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语文成绩不咋样、但深知语文重要性的老母亲,觉得很有必要认真借鉴下各位牛妈牛爸们的国学启蒙经验,并总结出实用的启蒙路线,为后续娃的启蒙(和母亲的同步学习)打好基础。
以下第一部分笔记内容出自:东妮儿妈微信公众号中的、、(很有意思且很有启发的文章,读完也再次感慨国学启蒙对于老母亲而言也是从头开始的艰巨任务呀)。笔记第二部分出自:高巍的《》(发布在羽佳讲绘本公众号上)(以上链接均附)。
国学启蒙笔记第一部分:
国学/传统文化从狭义来看一般包含“经史子集”,经是儒家经典(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经典著作),史是史学著作(史记、资治通鉴等);子是指儒家以外的其他流派的著作。集是历史上文人学者们的文集(例如李白杜甫的诗集、昭明文选之类的诗歌总集、戏剧剧本等)等。
很多孩子启蒙背诵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叫做蒙学或者小学。
蒙学书,幼儿园就可以学一学,反正都是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礼仪,只要你家娃不反感不反抗,就可以学。而更多的儒学经典,请耐心的等待孩子们长大一点。
其中,幼童启蒙可能用到的蒙学教材只要有:
学习古诗文的重要前提是:一定要让娃先把现代汉语学好!对中文这个语言产生兴趣,娃才会有兴趣有信心排除万难去阅读古诗文(古汉语没有像英语这样零基础开始循序渐进的教材,即学apple就拿苹果来对应,往往上来就是“圣贤们活了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精华”)。
所以,国学启蒙的第一步:先学汉语的儿歌和童谣,让孩子对我们常用的语言产生兴趣,让他发现,用语言可以做游戏,语言是有趣的,语言是有用的(推荐书目:《中国童谣》、《米米听民乐》)。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入一些短小、有韵律、且易懂的诗歌。
作者文中几点我非常认同的观点:
1) 国学班不是流水线,背诵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如果傻乎乎的背诵而不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没有用的。
2) 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会出现的价值观的冲突,家长要做的,就是一个引导孩子反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3) 家长启蒙前要思考是否有必要学这个、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有了方向和目标,才不至于在各类宣传广告中迷失。
国学启蒙笔记第二部分:
1. 国学启蒙可以从3岁左右引入经典唐诗。至于其他那些国学启蒙的经典,如果有余力可以让孩子能多读多背,但要顺其自然,以孩子有兴趣为标准。
唐诗启蒙的方法:
1)早一些的宝宝可直接背诵;后续可以适当给孩子解释(有专家认为唐诗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可以抽身的时候记得不要干涉过多;
2)尽量选择绘画风格是传统国画风的图书,提高传统文化的审美;
3)若三四岁开始诗歌启蒙,学龄前可以尝试背诵《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
2. 成语启蒙:3岁左右的小朋友,可以开始成语启蒙了(最开始的启蒙,可以采用成语接龙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兴趣)。但深度启蒙涉及历史典故等,要看孩子历史等知识接受程度时适时引入。
3. 汉字启蒙:可以结合文字内涵(象形文字)的知识来引入,不建议让孩子过早学习汉字(到孩子识字的敏感期或者上学前学习即可,包含拼音)。不认识字的时候也很重要,因为孩子可以从画面中产生无数的遐想。
若有需要,建议在一二年级学业不是太忙的时候用大约一两年的时间,学一下书法,养成书写习惯,也是艺术上的一种陶冶。
4. 民国老课本(很丢人地表示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推荐作为小学生的课外读本。
5. 在一个孩子有余力有兴趣的基础上,国画、中国乐器(比如古琴、古筝、琵琶)、戏曲(比如京剧)等等,甚至民间的类似剪纸等,其实都可以算其中的一部分。培养兴趣为主,而非为了考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见识祖国为何,多去博物馆,触摸历史实证,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国学启蒙。
ps: 以上均为我个人整理的读书笔记,均非作者本人观点(但我本人非常认同)。
在这个全民鸡娃学英语的时代,国学启蒙应该受到同样或者更大的重视,在我们一直钻研着购买各类英文绘本、分级读物的同时,也应该把怎么趣味、且持久的国学启蒙提上日程。更重要的是,启蒙阶段在我看来就是大人学习给孩子启蒙,作为家长要用同样的热情、创新和重视去看待国学启蒙。
先从家长认真研究童谣和唐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