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首师大教授:小学奥数就像一块砖,再聪明的孩子抱着砖,也会跑不起来 -pg电子试玩

2011
2019-5-13 07:51 原创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王永晖

首师大数学系教授

自由地跑着学,是中国式教育战略容易缺漏的认识之一。

我们可以发现小孩子的一个特点,尤其是5、6岁的孩子,他们更喜欢跑,而不是走。中国老话,还没学会走呢,就开始跑,但小孩子确实是这样,走肯定还是学会了,但不精熟,就开始跑,而且更愿意跑。

那么我们现在心里面产生一个意象,如果这些5、6岁的孩子,让他们手里抱块稍微重一些的砖,他们还能跑么?

可惜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这样。

01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陷到小学奥数里

也会觉得有负荷,从而跑不起来

专业的运动员训练,肯定在某些时候是需要负重跑的,但那是需要结合训练计划,也是身体发育、骨架成熟之后才做的,不会是5、6岁就做。

可惜,我们现在的幼小教育,却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那么合适。

孩子本来可以跑,可非要让他负重,结果呢,他学的并不多,也不快。

家长们等孩子长大了,发现孩子并没有多出色,就把原因归结为孩子不聪明,而不归结为家长自身的原因,是不是方法不合适,是不是对孩子付出的爱,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钱包上,而不是陪伴。

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可以开始接触数学,但不用那么难,一定要讲方法。

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阶段奥数培训其实就像让孩子去抱着砖,即使是再聪明的孩子,一上了这个贼船,就肯定跑不快。

不仅是我本人,就我接触到的数学家,绝大多数是赞同并钦佩真正的奥数教育(即imo)的(具体请参考《完美的证明》)。但是对于小学奥数,大多数我接触的数学家是不太支持的。

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今天分析的这个观点。

我最近几年接触到一些数学小天才,他们之所以可以有很优秀的表现,小学六年级就已经学完了中学六年数学,甚至还开始做一些竞赛题,就跟家长们一开始就不太重视小学奥数,由着孩子们自己往前学有关。

这些孩子们,当然是很聪明了,但他们的进步,跟家长们的正确抉择也有关,家长们的实践出真知。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陷到小学奥数里面,他也会觉得这块砖有负荷,从而跑不起来。

02

慢即是快,

一个数学小天才的“迭代”学习法

最近认识一个偏远地区的数学小天才,他在早期的发育速度,虽然已经很聪明了,但仍然还是比不上我认识的几个北京数学小天才,但现在他六年级的水平,却不亚于甚至可能是超过北京小天才。

因为北京的孩子,或多或少也仍然会在竞赛数学或比较难的数学上面,让孩子多耽搁点儿功夫的。

这个小朋友小时候主要是玩玩具、搭积木之类的,上小学前,其实也跟普通聪明程度的孩子在知识量的表现上是一样的,进度并不快,因为家长也是放羊式教育,就是陪着一块儿玩,积木,挖沙。

这个孩子应该是在数学上很聪明的,但在上小学之前还没有显得那么神奇。小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他主动跟妈妈申请,说学校里的功课太简单了,让妈妈给他买点书来看。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妈妈现在给他买的书,积累了五个大书架。因为这些超常天资的儿童,也常让家长们感觉有压力,害怕耽误了他们。

所以一个很好并有效的方法就是买书,也不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就是听说到的好书都先买下,孩子自己翻着看。

小学二年级暑假,这个孩子就自己看数学书教材,看完了小学所有教材,还有初一的。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看完了初中数学,四年级结束看完了高中数学教材。开始做高考卷子,高考卷子做到120分之上后,又开始做一些竞赛数学。

注意,也就是说,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整整两年,这个孩子也仍然是跟普通孩子差不多。

虽然他自己在小学一年级结束时,学会了个位数乘法,自己同时探索出多位数乘法,稍微比学校进度快一些,但比起北京小天才们,甚至是更普通的一些奥数班孩子来说,进度是很普通的了。

这后面的过程,都是孩子自己主动开始的,从他小学二年级结束时,向妈妈提申请开始的,包括高考卷子,也是孩子自己要求家长拿来试试的。

那么奥数题呢?

这个孩子是看完了初中数学之后,自己要求开始做中考卷子,同时翻过头来,去看看那些主流著名的小学奥数教材,肯定不是一道一道地去全做,而是靠个人兴趣,倒底翻看了有多少,家长自己也不清楚,因为家长的数学水平肯定是不懂那些的,反正知道孩子在那儿看书,在学习,家长就心安了。

他们当地没有奥数考试,所以可以采取这种战法,由着孩子自己的喜好。而孩子学习的时候,当然是先挑着容易的看,即,那些正式的数学教材,看到一定程度,可能再翻过头来,挑些奥数书上的东西来看,肯定是能看懂就看,看不懂就翻过去呗。

这在计算机it行业,叫做迭代。但可能有些家长不了解这种现代的思想。

这个偏远地区的家长也曾经是她们村子的学霸,上的是该地区重点高中,本科程度,对孩子很支持又包容。在我肯定她的做法之后,笑着跟我说,是歪打正着。所以这个孩子是用跑的速度,学完了小学和中学数学。

四年级看完一遍的时候,做高考数学题的分数并不高,只是7、80分,孩子就一边做题,一边再从头查书,查漏补缺,这还是迭代的想法。

就我考察过他的两道竞赛数学难题,他确实学会了,掌握了数学的思路了。其实就我感觉,他的解法,相比于成年人或者教科书,更优美,更有数学家的味道。

虽然说,这个孩子肯定是智商高,但是这种让孩子在起步阶段,不要抱着一块重砖,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跑着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普通孩子们也是成立的,还是应该让我们去回味和思考的。

03

数学课简单,有简单的好处,

只要它是正确的、有数学规范和品味的

美国强是强在这个地方

这也让我想到了美国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他们的网络视频课,我翻看过一下数学的,感觉对于中国的同年级孩子来说,还是太简单了。

可是,数学课简单,有简单的好处,只要它是正确的,有数学规范和品味的。

美国的教育体系这种简单,实际上有它的好处,就是那些聪明的孩子可以循着这个体系往前学,学起来更容易,也就更主动,正好适合那些超常数学天资的小孩子来学,那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

美国强,是强在这个地方。

我们想想,正是因为偏远地区的数学课堂,太容易了,那么这个小朋友,在上小学两年级之后,终于主动要求妈妈给他买书,主动要求多学。这种现象,不容易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出现,孩子们平常被家长们要求学的就够多的了。

教育理论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难度依次递增,孩子们的学习,最好是在难度适中的程度。

那么由我们这篇的思路看来,这个教育理论也不完全对,至少需要在幼小阶段深入地去理解,主要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他只愿呆到成年人以为的简单程度,即舒适区,那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

如果真是这么尊重着来做的话,恐怕没几个孩子愿意做小学奥数题吧。恐怕都还是像这个偏远地区的小孩子一样,在小学奥数书和正式数学教材之间,先选择后者往前看,看到一定程度了——比如这个孩子是看到初中内容结束了,再翻看小学奥数书的。

04

如果在坚实基础上再进行探索

那么跑和爬并不矛盾

在我为孩子和几个小伙伴办的小教室里,比较重视的是探索精神。不过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做的题还是很难的。

那些题目,因为是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来,而不像一些培训机构是直接告诉答案,我们称之为驱动型数学。所以难度实际上是相当高的,不亚于做奥数题。

这也就相当于让孩子搬砖了,抱着砖肯定跑不快。

这种探索性教学,也许是可以给孩子们打下根基,但这也要看每个孩子的吸收率,有些孩子真是吸收了,那这个时间付出就值了,而有些孩子,目前看学也是学了,过程也是走下来了,但是不是吸收了,还未可知。

只要把探索精神练出来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其实,跑和爬并不是绝对矛盾的。攀爬的时候,速度当然是最慢的。但是如果孩子吸收了,那么整体速度会是最快的,因为他真懂了。

这就跟上山徒步一样,如果能力比较低,就走大路,沿着盘山大路慢慢走,如果能力比较强,则直接攀岩上去。

走的时候,局部速度当然是很快,但路程长,所以攀爬虽然局部速度慢,但是爬上去之后,可能那些走大路的人,还在他身后。

本文转载自王永晖科学网博文,有删节。为了让家长读者们不做简单化的理解,原文中增加了一些教学技术的讨论,以及附注。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移步阅读:


赞41
收藏250
ttx
5年前
楼主找文章真快。我就是这个意思,“在小学奥数书和正式数学教材之间,先选择后者往前看”。就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来讲,小学奥数没什么用。但为了择校考试,也比较无奈。
5年前
ttx 楼主找文章真快。我就是这个意思,“在小学奥数书和正式数学教材之间,先选择后者...
我之前一直觉得不要太超前学,现在觉得还是由着他看能走到哪吧。
5年前
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来,而不像一些培训机构是直接告诉答案, ps 我感觉学而思就...
是的。xes讲得很快,全是捷径和套路。猛地一听,觉得挺好,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思路。但长此以往,就会离不开那双喂饭的手。我本人很不喜欢这种课程。以后应该是不会让孩子去上
5年前
心无所住 是的。xes讲得很快,全是捷径和套路。猛地一听,觉得挺好,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
你去上过学而思吗?我以前也是听人家这么说学而思,但是上了一个学期以后感觉还是挺好的。讲的比学校好。
5年前
绿晨 你去上过学而思吗?我以前也是听人家这么说学而思,但是上了一个学期以后感觉还是...
我跟着朋友一起去上过体验课。体验了两个线下的共3次数学课。小学三年级
5年前
绿晨 你去上过学而思吗?我以前也是听人家这么说学而思,但是上了一个学期以后感觉还是...
没有上过正式课。正式课就站在外面听的
5年前
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来,而不像一些培训机构是直接告诉答案, ps 我感觉学而思就...
没错,我们就在上学而思,把规律给你总结好,让你套进去。
5年前
绿晨 你去上过学而思吗?我以前也是听人家这么说学而思,但是上了一个学期以后感觉还是...
你是一年级上,和后面上感受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讲启发的,三年级开始讲公式方法,四年级后是公式应用了。
5年前
lucky_gjy 你是一年级上,和后面上感受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讲启发的,三年级开始讲公式方法,...
是的,低年级的我感觉还挺好的。高年级还没接触。
5年前
绿晨 是的,低年级的我感觉还挺好的。高年级还没接触。
这事感觉就是同样鸡兔同笼,一年级是枚举,二年级画图,三年级有公式了,四或五年级可能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如果四五年级来学,一定骂学而思,上来就方程,禁锢学生思想。
更多

推荐阅读

6岁
日志
13岁
日志
6岁
10岁
日志
6岁
日志
8岁
日志
14岁
日志
4岁
9岁
日志
欢丸妈妈陈霜
欢丸妈妈陈霜
2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