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乡下建着一个花园,全家总动员,父母、我们夫妻、孩子都是参与者,我们一起为花园规划,一起在花园劳作,一起在花园里散步赏花。
戳这里看全景 ??
花园就建在老家的一块自留地上,四川的一个小乡村里,父母世代生活在这里,这也是老公长大的地方,现在孩子也会说“老家在西平”。平时,父母住在老家,打理着花园,我们在城市工作和学习,等到周末或节假日,我们便会从城市回到老家,相聚。
父母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一代,朴实、勤劳。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种地、养家畜,即使生活条件再好,也偏爱自己地里长出来的菜和自己家养的鸡,每到有亲朋好友到家做客,最自豪的就是介绍满满一桌菜,哪些是自己种的,哪些是自家养的。我们每次回城里也会带上些。
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学,我们喜欢自驾旅行,到处去看看,两个人的时候基本每个月都会自驾出去一次。最长最远的一次旅行是去西藏,川藏线进,青藏线出,共20天。有孩子之后,我们也经常开车在城市周边景点逛,国庆的时候则会走远一点,大多时候我们会选择去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森林、草原、湖泊、大海、沙漠,我们喜欢大自然多过城市。
刚工作那几年,一年也回不去老家几次,但最近两年,周末的时间我们不是在周边游,就是在老家。小小孩每到周末就会说"要回西平"。
孩子现在6岁,好奇心特别大,在绘本上看到动物、植物也会想去周围找,各种昆虫啊、花啊草啊,总想着亲眼看看,亲手摸摸,她现在敢徒手抓蚯蚓,在同龄人中算厉害的吧!每次见她在乡下田野间放肆的跑,就感叹童年真好。
说起建花园的始末,其实从一开始就没什么阻碍,父母总想在老家做点儿什么,我们正好有个田园梦,孩子也想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不过最终推动这件事情的应该是我老公。
我是园艺爱好者、植物爱好者,10年前看“三棵树“庄园的帖子开始,就在做梦,之后和老公读《周末田舍生活》,以及看过电影《小森林》后,我们发现,生活的方式有另外的样子,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或许可以找到平衡。不过,我总是想得多,做得少,还好有他。慢慢地,老公开始给父母”洗脑“,怂恿他们,因为父亲本来也是爱折腾的人,加上小孩子在一旁鼓励,就这样开始了。
从花园动工到现在已经两年,一点点的在变。我们并不着急把花园建成什么样子,就让她一直“建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一直进行着的全家项目。在花园里的故事,也将成为我们的美好记忆。
花园大概300平,包含一个车库,紧挨着的还有一个鱼塘。
今年的月季开得特别好。
花园里的活计除了”硬装“,其他基本都是父母亲手弄的,比如鱼池里的大小石头,是父母一块块用袋子装回来;种多肉的树桩,是父亲散步时搜罗回来,再自己凿出坑;轮胎加碎石子的花园小路,是我们的独创。花园也没有设计师,或者说我们都是花园的设计师,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然后一起去实现。
父亲想要葡萄廊架,没问题。
母亲还想种菜,可以!
老公要草坪,行!(自己动手哦!)
我要月季走廊,好!
小小孩要秋千,要木屋、沙坑,建!
为了建木房子,我们收集图片,画设计图,做模型,开大家庭会议一起讨论选哪种木材,各自的优缺点。(还在讨论中)
每次回到老家,停好车的第一件事情,必然是到花园里巡视一圈,看看最近开着什么花,上回种下去的苗是否长得好,鱼池里的鱼怎么样了。
天气好的时候,就叫上些朋友,来一次烧烤爬。
到了冬天,鱼塘会放水抓鱼,简直是年度盛事。亲朋好友有空的会一起来观摩,乡里乡邻也会来搭个手。抓起来的鱼可以马上在花园里烤,也可以煮一大锅酸菜鱼,酸菜也是自己家的大泡菜坛里捞的。鱼会卖一部分,给乡亲送一些,剩下的再做成腌鱼。
今年春天的时候,播种的季节,我们一起种了些向日葵种子,好久好久没发芽,然后补种好几次都失败。最终破案,是被鼹鼠或者麻雀给偷吃了。后来父亲再种了一次,终于顺利发芽,6月开成了”大饼“。
我们三个一起的第一次“露营”是在花园里,搭帐篷的时候很兴奋,睡觉的时候有些害怕。可惜盼望的星空没有,半夜还被雨淋醒。哈哈!
作为吃货,我们还喜欢在廊架下烤肉、火锅。
花园的角落里还种着一棵特别的树,一棵小银杏树。这棵树是在孩子1岁时候种下的,之前还没有花园,现在已在花园里专门的位置上。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我们和树合影成为一种仪式。这棵树是给孩子小礼物,树每年在长大长高,就像现在不断成长的她。也许以后有一天,我们不在了,但树还可以一直在,那时候,树能替我们继续陪她。(树要一直好好的啊!)
在花园里过生日也是全家的聚会。
花园的草坪有点儿样子后,和父母坐在花园里喝喝茶、聊聊天(玩手机?),孩子就在周围打闹。
现在,花园对我们的意义已经不再只是“花园”。如果没有花园,小小孩会不会这样惦记老家?我们会不会经常回老家?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