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在国际小学的学习模式,引起我对中西教育的几点思考 -pg电子试玩

2013
2020-3-25 09:47 原创 · 图片7

姗姗在香港某国际小学读二年级,上国际小学后一直是“快乐儿童”,学校不仅没有教材,每天回家后也只有阅读方面的作业,一般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数学作业从没见过影儿。虽然孩子很开心,我心里难免有些犯嘀咕,难道就这么happy下去吗?在学校学了啥?中文和数学就靠家长来教吗? 

最近在网课期间,我终于对孩子在国际小学具体学点儿啥了解的更清楚了,也引发了几点关于中西教育的思考。  
 

01.  
为何学校没有教材?

香港的国际学校林林总总,有美式、英式、新加坡、法式、加拿大等等类别,风格多样,课程体系大致有a-level,ib,bc等。

在香港,不是所有的国际小学都没有教材,姗姗上的这所小学确实没有。当时选择这家学校,主要是图离家近。

这次网课期间,我才发现学校里有这么多丰富的网络资源,现在看来,教材并没有那么重要。下面只是网课期间开放的一部分资源。

这些网络资源涵盖了地理、数学、电子图书、科学实验、艺术、历史等方面,app里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小实验等各种知识,这还只是一部分资源,相信校方和老师掌握的资源会更多。

虽然没有强制性的教材,老师会充分利用绘本、网络资源、教师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最精华的部分编制课件,所以每当看到姗姗拿回来的简易课件会感觉有点儿“不正规”,全是老师自行打印或复印的。像我这种从传统教育出来的妈妈,对教材有种天然的迷信,实则是思想被从小到大的“教材”培养模式固化了。

老师对听说读写非常重视,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也提供了大量的图书,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只有阅读、并简单写一下读书笔记。按照学校的分级阅读、自然拼读、写读书笔记等培养策略,小朋友的读写能力可以进步很快。

姗姗属于中文强势、语言能力上的“慢孩子”(落后于运动能力),既使这样,经历大半年的正规教学也可以进步很大。

她刚上一年级时(年龄相当于内地的幼儿园大班)除了26个字母,什么单词也不会写,由于在家里偏重于中文阅读,英文阅读还处于零起步,加上香港国际幼儿园是两年制、半天模式,所以她的英语口语水平也只是能说非常简单的句子。

而在一年级下学期,她已经能“写”不少字了(虽然很多是拼错的),能读几行字的图画书,和英语作为母语的同学沟通无障碍,此时自然拼读还没有学完。学校的某个学习活动是学做故事地图,要求改写“三只小猪”的故事,先画出“三只小猪”的 story map,然后写下来改写后的故事。

小朋友改写三只小猪的故事(改成了三个独角兽)

从故事文字来看,小朋友当时拼对的单词远远少于拼错的,老师却很少纠错,后来了解到,老师让小朋友完全按照已经掌握的自然拼读规则写单词,能写到什么程度就写成什么程度。随着自然拼读规则掌握的越来越多、以及小朋友读的书越来越多,他们会自己纠错的。

可见,自然拼读无论对于“读”、还是对于“写”都是非常重要的,再配以大量的阅读,小朋友既不用背单词,也不用拿字典查单词,其英文能力就这么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花结果了。

02.  
课程体系和学习模式

这所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是ib课程的小学部分pyp(inquiry-based learning)。该课程是基于问题的学习体系,和研究性的相似,叫做探究式的学习,每年围绕六大主题进行跨学科教学,将听、说、读、写、计算等基本功融入其中。这六大主题是:

1. pg电子试玩 是谁

2. 我们身处什么时空

3. 我们如何表达自己

4. 世界如何运作

5. 我们如何组织自己

6. 共享地球

这六个主题会在每年重复出现,但每次的内容都会有所变化,深度和广度会逐渐加深。它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顺序合理,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先个人、再家、再世界。

pyp(即:ib小学部分)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活跃、有爱心的终身学习者,表现出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并有能力参与周围的世界,它着重于孩子整体的发展。

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多样化,例如:表演、改故事、画画等方式,有一次我去学校看到他们根据故事书《peter and the wolf》搭建的游戏区,这本书中有各种乐器和声音,学生可以在这里认识不同的乐器,模仿故事的角色进行表演,老师是变着花样来加强读书的效果。

记得姗姗刚刚上一年级时,学习主题是“who we are”(pg电子试玩 是谁),回家后她要录一段介绍自己的视频,并采访爸妈在哪些城市居住过,收集好全部信息后,第二天跟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总结自己的认识并写下来。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做深层次思考很有帮助。

最近在网课期间,我发现国际小学的作业实际上并不简单和轻松,相当一部分是很烧脑的。比如,学习写诗歌。这个难度对大人来讲,恐怕都觉得困难。那老师是如何实施教学的?

老师会录好学习诗歌的网课视频,然后让小朋友仿写,分三天完成作业,就像他们的分级阅读一样,拾级而上。

第1天:记录下你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第2天:把这些声音连接成句子。

第3天:想象一个美妙的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声情并茂的朗读并录音、同时把这个故事拍照一并上传系统。

这个作业是最近网课作业中难度偏高的,姗姗的英文能力(在班级中处于中游)还不能独立完成这样的作业,不得不在我的协助下完成。

正如大家熟悉的分级阅读一样,国际教育在每个教育模块都划分的很细。比如,在姗姗学校里,进行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个主题学习时:

1. 老师会解释如何辨别情绪(伤心、失望、高兴、羞涩等等),并用故事书作为教材进行讲解。

 

2. 小朋友会向家长详细解释caring这个词的含义、并且告诉家长具体怎么做才是合格的caring。

我禁不住用“固定思维”模式想问题:这些还用教吗?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学数学、物理时,才需要对一个词汇进行定义。但他们在学习情绪管理时就开始这么学了,为了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学生还将各种表情画下来进行表演,真是好细致。

03.  
国际教育和传统教育,孰优孰劣?


在初小阶段,如果问哪一种教育模式更好?大家可能会说这还用说嘛,肯定是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好。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但现在感觉这个问题应该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1. 欧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感觉,欧美教育的本质是“公民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的部分。如果把欧美教育比喻成一个金字塔,公民教育就是基座。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想做社会精英的学生,也要从金字塔的基座开始,从学做社会人开始,这是整个社会对精英的基本要求。

为了夯实这个“公民教育”的基础,欧美国家从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分工协作,采用了全民阅读、义工服务、体育运动等等模式,从小培养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因为教育目标是合格的“人”,因此,注重对人进行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行为教育。

阅读从幼儿阶段就开始了,目标是通过阅读培养终身学习者。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书的感觉,社区图书馆把儿童区装饰得像游乐场一样,这里不仅仅有书,更和童年的快乐联系在一起。

义工服务和体育运动在欧美国家的普及程度想必大家早有耳闻,家长经常到学校做义工,可以说,没有义工服务,学校很多活动都无法开展下去;而体育运动几乎是欧美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既锻炼了身体协调性,又培养了团队精神。

2. 国际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更偏文科和商科

基于欧美教育的本质,所以他们更偏向于团队合作、独立思考、阅读等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在初小阶段对理科的基本功训练不够。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我在香港某国际教育集团(旗下有5所高中)网站上看到了分析2017年毕业生选择职业的一张图表,虽然这只是部分学校的数据,不能代表所有的国际学校,不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从数据来看,理工类的占比只有17%(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3%),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文科、商科、医科、艺术等。

事实上,这和我们印象中的欧美国家的现状也是符合的。由于对数学的基本功训练很少,美国学生若是脱离了计算器,连四则运算都不会,但中国学生对各种二元一次方程式可谓是“信手拈来”。

在北美高考的志愿选择上,很多人不愿意选择理工科专业。结果,整个社会工程师类人员缺乏,技工数量不足,导致此类工作的承担者绝大部分需要靠移民来解决。

那您的下一个问题可能会问,既然普通民众的理科训练不够,为什么美国的大学比我国大学的研究能力要强很多呢?

首先,这也许和不同的教育模式、对科学的投入程度有关系。

其次,也有国情的因素,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幸运的避开了一次、二次世界大战在本土作为战场,享受了科技大发展的红利,同时,大量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进入到美国的大学进行学习和工作,快速提升了大学的研究能力。反观我国大学的高速发展只存在于近三十年。

再者,美国教育分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公立教育只是给大众提供了一种基本教育,而精英阶层并不会把子女送进公立学校。美国的顶尖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相比是天差地别,私立教育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就是课外“加餐”,学生们可以尽情钻研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拓展知识的疆界。从某一种角度说,欧美教育是一种“分层教育”。

3. 谈谈我国传统教育的优点

国际教育的缺点,正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优点,我们可以在这个话题上进行拓展和延伸。需要提醒的是,下面的讨论,只是基于大部分家庭的情况,也许,对于有经济实力能给孩子提供优质课外辅导资源的家庭,这些讨论不是主要考虑因素。

1) 在小学阶段,传统教育的分科更容易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教育是分科目教学,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教育体系是靠不同科目、不同的知识块堆积起来的。这样的好处是,每一科的老师,可以更专业、并在深度上进行挖掘。

国际教育中的ib课程体系(小学阶段)打破了单一学科的授课模式,而是改为主题模式进行学习。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分科不明显,英文老师的数学水平是值得怀疑的,事实确实如此,姗姗的数学能力和内地同等年龄的小朋友相比,是远远落后的。

而在美国的很多小学,也存在同一位老师教英文也教数学的情况。

2) 若小朋友擅长理科,国际教育并不是更利于ta的发展

如果小朋友擅长理科,将来又想在大学里继续理科、或工科方向的专业学习,个人建议,至少是初小阶段,小朋友可以在我国传统的公立学校完成教育,国际教育并不是更利于小朋友在理科方向的发展。

从一些身在美国的朋友的反馈来看,我国的中小学,若和美国的同等学区、同类的学校相比,理科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其实普遍比美国的好。 
 

一提起咱们传统教育中理科的题海战术,大家普遍都不太喜欢,甚至有些深恶痛绝。但实际上,在常青藤名校理工科的博士课程中,同样是需要大量的题海战术的。

在科学研究领域,质疑、独立思考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这些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本功、严酷的科学训练基础上的,只是片面的强调质疑和独立思考实则是纸上谈兵。

3) 在家庭中辅助孩子学习文科,比辅助学习理科相对容易

在大学里,学理工的学生去学商科和文科会相对容易,但是学商科和文科的学生想再拿一个理工的学位,在难度上会困难一些。 
 

个人认为,这个道理可以应用在孩子的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上。启发式学习模式、中英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适当在家庭教育中进行补充;而理科基本功训练,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若不找培训机构的话,比较难在家庭教育中补充。

比如:这几年,家庭普遍比较重视孩子的英文教育,很多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学英语、读绘本、刷分级,可谓牛娃辈出,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其英语水平甚至可以超出国际教育孩子的英语水平。

关于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模式,家长亦可以在平时经常鼓励小孩子观察事物,让他们对看到的事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甚至做一些课题;在阅读过程中,和小朋友进行观点讨论、多提开放性的问题(例如:如果你是书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这些都是很好的启发式学习方式。

4)传统教育虽然限制了孩子们的自由,从另一个角度说,尽可能地保证了效率和公平

我国传统教育尽管限制了孩子们的自由,但是课堂效率确实较高,学生们习惯于遵守纪律。

关于这一 点,大家可以看一下2015年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讲的是5名中国老师在英格兰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接管了一个由50名十四五岁的青少年组成的班级,在4周内对这些学生们进行中式教学。

在前三周的教学中,老师们深深困扰于学生纪律。一开始学生们是随意讲话或即兴来一段rap音乐,慢慢都不听课,发展到最后有半数的学生逃课,不参加晚自习。期间学校领导也来视察过,但依然无济于事。我国人数众多,若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散漫,可以想象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虽然传统教育的应试模式广受诟病,但也不无实际好处。首先,它保证了效率,批量化的生产、大浪淘沙般的选拔,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教育体制的共同点,也是国家的硬性需求;其次,是公平,义务教育的普及,贫困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扶持制度,让很多贫困地区的学子有和一、二线城市学生一起参与教育和高考竞争的机会,而不是像欧美教育那样“分层”。

总结: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在初小阶段,一个完美的教育模式是:传统教育的理科基本功训练 国际教育的语言教育和启发式思维,这样的学校存在吗?最近几年,一批兼具中西思想的开拓者已经开始了中西合璧式的尝试,只是这些学校的学费远比公立学校昂贵。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不是完美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判断,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如何利用英美教育的优势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成长,最大限度的将现行传统教育的不利影响剔除掉,才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


赞69
收藏288
4年前
非常客观,各有各的好,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4年前
不是国内的教育不好,也不是国内的老师不好,社会大局决定了只能这么教,不然高考过不了。国外的教育局限性非常大,得有好老师,而众所周知的是,好老师是稀缺资源。所以对穷人或者普通人来说,我顶我国的教育。
4年前
很客观 完整的输出 正好上周我和小孩也一起观看了这部记录片 小孩的印象深刻 感受也很大 他为我们中国学生自豪 为我们中国老师打抱不平 我也告诉他我们要扬长避短 努力完善自我吧
4年前
非常详细,也有借鉴性
4年前
适应的就是最好的 谢谢分享
4年前
国外技术工人弥补了理工科,理工科不适合人人都学
4年前
分析很到位
4年前
米斯唐 不是国内的教育不好,也不是国内的老师不好,社会大局决定了只能这么教,不然高考...
也不全是如此,就连一向快乐教育的英国,他们私立学校也是很拼的,我们国内只看到他们的公立教育而已
4年前
谢谢分享 分析的很透彻
4年前
我觉得很中肯,我也相信接下来的时间中国会有精英人才涌现
更多

推荐阅读

6岁
日志
6岁
日志
6岁
日志
小杉与杉妈
小杉与杉妈
2013
作者热门日志
 赞23 · 收藏154 · 评论12
 赞8 · 收藏32 · 评论1
 赞5 · 收藏3
 赞6 · 收藏1
 赞3 · 收藏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