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打开,孩子的分数比起人生的质量,微不足道 -pg电子试玩

2017
2024-1-19 11:48 转载 · 图片13

来源:鱼sir家长圈

小学阶段考差一次,难道还能影响未来的人生轨迹?

我们想表达的是,学习的道路很漫长,一次分数不理想代表不了什么,毋需给孩子和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

当然,这句话还隐藏了第二层意思。

比起可以量化的分数,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成长路上那些决定他人生质量的事,即如何成为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这就是我们今天想和你们一起探讨的更深层的教育:

“当面对未来未知的世界,孩子如何能够拥有和自我、和世界融洽相处的通用的能力。”

本期嘉宾是哈佛大学尼曼学者邓瑾老师,老师曾是《南方周末》高级编辑、《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环球企业家》编辑部总监。

图片

现今共有15名来自中国的记者获得了尼曼学者称号。邓瑾老师就是这15人之一。

图片

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所接触到的信息不完全是真实、正确的。

对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至关重要。

图片

算法和大数据只会把你常看的信息推送给你,不会帮你辨别信息的好坏。

如果孩子接收的信息、观点是错误的,他可能会在这条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让孩子拥有信息分辨的能力,是博雅/通识教育的其中一个维度。
 

其实在很多西方的国家,博雅/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西方国家大学本科阶段,特别是一些精英大学,像哈佛、耶鲁,他们认为一个人在18岁到22岁时,更重要是打好知识的地基和思维的地基,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图片

这些学校鼓励孩子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文理科的结合,同时也包括多元文化伦理和道德的结合。

这就是我们说的博雅教育,它所想要构建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说什么是自己的知识?就是学完把课本扔掉之后,把什么都忘掉之后,留下的就是你的教育所得。

如今的时代,知识更新迭代太快了,记忆类的知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们花了很多功夫刻意去训练的那些东西可能很快就要被ai被淘汰。

此时,作为个体所拥有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无法被取代的。

图片

思考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其实就是输入之后进行加工,然后以各种方式输出。

通过阅读、通过学习、通过上课,通过旅行、通过与人交谈,这些过程都是输入。

然后我们要进行信息加工。这个过程就是思辨,就是思考的过程。

图片

然而思考是需要有方法的,是需要经过训练,并且这个训练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你想,每个人看一本书,他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图片

有的孩子看完很快就忘了,他可能只记住了故事情节,那对他的写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对他认知的提升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可有的孩子就会思考书中人物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他的结局又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考,天差地别。
 

我们终其一生地学习,其实就是不断输入新的信息、新的知识,然后不断加工;我们要区别要分辨,要辨析要讨论,要论证,经过所有之后,最后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再输出。

图片

这个输出的结果就是你的学习成果。

思考由三方面组成:知识、认知、价值观。

第一个是知识,第二个是你的思考力就是你的认知,第三个就是价值观。

(1)知识

你要有足够多可以思考的内容和信息,如果大脑空空如也,何谈思考。

哈佛有一门很著名的课叫“公正”,你要讨论公正的问题,如果你脑子里都没有公正的案例,没有现实中有关“公平”纠结的地方,那你没法去思考什么是公正。

尽可能增加孩子的知识面,特别在小学阶段,多看书,多去博物馆,多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多见人,多看好的电影和纪录片。

这不仅是在帮助他拓宽知识面,积累知识储备,更是把他接收到的信息联结起来,也就是让他大脑中的神经元可以更加丰富。

(2)认知

大家会说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认知,有的人一秒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有些人一辈子也看不到,他们也许就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们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一方面是外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修炼思考力。

假如一件事,从面上到本质有10层有的人就只能看到第一层,有的人看到第二层,有的人就能看到第十层。

思考力能帮我们把一件事看得更加透彻。

(3)价值观

到最后必须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价值观错误,此前的知识和思考反而会让他在歪路上走得越远。

人生这艘小船,价值观决定了航行的方向,方向正确,才能远航。

图片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你成为你自己。

思维能改变思考方式,思考的方式迭代了,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图片

首先是阅读。

阅读存在在我们日常环境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和孩子去交流,去培养他的思辨力。

比如跟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然后一起讨论,这就是我们在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思辨力。

图片

读一本书,要有reading thinking这个环节。

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问题,问题增加会促使你去想为什么是这样。

比如我曾经给高年级的学生讲《动物农场》这本书,我可以提无数个问题。

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个段落,都可以引导孩子去提问题。

然后把阅读这本书当成是思考的游戏,让它变成像破案一样的游戏。这样的阅读过程就不仅仅限于情节之中,而是成为一个思维的游戏。

写作也是如此,英语叫writing thinking。

你写的过程一定是你思考的过程。

你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去思考的,是怎样去寻找证据的,最后你的论点有没有提高大众的认知。

如果有,那你的文章就是独树一帜的。

另外一个就是新闻,新闻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们来重点剖析。

(1)新闻是孩子和世界的联结,新闻让孩子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图片

不仅仅要关注我的家里、我的班上、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小事情,更要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在你写作业这么一小功夫的时间,这个世界可能发生了很多事。有的地方在发生战争,有的地方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影响全球命运的选举结果,很多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

当孩子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就会有更多的牵挂,会想要去知道更多。

如果再长大一点的话,孩子不仅仅可以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可能会对这个事情有很多的疑问,这个疑问可以引领他去更多的探索这个事情。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找到他的使命,在现在这个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发现他可以做什么,可能他就会找到终生的热爱

只有让孩子尽可能接触真实的世界,当他把小小的我和巨大的世界连接的时候,他才会找到一种特别大的力量。

你不知道这种联系可能发生在哪里,作为父母,我们要有意识,让孩子跳出他狭小的个人生命圈,去和更大的世界、更大的宇宙去连接。

图片

如果你关注世界,你的生命维度也不一样。

(2)新闻是一种跨学科的知识联结。
 

比如说一条新闻之中,可能会有人文历史的知识,有国际关系的知识,有商业的知识,有科学的知识,它是跨学科的融合。

因为世界本来就是整体的,它不是分科的,所以孩子想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一定会涉及到跨学科。

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去拓展知识面,尽可能的让他看广博的书,这就是我所谓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就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3)同时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去聊新闻。

这个要求比较高,需要孩子对于新闻有一定的看法和见解,如果家长愿意多做这一步,孩子的收获将是巨大的。

你给他的思考的内容可能越好,越丰富,越多元,越复杂,孩子所建构的世界也会完全不一样,他就会成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赞10
收藏36

推荐阅读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