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熟悉的孩子中,有这样一位:
他的篇篇作文都被受到老师极高的赞誉,而且一次比一次令人惊叹;他能在一天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巨大的搜索任务,并完成一篇质量极高的社论;他阅读量巨大,思辨能力超强,对待任何事情都极为认真……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学霸”吧。
怀着对学霸的仰慕和好奇,我们采访了这位f同学的妈妈,结果既令人意外又合乎情理:没有拼了命的“鸡娃”,也没有独家育儿秘方,启蒙、阅读、习惯、陪伴,所有的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迈出来的。育儿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正所谓道理谁都懂,但走好每一步并不容易。下面是f妈妈的分享。
01
关于英语启蒙
磨耳朵永远是第一步
启蒙阶段,我们从小上的是双语幼儿园和小学,一直有英文课,所以我们并没有在课外补充太多,他的英语启蒙基本归功于学校老师。
我们那时候虽然还没有磨耳朵这种概念,但据我观察,他们幼儿园和小学的英语启蒙也是这样一种磨耳朵,就是大量输入,课上课下老师都要求孩子听英文歌、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看英文动画片、flash小动画,让孩子跟着学、跟着读。
小学的时候,他们有一门非常有意思的探究课,由一名外教和一名中教搭配授课,老师课上会用图片、故事、小视频等等来讲授各种科学知识,我觉得这门课非常好地做到了把英语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02
关于读书
最最重要的是,开心就好
阅读方面,我们是非常重视的,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在阅读上我们确实是下了苦功夫的。因为,我们深知,阅读对孩子无论是素质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注力),还是知识面的拓展都非常有用。
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我认为是一定要家长引导的。从孩子能看图认字开始,就要去引导他对书的兴趣。从小我们家的书也非常非常多,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各种选择,从绘本到桥梁书章节书再到原版书,买书我们是从不吝啬。
f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要求孩子们阅读,学校会发某阅读网站的账号,让孩子根据能力水平在上面分级阅读,阅读后还有小测试,回答一些阅读理解题等等。
学校还会让孩子用专门的笔记本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也非常有意思,可能是画一幅画,可以画你对这本书的感觉,或者书中的故事,甚至书中的人物,后面写几句话,字数不限,但是一定要看完书就去做读书笔记,这个阅读习惯我觉得非常好。
抱在怀里那么大的时候,就可以拿各种绘本给他看,其实你不要觉得孩子不懂,只要不停地给他看,给他刺激,一定是有作用的。
到大一点的时候,就是手指书、机关书等,都丢给他,不用去管他是怎么读的,只要他对书感兴趣,目的就达到了。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我们非常注重的就是保持睡前阅读的习惯,上床睡觉之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一定是读书。除了小升初有一阵子非常忙,其他时间我们都一直坚持下来了。当然各家情况不同,可以根据孩子的日程安排调整阅读时间,比如放在饭后或者早晨起来都可以,最好是固定下来,习惯就比较容易养成。
正好到了现在的中学,老师对阅读的要求也非常高,每天至少要阅读一个小时,看了多少页,看了百分之多少都要记录在表格里,这点我们也是坚持做下来了。
因为我们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孩子读书的时候就很专注,他可以心无旁骛地读两个小时,我觉得这点非常棒。这里我也想说下,读英文书的时候边读边查字典我觉得是不太推荐的做法,因为这会打断孩子阅读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专注力,同时也会使阅读的趣味性大大降低。所以说,我们选书也会选难度比较适合的,一般一页不超过五个生词。
另外,我的经验是,也不能太过执着地去要求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注释和摘抄,能做自然是好,孩子如果不愿意做不想做,只要他能享受阅读这件事,我觉得就已经很好。如果对他要求太多太高,青春期的孩子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个平衡要拿捏好。
目前我对f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一本书读完,合上书的这一刻,马上去电脑上把你对这本书的第一感受写下来,写什么随你,可以是这本书的主题你很喜欢,或者里面某句话打动了你,或者这本书的修辞手法用得非常棒,哪怕是内容梗概,也可以。
这个习惯养成了之后,也许总有一天,他会爱上写读书笔记。没有爱上也没关系,这个记录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读过的书的一个梳理过程,我们把线索记录下来,不至于读过那么多书之后,脑子里一点印象也没有。以后无论是申请学校也好,或者是整理回顾也好,这个学习的痕迹你都可以找得到。也许学校老师也要求你用表格记录读过的书,但那不一样,经过自己的整理,印象是不一样的。
在孩子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他自然会量变发生质变。我经常发现,f在跟我聊天的时候会自然地提到某本书里说了什么;或者在写作中不自觉地就用到了某本书里的句子;有时候不知道他怎么就受到了书里某种思想的影响;还有的时候,他也会跟我说,“妈妈我刚读的这段特别好,我来给你念一下”……我就觉得,他读过的书是有印象的,他能够自然地吸收,那就让他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下去吧,只要他开心。
03
关于选书
自主选择和家长引导相结合
对于选书这件事,我和很多朋友分享过,我认为孩子自主选择和我们的引导都很重要。
小学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把自主权全部交给孩子,他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当然除掉暴力色情等没有营养的书,在儿童文学里面让孩子随便选,中国的外国的都可以。我非常反对强迫小孩读名著,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看不懂名著,这个阶段就是培养对阅读的兴趣,那么首先就要做到让孩子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到了现在八九年级的阶段,还是要有一些引导的。这时候孩子可能养成了一定的阅读趣味,如果让他一直按照自己的趣味去阅读,他的阅读面就会很窄,我认为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他的阅读营养要均衡。
所以,我会去很多地方搜集一些经典的书单,包括中国的教育部也会发布一些书单,我会把这些指导性的东西整理出来,然后丢给孩子,让他在这里面一本本选着读。我们家长要定一个框架给孩子,最终的自主权还是交给他,同时我也允许他去图书馆借自己喜欢的书。我对f非常有自信,这孩子三观比较正,他永远不会浪费在那些没意义的事情上面,所以我相信他会选择好的书来读。
这里面也包括非虚构阅读,孩子到了八九年级,这部分也要加一点量。比如《经济学人》这类读物,它的内容涵盖经济、政治、艺术等方方面面,遣词造句上也非常讲究和严谨,对孩子的知识面和语言能力都非常有帮助。但是孩子可能会觉得很枯燥,这时候又是考验家长“诱导”的技术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不能说你今天一定要读一篇经济学人,只能说看到他比较空的时候,跟他商量,要不今天读一篇呗,看看孩子的情绪有没有反弹,慢慢引导。
04
关于思辨力
多听多看,兼听则明
因为我们现在上的是体制外的学校,对于思辨能力是非常注重的。体制内以知识点学习为主,体制外更注重培养独立思想。两方面都很重要。
对于思辨力的培养,我觉得学辩论是个不错的方法。辩论的题目一般讨论的就是某件事的利与弊,它教会我们的就是对于任何事情不能全盘接受,要想想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对不对,没有一个事情是绝对好或是坏的。
另外,平时我也经常带孩子看各种新闻,从不同渠道了解同一件事,看看这个报纸是怎么报的,那个频道又是怎么说的,再进行对比,想想为什么它们的角度不一样。看新闻,包括看书也是一样的,就是多听多看,兼听则明,这就是思辨能力。
05
关于中西教育
兼收并蓄,应试能力也很重要
对于体制内的孩子,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参加竞赛,但一定不要抱着非要拿奖的心态去参加。
f在小升初之前参加了不少竞赛,我觉得这对他的帮助很大,比赛磨练了他强大的应试能力和意志力,他不再害怕竞争,比得多了,他也就不会那么在乎得失。
我从来不反对应试能力,但是我反对只有应试能力。应试能力是非常强、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孩子需要学会应对紧张的考场和激烈的竞争。学习能力也很重要,但是也要学会转化到应试上。
我觉得中西教育都各有利弊,并不是说西方教育就是最好的,外国的孩子在社团活动方面很厉害,通过参加各种演讲辩论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但他们很多基础不扎实,不会考试,这也是缺点。国内的教育在打基础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方面非常过硬。
06
关于写作
认真就会有回报
f对写作不能说有超乎寻常的兴趣,但他是一个很认真的小孩,无论是上课内的内容,还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我相信认真两个字带来的回报就是,他越写越自信了。认真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写出好文章他就会更自信,有了自信他就更有写下去的意愿,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认真的态度非常重要。
极少数孩子可能天生热爱写作,但是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我感觉家长要注意的就是别逼孩子,千万别说着你要爱上写作,我们无法决定孩子爱上什么。家长要做的,就是尽量鼓励孩子(老师的鼓励也很重要),认真对待,不畏挑战,尽力发挥。
写作的能力和阅读也是分不开的,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的量达到了,我们再通过不断来磨炼输出能力,不断地写去提高。f在写到写作课的第三篇作业时,他就感觉写得很流畅。一方面是他自然地把读过的一本书里面的意识流写法应用在作文里了;另一方面,经常写,他手也熟练了。
07
关于自驱力
世界上不存在天生爱学习的孩子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开始就自驱力很强的孩子。我们可能经常听说别人家的娃是如何坐得住,那一定是背后有推手,没有天生爱学习的孩子,那都是从小培养的好习惯。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多付出,多陪伴,帮他养成时间管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有困难不要放弃的精神。
我觉得我最大的一个付出就是从f一上学,我就陪着他写作业。现在大家都说到陪写作业就鸡飞狗跳,心脏装支架什么的,但是我认为陪写作业不是要盯着孩子挑刺,或者打骂他,而是我陪着他养成一个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
孩子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时候,他其实对小学是干嘛的完全没有概念,孩子这时候其实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帮助他树立“学习”的概念,手把手地教他,陪他读书,陪他写作业,监督他要专注要认真,读书做功课就是要定定心心地坐在那,妈妈也陪着你,遇到困难来找我,我可以帮助和辅导,我就是你的后盾。
但是到了初中家长就坚决不能再陪了,因为这时候孩子的学习习惯应该已经养成了,完全可以放手了。如果这时候还在陪,一定是之前习惯没培养好,那后面要花费的功夫反而更大。我们家长做到了该做的栽培,孩子在自主成长的时候一定会开花结果。
f到现在,学习我已经基本不用操心了,他也会有学习动力,想把功课做好,拿好的分数,自己在房间里就会认真学习,我就很欣慰。我们现在到了体制外,虽然学校的要求相对不那么严格,但我对孩子就很放心,因为习惯已经养成了。相反,如果在体制内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逃到体制外一样养不成习惯。
可以说,习惯重于成绩,没有习惯,不会有好的成绩。
01
关于育儿
最后的话:陪伴就是共同成长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比较爱反思。他从小到大,我记了很多育儿笔记,原来在本子上记,现在在手机上记。凡是发生一些大事,或者跟孩子聊天以后,我发现他思想上有一些转变,他又成熟了,他又怎么样了,我都会记下来,然后不断地反思。我常常会去想这段时间我的教育方法对不对,做的事情合不合适,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一个习惯。
其实在育儿方面我也做过很多错事,走很多弯路,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宽容伟大的妈妈。暴跳如雷、鸡飞狗跳、动手动口,我也有过,所有的血泪史我都经历过,但是经历过,我就觉得我陪他的时光没有浪费,做的不对的我就跟他道歉,我当时没有好好地找到合适的方法跟他相处。所谓的陪伴不就是共同成长吗。
我们学校有些同学希望去美国读更好的高中,但f并不想这么早出国,他觉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更安心。我觉得好的教育资源永远是追求不完的,但是如果父母不肯用心,是谁也无法弥补的,没有人能代替你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就尽量多陪伴多参与;不在身边的时候,你也会有方法去教育他。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