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还是穷养,有时还真不容易决定(一位爸爸的“实话实说”) -pg电子试玩

2009
2017-5-21 20:20 原创 · 图片5

这篇文章的作者杜森是一位生活在美国的爸爸,他们这一代留学生,往往都是拿着奖学金出国的,一路全部靠自己,“勤奋读书、艰苦朴素”是必经阶段。而到了第二代,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大人希望孩子能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孩子所生活的环境确是“歌舞升平、物质丰富”。怎么能让孩子理解这样的价值观,甚至,有必要去理解么?

几年前的耶鲁虎妈就非常担心在优渥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失去“虎气、狼性”,所以逼着他们练琴,保持奋斗精神。这是国外移民后代的情况。其实,在国内也一样。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有好的生活,家里已有n套房,为什么还要读书?如果节约仅仅是因为物质匮乏,啥都不缺,为什么还要节约?呵呵,孩子的这类问题,咱们都得好好回答 …

这位爸爸分享了他们家这方面的经历,他很实在,字里行间,你会看到他和孩子妈在这个问题上看法的些微差异,他对穷养富养到底意味着什么的疑问和思考 … 这类问题,你怎么看?欢迎在参加评论。

本文由作者杜森独家授权小花生网发布,原标题:苦难教育

女儿不久要过十一岁的生日,从一开始小脸胖胖枕着我臂弯睡觉的小妞,慢慢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在美国这些年里,她经常被请去参加同学和朋友的生日会。这些生日会的程序都差不多,一般前后两三个小时,在外面租的场馆里,家长们带着孩子和彩纸包装好的礼物赶到,场馆的年轻工作人员,好多都是兼职的学生,带着孩子们进行各种活动,象画画,游戏,蹦床,做手工之类的,高潮是切蛋糕唱生日歌,最后小寿星的家长站在门口给每个孩子分发小礼物包(goodie bag)。

记得有次她在幼儿园时四岁多,同学的妈妈给家长们群发,邀请大家参加她孩子的生日会,限时答复以便于统计人数,统筹前后事宜。到那天我们俩开车送她过去,放下女儿也放下礼物,问家长大概什么时候来接。家长说:“大概两个小时后吃蛋糕,棒约翰订的比萨饼一个半小时后送到,订了好几个,足够大人小孩一起吃,你们到时候过来吧。” 我说:“谢谢,不用了,我们已经有安排。”

安排是和孩子妈在外面吃饭,一家以亚裔和墨西哥人为主顾的超市的韩国食铺,有便宜的蔬菜水果,也有很大的鱼类海鲜柜台。以前带了女儿去过,她一进门就捏住自己的鼻子,抱怨里面怎么臭烘烘的,最后就没在里面吃饭,去了旁边一家越南牛肉粉店。孩子妈喜欢吃石锅拌饭,正好生日会给了我们难得的“两人世界”时间,我们就相约去超市吃韩国饭。

下午三点钟多,没什么吃饭的人。韩国老板娘正在水龙头上哗哗洗菜,看到我们,围裙上擦擦手,来到账台前。点一份石锅拌饭十块钱,一份牛仔骨十六块,我问孩子妈:“要不要加个海鲜豆腐煲?也是十块。“ 孩子妈说:“算了吧,反正还送小菜。”

信用卡划卡,我给了五块小费。一刻钟后,老板娘喊东西好了,我走过去拿塑料托盘。边吃边聊,孩子妈说:“味道不错,但只送一份泡菜,上菜也有点慢。” 

我说:“这里比外面韩国餐馆便宜,老板娘请的墨西哥女孩要四点以后才来帮忙搭手,也是为了省钱。” 孩子妈问道:“所以你给20%的小费? ” (美国餐馆小费的一般标准是15%到25%,视服务而定,这种自取类似快餐的食铺给10%也可以)我说:“嗯,我希望她能开长久一点。” 

孩子妈点点头:“应该的,我看老板娘脸上的皱纹和粉,应该有五十多岁了,生活都不容易。” 吃完我把托盘送回账台,老板娘点着头道谢接了过去。

两个人出来到一家书店坐了会儿,看时间差不多去接女儿,正赶上切蛋糕。大人小孩们齐唱的生日歌声中,带着彩纸小帽子的小寿星吹灭了蜡烛。太甜的美式糖霜蛋糕女儿只尝了一口,把盘子递给我,说:“不好吃,爸爸,你吃吧。” 说完又跑开抓紧时间去玩了。最后出门,同学的妈妈站在门口,给我们一份礼物包,里面是六支彩色笔和一个小卷笔刀。

回家的路上,坐在后座上的女儿问:“妈妈,我怎么从来没有生日晚会呢? ” 

孩子妈很严肃地对她说:“我有三句话要对你说。一,别人有的,我们不一定有;二,我们都想要很多东西,但我们不能都得到;三,你想要的,不等于你真正需要。

后视镜里看着听得似懂非懂的女儿,我说:“她还小呢,你不用这么严肃讲大道理吧?” 

孩子妈说:“有些道理我要让她现在就明白。这样一次花销至少五六百块的生日晚会,凭什么想要,我们就一定要给她?”

我听了也就不说什么了。

教育孩子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看待贫富和物质享受?穷养还是富养?培养怎样的金钱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平常避免和孩子说道理。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讲我小时候我爸爸,也就是她爷爷,院子里砍了泡桐枝架在房间里挂上白炽灯,我在灯下做功课,春天到了,泡桐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讲我初中时带着妹妹,也就是她姑妈,在河边洗碗,柴油机船轰轰开过,打起的层层浪把铝锅盖卷到了河里,我跃身跳到河里去捞。

孩子听了咯咯笑个不停。孩子妈问我:“你这是对她进行关于吃苦的教育?” 我说:“其实我当时也不觉得有多苦,我也不希望她吃苦。” 孩子妈又问我:“所以你就那么宠她?”

孩子妈有时觉得我太宠孩子,因为她自己很能吃苦,也很习惯吃苦。

当年她出来读书,给还在国内的我写信,说坐公交车买菜,背着双肩包拎几个塑料袋在雪地里走回去。麦当劳都觉得太贵不舍得吃,周末冷冻蔬菜和鸡蛋炒一大锅蛋炒饭,每天微波炉热一盘,倒一杯橘子汁,翻看一个台湾同学送给她的菜谱下饭。

那时她每周修五门课,打工二十个小时,同时准备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忙得昏天黑地。一次大雪学校停课,下午六点多她从楼梯走下来,房东说:“我看你的车停在门口,应该没有出去,但又一直没看见你,很疑惑你人在哪里。” 她说:“我太累了,前些时候每天都是只睡四五个小时,这次难得因为下雪,停课又停工,我从前一天下午六点多吃了晚饭,一直睡到现在,差不多睡了二十四个小时。”

我出国之后,读书,转学,第一份工作后她第一个生日,我一个人去商场买件大衣送给她。她穿上身,站在镜子前手插在口袋里,喜欢得满脸是笑。然后问我要看发票,看了价钱坚决让我去退掉。

有了孩子,搬进现在这个学区房。一个周末她染上流感发烧,躺在床上对我说:“这是我搬进这个房子后,除了出去玩不在家,两年内第一个周末我没有上上下下给房间吸尘,今天我真的是爬不起来拖不动吸尘器了。” 我劝她:“那这周就别吸尘了。” 她看着我说:“你这么回答我啊?我还以为你会说‘你拖不动这周我来打扫呢!’”

我希望女儿象妈妈:坚强,努力,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可她偏偏更象小时候的我:挑食,贪玩,爱看小说,差不多就行。

孩子妈最近经常五点多天还黑着出去跑步,年初距离明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还有一年多,她开始研究波士顿比赛的路线,进行跑坡的准备,在小区里一段百多米的大坡上来来回回跑。

两年前她训练全马时,一天她出门跑二十英里(约合三十二公里)。女儿睡懒觉,起来吃早饭,ipad上看卡通片后做了几道数学题,对我说:“daddy, i feel fuzzy (爸爸,我觉得晕乎乎有点燥)。” 

妈妈正好跑完回来,满脸是汗喝牛奶,听到了这句话,对她说:“你怎么大清早起来就fuzzy?快换身衣服,穿上跑鞋,跟我出去跑一圈,就不fuzzy了。”

两人出门,我拿了相机,跟在后面,按了张照片。背影挺象妈妈的,心里想:长大了会应该更象吧?

上周女儿去参加钢琴表演,几个月前一个比赛获奖者汇演,台下坐满了老师和家长。最后颁奖,除了证书外,她还拿到了一百块钱的奖金。

走出门外时,我跟她开玩笑说:“你用这钱给妈妈买样礼物吧?” 她说:“一百块能买什么?一盒子乐高?可妈妈不玩乐高啊。” 我说:“现在妈妈背的包,我给她买的,两百多块钱。你知道么?有的包要两千多块呢。” 她说:“我才不会花两千多块钱去买个包呢。” 然后又对妈妈说:“妈妈,你也不会要这样的礼物吧?” 妈妈听了,笑着对她说:“我不需要你给我买这样的礼物。爸爸买,我也许会考虑。”

听着女儿和妈妈的对话,我笑了,想起六年前幼儿园同学生日会回家路上,妈妈对她说的三句话。也许“苦难教育”收到了成效?

当时回家后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达成三点共识:

首先,一方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不当孩子的面提出异议,有不同意见可以事后两人商量。英国《卫报》曾刊登过文章,列数夫妻纷争十大原因,第六条是who decides what’s best for the children(由谁来决定,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教育孩子父母很可能会有不一致的意见,沟通很重要。

其次,对女儿不必要有“穷养”还是“富养”的硬性规定,具体视情况而定,满足她的一些合理要求,但在当今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希望她能够做到不事事跟风,不随波逐潮流,懂得“买买买”未必能带来快乐和幸福的道理。

最后,女儿的生日,我们买个她最爱吃的冰淇淋蛋糕,让她挑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礼物,在家里三个人过。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阿圆(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懂事后,每逢生日,钟书总要说,这是母难之日。” 

我跟女儿说,妈妈当年为了生她吃了不少苦,大清早进产房,催产素打到最大剂量,到下午她还是不愿意出来,最后妈妈挨了一刀,剖腹产才把她生下来,一个星期后感染发高烧,我半夜到外面药房去买药。

听了这些,之后每年生日,她心里许完愿,吹灭蛋糕上的蜡烛后,总是说:“谢谢,妈妈!”

这篇文章,原发布于豆瓣,引发了很多讨论,因为它再一次将孩子该“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为此,在英国留学的一位教育学院博士生金津还提出了一些再思考,其中一些观点,也在这里一并分享。

妈妈说的这三句话我非常认同,这代表一种独立且有反思意识的生活态度。

 

你想要什么?

你想要的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你想要是因为别人都有而想要,还是就是你自己想要?

这不仅是在谈金钱观,也涉及到家庭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重要目标: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明白之后,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为自己负责。

我认同的是妈妈对于欲望的反思态度,然而我觉得很多人对于吃苦却不具有同样的反思态度,认为吃苦都是对的,吃苦都是优秀的。对吃苦的一味执着是中国的教育,甚至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很多大人,需要学会的,不是吃苦,不是坚持吃苦,而是学会快乐,学会在有限的条件里获得快乐。不管我们有多少钱,我们其实都可以想办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些,而这些更开心会让我们更充实,更自由,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更好的生活。

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妈妈对于“吃苦”的坚持也许有些过于执着 ...

 

来源:澎湃新闻


赞25
收藏57
7年前
你想要什么?

你想要的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你想要是因为别人都有而想要,还是就是你自己想要?


7年前
睿智的父亲 严谨的母亲,孩子必然快乐而奋发向上
7年前
写得真好
6年前
我实在无法为这个妈妈点赞,因为我就有个这样的妈妈,虽然她的认真执着为我树立了好的榜样,但是她的严苛以及“不能吃苦就是罪过”的道德绑架真的令人窒息。
6年前
写的真深刻!父母的角色,在孩子面前都做的很好!我反思,有很多东西,让孩子们得来太容易了,他们就不懂得珍惜
6年前
跟风的太多,有时候我们也会随波逐流
6年前
很深刻!为人父母也应该反省自己,孩子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6年前
父母对金钱平常心些,孩子也会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有能力提供给她的就提供,不必为了锻炼她而有所保留。
6年前
想要并不可耻啊,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我喜欢说服她或是被她说服,良性沟通很重要!
6年前
慢慢灌输不是什么都能买的
更多

推荐阅读

日志
6岁
日志
8岁
日志
6岁
日志
6岁
日志
12岁
日志
6岁
日志
檩子
檩子
2009
作者热门日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