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看,“双减”后小学语文怎么抓? -pg电子试玩

2009
2022-2-23 09:11 原创 · 图片1

如果没在教育行业或者说没在教育领域的话,很多家长可能对语文学科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浩瀚无边的语文——字词、语法、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写作……如果要走国内体制,从最直接的结果看,我们的第一目标是高考。虽然“双减”了,但是选拔方式没有变,考试难度没有变,你会看到整个向上流动的渠道,仍然是很窄的——也就是说可以看看高考的录取率或者说“双一流”(我还是习惯称之为985、211)的录取率,其实对孩子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篇文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考语文趋势,二是家长该怎么抓。我们暂不谈素质素养,也不说思维锻炼,只说具体的语文学习。从高考去倒推小学语文该怎么抓?

01高考语文趋势
语文究竟学什么?语文学的是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这是本质、是核心,是底层逻辑。什么叫“底层逻辑”?是指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就是当我们能形成这种能力之后,任何一个学科我们都有能力把它学好。

结合《新课标》和温儒敏先生的观点,以及专家学者对试卷的分析,目前高考语文的趋势是:

一是试卷阅读量急剧增大。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7000字左右,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这两年高考语文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往年增加了5%~8%。语文卷面难度,基本上是5年一个梯度。您可以看看自己当年的语文高考题,有些内容的难度甚至不如现在的中考题。

阅读能力是中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这一点毫无疑问,实际上可以用四个字来阐释,即“又快又好”。因为高考语文别的不说,单止试卷题本上的汉字就有上万个,一般人默读速度是300-500字每分钟,单单看完试卷上的文字就需要30分钟左右,但这仅仅是阅读速度,不是理解速度!随着中高考阅读文本来源的海量化,难度进一步增加,很多文本根本无法做到即看即懂,需要反复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地理解文本才叫出色的阅读能力。
 

二是阅读理解文章类型极大拓展。

阅读面极大拓展,哲学、历史、科技、经济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信息时代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句话的意思有两层含义:其一,高考语文阅读文本取材范围在信息时代将会大到无边无际,在宇宙量级的信息流中,任何人试图去押中题目的可能性几近于零;其二,既然取材是万变的,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这就是选拔性考试的残酷之处。

如,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让学生分析“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联系与区别,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小说《赵一曼女士》,让学生分析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追寻赵一曼精神的当代价值,从而深化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相关材料,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最新科技成就。

三是信息处理和思辨能力的考查。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高考语文命题正是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

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信息时代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生变化,因此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一——阅读能力也相应要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文本内容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如下文的“概念干扰”类型,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在短时间筛选信息。

图片

短短几行字,就出现了多巴胺、内啡肽、辣椒素这些复杂概念,四个选项也有意进行概念干扰。这种题目就是考思维能力,要考生能够尽快排除干扰信息,抓住核心信息。

高考改革后,各个学科更多地是通过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不是直白地告诉学生考什么,因此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也就不仅是关乎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了,还深刻地影响着需要读懂题意、提炼考点的理科科目。由此看来,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中高考中很占优势,不仅要能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原理,还要在各种情景下找出考点。

四是文言文考试变化最大。

现在古诗文在新教材里面变化最大,小学古诗文占比到30%,但是真正考的没那么多;初中占40%,实打实的考。高中占50%,考试实际上超过了50%。

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般都是高考文言文的热点。

具体到试题而言,文言文阅读不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更侧重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作品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

比如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为《秦废封建》,取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文段论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等问题,共设5道小题。选段为议论性文字,相较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阅读难度稍高。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上下文内容及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选段意在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古人的思想精华,这对于学生领略古人智慧、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是题型和各类题搭配的改革,注重综合性。

高考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和赋分和往常差不多,但它出现新变化——随文设点。

不是单句考成语、病句,而是随文设点,要求从文章自然段中来看成语、病句是否存在,逻辑有没有问题,这个难度增加了。考的是语境中的对错,除了基本知识外,还需要语感来判断。

如,2018年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一改过去分别设题考查的做法,而是选用一个连贯完整的阅读材料,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考查语病辨析、句子补写和成语运用等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所选材料涉及“大洋一号”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动物迁徙等内容。

这类试题,有助于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学生言语活动经验间建立起有机联系,通过情景化的设题,引导学生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交流,使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考查成为学生文化获得的过程。

02家长该怎么抓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和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也说明了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和可塑性。说实话,在“双减”形式下还是挺费妈的,也挺费爹。但是家长还是要有很清醒的认识(此处略去1万字,大家都懂的),特别是小学中低段,一定要抓紧抓实。

一个核心任务:做好学习规划。

要定制“长计划、短安排”。所谓长计划、短安排,就是在制定一个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执行性强,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就好比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教练团队会制定严谨科学的训练计划、体能计划,具体到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个训练项目中。如果连规划、计划都制定不好,不知道自己这一段时间该干什么、怎么干,如何一步一个脚印的厚积薄发,谈其他的还有意义吗?

长计划,比如这一年要前进几名、要背过多少文言文、考一个什么样的初高中。就是长远的、宏观的计划,你知道要冲什么方向努力,这是大方向。打个比方,你在森林里长途跋涉,始终有个太阳在上方引导着你,你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长计划,就是这个“太阳”。

短计划,就是为了实现长计划,每月、每周、每天要做的事情。要列月计划和周计划,甚至更详细。比如复习计划、周末计划。然后把计划贴在书桌前,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把任务拆分、越细越好,细到你不用动脑子,看一下安排就去执行。最重要的是,细化到能管住自己,每天每时每刻都做好安排,知道一件事干完后下一件事是什么,挡住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长计划”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短计划中,借用一个词儿叫“总量恒定、适量调节”。比如这周的任务量是听写30个生字词,平均到每天就是6个。周一作业多,可以背6个或者2个,周二作业少,再把周一的任务补回来,单个天数可能任务量不一样,但是总量是恒定的,目标既定,灵活掌握。

一个关键目标:夯实基础。

这里所说的基础,不仅包括知识基础,还包括习惯基础、思维基础。学习是一个系统整体,要通过输入、管理、思考、输出,不断完善这个整体,始终清楚知道自己此刻在哪里,要去哪里,如何更快更好地到达。一轮一轮学,一层一层加深。打牢基础、循序渐进,最终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点,还是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在小学的每一个阶段稳扎稳打稳步前行,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越,才能够为初高中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2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魔鬼藏在细节里。

大家没有这样的感觉,语文阅读题或主观题,几乎每个人都能洋洋洒洒或多或少有话可答。就相当于大家都能答七十多、八十出头(哪怕没有专门复习过,也有话说)。所以,想要超出大多数人,你不用考99、100分,只要89、92就行,没错,只要比绝大多数人多考那么5、6分就行。关键就是这5、6分,才显功夫。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能答出一点儿有关作品赏析、作者情感等内容,关键是能不能写全?顺序能不能写对?大部分人只能想出其中一部分,很多人觉得“基本差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卡在了这个“差不多”上。魔鬼藏在细节里,别小看细节,这一连串精致的小细节,决定着成与败。

第二,面熟不等于会默写。

很多人看很多书,觉得很多话的说法很相似,都是换汤不换药、很熟悉的语言风格,甚至仿佛觉得自己能张口就来。可是,真的提笔默写的时候(注意我说的是默写),就差之万里。古诗词完全默写啊宝宝们,主观题完全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呀宝宝们。敲黑板!!!所以,光面熟这个层面远远不行,距离落实到完整、精准默写的程度,还差了一个太平洋。要落实、落实、再落实。

每天三件事:听写、阅读、朗读

【听写】

对待语文,要想对待学琴一样,必须保证每天的学习(阅读)时间,保证每日的练习。就像练钢琴一样,只有保证每天的练习,才能培养乐感、手感,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一天不练就“手生”,语文,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这是最基本的习惯。

语文学习(其实是是任何一科的学习),都要先保证课内、立足课本、吃透课本,这是基本原则。要紧跟教材、紧跟课堂,把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基本前提、是首要任务、是必须做好的。

对于生字词,要像学数学一样的精准,1就是1,2就是2,一点都不能错。“看了就是会了,学了就是记住了”是不存在的,别犯傻别天真,不能跟着感觉走,一定要落实到白纸黑字上。面熟不等于会默写,真的提笔默写的时候,结果和你的期望差之万里。

生字词考查有两个不同层次的能力目标。首先是要把字写对,考点主要有:3500个常用汉字中的形似字;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词语、句子或语段中的错别字。其次要把汉字写规范,考点主要有:全卷的书写;抄写指定的语言材料等。保证每天10分钟学习,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每天抓一点落实一点,可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要做到一分不失,除了认真完成好每日作业外,要花大力气总结、复盘(包括以前课本中写字表、识字表中的字词)

【阅读】

语文的学习应尤其注重阅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生命、阅读生活、阅读自我。这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也是情感的阅读、思想的阅读、心灵的阅读。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的学习,语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能力的高低。

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是学习成绩容易分化、容易滑坡的阶段。为什么会分化呢?除了课程的难度加大以外,很多的时候是因为阅读能力没有跟上。“通过阅读学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掌握了阅读这个工具以后,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各种类型的阅读来丰富知识,塑造思维体系,开拓眼界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精读和泛读二八开。对于基础不好的孩子,建议先从精读入手,不做精读是不行的!学习如何提取信息、如何逻辑推理、如何审美体验、如何归纳分析......。

【朗读】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主张大声地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样,才能领会——语言的意义、节奏、功能、内涵,即我们所说的语感。

一篇文学作品如果不经过认真的阅读和理解,就是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没有阅读和理解的基础,没有语感和文感的铺垫,直接给孩子讲写作技法和理论,可能效果也不会明显,孩子并没有真正内化、理解、接受。那么,我们可以借助“朗读”这一手段,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挖掘写作思路、技巧、方法,去体会文章意义。请注意,我们所说的“朗读”重在体会文章的立意、结构、语言,目的是帮助写作(所以文章的选取至关重要);不是让孩子像朗诵家一样去进行呼吸、声带、共鸣、表达等等属于“发音”技巧层面的训练。

一是现代文朗读。

可以选择整篇的经典文学作品。为什么要选“整篇”,因为语文课本上有太多的“节选”“有删节”。孩子没有完完全全的接触完整的文学作品怎么行呢。反复读、读反复,肯定是有收获的。有解说词、有主持词、有开场白,目的是通过多元化的场景场合,让孩子体会多元化的“文学性表达”。平时作文时,我们经常会被要求围绕一个主题词写一篇作文。有的孩子总有这样的困惑:如何下手呢,语言如何组织呢,如何布局谋篇呢……那些经典的解说词、开场白都是浓缩的精华,言简意赅、表达充分,配上分析、提示和注释,这不就是作文训练的最佳范本吗?

二是古诗文朗读。

文言文朗读过程中,为啥要划出停顿,按照节奏读呢?因为文言文的很多意思、用法都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你不用去给孩子讲为啥这么划、为啥这样做,断句、停顿的方法、技巧,现在不用学。娃要做的,就是一遍一遍的朗读,先素读、再精读,一遍遍读的过程,为了能读顺、理解,潜意识都里会有思考,日复一日、日积月累,这个语感就出来了,这就是语文长期积累的功夫,这个功夫是突击不来的,也是追不上的。就像一日三餐,别总想着吃一顿能吸收多少营养,得长期吃、科学吃,合理吃、有序吃,娃才长得好。

特别强调: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乃至步入社会生活是十分不利的,而且这个坏习惯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了。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生活的点滴中影响、告诉孩子什么叫遵守时间、什么叫不磨蹭不拖拉,什么叫今日事今日毕,还可以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为孩子制定一张时间表,比如今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默写比昨天快了3分钟,都记录下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叫进步的“可视化”,人都有心理暗示,一丁点的进步都要让孩子看到,看到上升的曲线,他会为之努力的。


赞81
收藏342
2年前
写得太好了 请问有书单推荐吗
2年前
学习啦。
2年前
机器一样 尊重科学
2年前
学习了👍👍👍👍👍
2年前
写得真好,感谢分享!学习了
1年前
感谢,分享,学习了

推荐阅读

酥酥猫爱学习
酥酥猫爱学习
2009
作者热门日志
小学语文学习路线规划(一)  赞840 · 收藏6299 · 评论73
谈谈阅读模式及精读书目选择(小学篇)  赞352 · 收藏2881 · 评论39
9岁女娃的2018年阅读总结/阅读记录  赞330 · 收藏2764 · 评论83
语文学习的真正重点——语感和思维  赞302 · 收藏2173 · 评论71
初中学习的建议(一)  赞184 · 收藏1580 · 评论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