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花生小溪的邀约,写下这一篇我们带着孩子来马来西亚的生活回顾。
我们2018年搬过来,如今是第五个年头,回想起来还挺有感触,有些心境已不再是当初。我们不是移民,算是长期旅居吧。非要说个搬家的理由,一是工作原因,二是贪恋没有雾霾的空气。舒适,生活成本适中,有大海,活得不那么着急,文化多元,也是马来西亚近些年成为热门地区的原因。
我们的职业也挺简单,队友从商(和东南亚一直有往来),我搞技术;我的学历比较高,队友211国贸专业,他赚的比我多😂所以我家赚钱这件大事,不靠我。教育理念么。可能由于自己的一些经历,我很害怕自己将来变成一个控制欲强的妈妈,变成一个不可爱的老太太。所以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着手规划女儿的教育,最终指向是:她能够活成我想象不出来的样子,活成我没有能力干涉的样子。我可以体面的退出,做个可爱的老太太😆这就意味着,给她爱,让她学会爱自己,自信,有判断力,等等~而不仅仅是各科知识点。于是我们不太想孩子18岁以前跟我们每天在一起的时光被很多很多的刷题占用掉(不刷题的弊端也很明显,后面再说)。至少我希望,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拥有更精彩的18年的~
马来西亚属于热带国家,首都吉隆坡地理位置靠近赤道,一年到头都是夏季,气温稳定。我住的地区最高温度经常是31度左右,晚上下个雨,温度大约22度左右。相对于我们江浙沪包邮区,夏季这个温度是很舒适了,懂的都懂。
可能很多人提起马来西亚都有一种不会高大上的感觉,第一次来吉隆坡之前我也没觉得会有多好,但其实吉隆坡的全球城市排名真的很高,包括生活舒适度,公共医疗等等都是不错的。这个用数据来说话。
(本来以为这是东京大学出的亚洲最强城市排名,所以东京在第一位。查了一下美国出的排名,东京也在第一位。so,见仁见智吧)
来之前,还有闺蜜为我担心过,因为马来西亚是个伊斯兰国家,她想象中的伊斯兰国家都是黑袍子黑面纱蒙脸。其实并没有,这个国家相对包容。 吉隆坡还是世界十大养老最佳城市之一(我的解读就是,实在非常非常热爱搞事业,别来,请去北上广深)
也没有北上广深那么多的文化活动,类似各种展览,不多。生活节奏慢,有些地方好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样子,听着刘德华年轻时候的歌,吃着古早味道的闽粤小吃,也是一番滋味。
吉隆坡文化多元,毕竟这个国家人口结构是马来人,印度人,华人这三种占大多数。由于文化多元,于是饮食文化也多元,从各地中餐,东南亚风味菜,到中东菜,地中海菜,各式西餐,可以说很多餐厅都正点,地道。
翻了翻我的相册,这几年的生活怎么大部分都是各种美食,吃货实锤了。在这里生活,除了一些很讲究的地方特色菜可能是吃不到的,比如我到现在没有吃到做的好吃的松鼠鳜鱼,也不可能有龙井虾仁,因为没有新鲜小河虾。其余的还是能找到地方抚慰中国胃的。 消费水平总体来说比上海低。
没有国内那么丰富的蔬菜水果,多数水果品种依赖进口。比如说我们很久没吃过无锡大水蜜桃了,还有国内的奶油大草莓。这边的草莓只能用来做甜点,草莓本身酸的好像个柠檬。不过,有可以徒手扒开的新鲜猫山王弥补没有草莓水蜜桃的遗憾。
吉隆坡的雨林保护的极好,作为首都,市中心会保留雨林,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开心。不用去到郊区就可以享受原始雨林,深度亲近大自然,还包括有免费提供给少年儿童的科普项目。
我家附近也有一个野生的山可以爬,可能由于太近了,计划了好几次,竟然都没去。随时随地的户外,随时随地密密织织的植物中穿梭撒欢,这是我想要给孩子的童年。代价可能是容易被蚊虫叮咬,而马来西亚也常年有人因为被蚊子咬而患上登革热,本地称“蚊症”。
马来西亚诸多岛屿,周围海域都是珊瑚海,特别美特别适合潜水。想要上岛,也是蛮方便的。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沙巴,兰卡威。沙巴的那一片玻璃海啊,是我的念想。
由于气温很少超过35度,一年可能有那么几天。户外的运动相当适合了,游泳骑车跑步,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还有我家小朋友很爱的骑马。如果喜爱游泳,是每天都可以游一趟,可惜我是三十出头才学会游泳,至今也没能持续游超过200米。
只是来生活的话,只会说中文也不是不可以,最多麻烦一点点。毕竟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他们很厉害,用简体汉字,普通话,闽粤语,客家话,英语,马来语,大概是他们的标配😂)。关系到孩子上学,英语好肯定更有利。要说在当地找工作,会马来语应该会更容易沟通。我认识的绝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直接外派。总得来说,汉语➕英语,够用。
和众多国外大城市一样,没车简直就像没腿,公共交通基本没有。要说公共交通,祖国当仁不让全球第一方便。没腿说的就是我,开车最多只能10公里以内🤦🏻♀️而kl的高速路系统发达且比较完善(对我来说,路也不好找,迷路本迷)很多道路单行线,开错了可能要绕几圈才能绕回来,汽车右驾和国内相反。
这些年打心底里特别感谢的是我家队友,因为岁月静好必有人在为此负重前行,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教育上的事情,他对我的判断和选择基本上没有对着干的,很多时候都是说“这很对”。在现如今这个会经常出现“诈尸式育儿”的时代,这一点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我的理念属于,教育要有,生活也是要有的。毕竟孩子的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是教育成长的一部分嘛。
马来西亚的学校,有华校(华语教学),政府公立学校(似乎是免学费,只接受本国公民),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学校的费用,各家都不同。整体来说,也比北上广深价廉物美😂😂😂
来之前,我们全家旅游探校➕面试,来过两趟,队友自己跑来探校来过两趟。说到要准备什么,面对新的教育生活一无所知的那时候,好像没准备什么😂连面试了一个多小时到底测试了什么我到现在也不清楚。我们选的是美校,其他还有英校,法校等。选学校就有点像谈恋爱,还需三观相合。每个家庭选学校的理由都不太一样,记得有个高一级的妈妈当初说她向别人咨询的时候,人家让她想一想哪个国家诺贝尔获奖者最多。如果是已经上了小学,则需要成绩单和原学校老师推荐信,以及相应的考试。
芽酱在国内出生,来上学以前,除了亲子阅读,其他我很佛,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报了大运动和她很喜欢的乐高班。什么迪士尼长颈鹿的电话试课都被我拒了。她是四岁半来到这里,上国际学校,当时是相当于中班,英语水平么,只能尬聊啊哈哈哈哈哈~我不知道她那时候有没有对新环境的紧张,反正她没有分离焦虑,她每天很期待上学,据说在学校想妈妈的时候会躲进卫生间伤心一会。我们会有一些小东西,像是可爱的小毛绒公仔,上面有早晨在家妈妈亲上去的吻,就代表妈妈陪着她在学校。
她坐校车,从四岁半直到现在。早上6点10分起床,校车6点48分来接,由于日出时间是7点左右,看起来像是半夜就去上学了。有那么一点悲壮。她小时候心情不好,吃不下早饭也是有过的。那就不吃呗,后果自负。很快她就尝到了饿肚子的滋味,她说下了校车看到老师的时候她就已经饿了,却仍然要等到snack time才能吃东西。学校有学校的规则。幼年,也到处偶遇艰辛🤣
那会儿我挺佛的,大概是因为迷茫,后来我鸡娃的理由可能比较特殊:不想她在学校受欺负,于是我开始给她读raz。再后来理解了老师的弦外之音,和孩子一起一路摸索,现在鸡佛参半吧。
国际学校,有利有弊。活动多,玩得开心,孩子愿意上学。没课本,没作业。刷题?不存在的。啥也没有的弊端也很明显,基础不牢,计算弱,单词薄弱。上次看一个花友问100题加减混合30分钟完成算不算慢,我就想我家的四则运算20题就得要30分钟打底。学得有广度,深度么还是靠自己吧。中学暂时不知道,过两年就知道了。
芽酱不属于特别有闯劲的孩子,慢热略害羞,胜负欲比较弱,嗯,都是硬币的正反面,也都是可以培养使之发挥最强性能的,俗称➕属性点,谁还不是新手村出来的。她这几年的变化,自信,敢于面对内心的害怕担忧,鼓励两下就敢于尝试未知,独立自主意志强。就像今年参加学校的舞台剧,起先是不敢的,因为要公开表演面对台下那么多观众。鼓励鼓励,跟她说先试试嘛。结果一试,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大部分学生都想要那个角色)。脚下的每一步都给她更多自信和更多面对未来的勇气。
偶尔有时候我会恍惚,我的小小人怎么一下子已经四年级了,时间带着我们使劲的跑。国内外都一样,高中结束都躲不过那一场厮杀。想拔尖儿,那就自己往前冲吧~
如果有人问,国内生活国外生活哪个好?国内教育国外教育哪个好?必须要诚实的说,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弊,需要慎重考虑。我个人觉得,撇开经济因素不谈,并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走国际学校路线。对,不是孩子不适合,是家庭。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孩子会跑偏的可能性也不小,不是没有前车之鉴。然有些家庭留在体制内公立学校,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