直接写出来。相反的,如果你能通过一些有味道的语言让读者自己去领悟,这个文章的层次会更高。
就是让读者有一种获得感,他自己能品到这个故事背后的内涵。而不是很简单的戴上一个帽子,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什么,那就很直白了。这要用一些技巧,常见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大家可以从书中找到一些案例。
我给大家浏览一道毕业考试的作文题,题目是成长路上。我把一个同学不同阶段的两种写法并列呈现出来。两相比较,你们就会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
一个叫爬山,比较单调和直白。另一个叫成长路上,刚好题目主题是成长路上,而且也稍微耐人寻味一些。
左列的“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就属于开门见山的一种,但是相对单调。而右边这个同学用了哲理式的开头。“人生旅途,我不断前行,犹如爬一座山,在迎难而上之后,我遇见的最美的风景。”
题目有高低之分,开头也有了高低之分。
接下来,同样是到华山脚下的场面,有的用了修辞,有的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差别就拉开了。
包括引用名言和结束语,左边说“我终于爬上了华山”,而右边写,“这一路历经坎坷,跌跌撞撞,但过程却无比精彩。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我曾无数次跌倒,却也曾无数次翻越,因而也无数次拥有了山峰之巅的无限风光。”就有了结尾的提升。
这是江苏高考文科状元的一篇满分作文。
如果细细去看看,你会发现他的语言架构,包括书写卷面,简直都是无可挑剔的,是综合打分非常高的一篇文章。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作文能力好,感觉生活又多了一个乐趣。就是你到哪里去旅行完,要发朋友圈,再也不是长江长、黄河黄... 你还有很多诗句词汇,有很多表达的方式,这都是分享的乐趣。
工作以后,如果文笔好的话,那我要恭喜你。不论是写一份计划、写一份总结,还是要做一个即兴的演讲,拥有强大的写作能力,都不会很难...
今天,我们其实不仅仅是在讲考试,也是希望大家都能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通过写作,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的精彩。
最后
推荐陈智文老师的这本书
《同步作文一本通》
手把手教小学娃写出好作文 ...
陈智文老师写的《同步作文一本通》,包含小学3~6年级语文教材全部62篇单元习作,用一套“作文树”可视化的写作手法,将一篇作文从构思到成文的全流程拆解,让孩子了解一篇好作文是如何诞生的,也能一步步照着做起来...
我认真看了《作文一本通》这本书,真心觉得不错,特别是其中写作脑图和锦囊部分,用非常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孩子打开写作思路。如果小时候我能用上这样的方法,高考作文说不定能提不少分。
感兴趣的花友,👇👇是购买链接🔗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