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问及很多关于幼儿识字的问题,除了大家普遍关心的孩子应该几岁开始识字,应该如何教孩子识字等问题,还有来自绘本党妈妈们的问题,比如:
能不能通过绘本识字?
孩子有了一定识字量后,看绘本总是先看文字,如何引导他读图?
不管孩子识字还是不识字,妈妈们普遍焦虑。
今天,就来聊聊识字问题,重点说说阅读与识字之间的关系。
不识字的孩子如何读书?
当提及婴幼儿阅读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这么点大,大字不识一个,怎么看书?
在成人的观念里,说到读书通常就是读文字。
然而不识字的孩子是通过图片和声音来获得认知的。我们一再强调亲子共读,在亲子共读的时候,通常都是大人讲,孩子看,孩子看着书本里的图片,听着妈妈的声音,这个过程就是阅读。
而且,孩子天生对图画感兴趣,在不识字的状态下,孩子看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他不会依赖文字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而是全凭自己对图像的观察,以及个人的想象,他的思维是完全开放的、不受限的,那种纯真的、诗意的、富有创造力的童心世界是非常宝贵的。
举个例子:
有个妈妈告诉我,他的孩子看到上面这幅图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爸爸带着宝宝过马路的时候不能玩手机,要不然会被坏人追的!
我把这个事情发在朋友圈里,另一个妈妈也给他孩子看了这幅画,他的理解是:
那个小朋友想要后面那个人手里的刀!
是不是很有意思?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孩子不会受限于文字给出的信息,而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读图经验也是非常可贵的。
因此,阅读是可以而且是应该早于识字而发生的。
孩子识字后,看绘本总是先看文字,怎么办?
这是绘本党家长才会提的问题。
了解绘本的人都知道图画对于绘本的意义,绘本的图画对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光看文字,忽略图画,绘本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我们也应该从不同方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如果想要引导孩子多读图,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无字绘本,或者采用一些绘本互动阅读的技巧,比如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孩子对图画信息多思考、多想象。
另一方面,孩子看绘本先看文字,那就让他看呀!
首先,孩子喜欢关注文字,说明他对文字有兴趣。通常这个阶段是孩子大量接纳文字的时候,这是他的自然需求,我们不妨呼应他的需求,让他自然识字,你会发现孩子的识字量会迅速提升。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到了学龄还不识字了。
其次,孩子可以更全面地阅读绘本。孩子天生对图画感兴趣,有的孩子虽然在识字敏感期会特别关注文字,通常,一个阶段后,依然会对图画感兴趣。
绘本是一种图文合奏的读本,图画固然重要,而一本优秀绘本的文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识字能力的孩子,他们慢慢会懂得图文结合地来读绘本,文字可以帮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这何尝不是一本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的家长会担心因为文字的先入为主,而让孩子失去读图想象的能力。事实上,绘本的阅读方式有很多种,看图想象只是其中的一种。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图文结合的阅读过程中锻炼批判能力和思辨能力。
再者,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启蒙的读物,是适合进行亲子阅读的读物。然而,我们的孩子迟早要进入文字书的阅读阶段,迟早要学会自主阅读。当孩子已经将阅读的注意力放在文字上时,我们不妨趁机给孩子一些文字量教多的绘本,或桥梁书,让孩子自然过渡到文字书的阅读中。
识字后,孩子的想象力会受影响吗?
上面我们提到,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有其独特的阅读方式,有着非常奇妙的想象力。为孩子识字后读绘本先看文字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的家长也正是担心孩子想象力受影响。
但是每个孩子的生长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提倡刻意很早去教孩子识字,但是如果是孩子出于个人需求自然识字,那么也不应该过分干预,顺其自然吧!
至于想象力,那也要分角度讲。确实,识字后,多多少少会受文字的限制,因为文字的先入为主,孩子很容易跳过自我遐想猜测的过程,少了那种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天马行空的童真想象。
不过,想象力是人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们并不会因为知道得太多而缺乏想象。想象力也有很多种,他并不会因为识字就完全被扼杀。
人类在蒙昧阶段,因为不能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而创造了多彩瑰丽的神话,这是一种伟大的想象。而人类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人们基于更多的经验,而有了科学创造甚至科幻,这又是另一种伟大的想象。
另外,图画可以激发想象,文字当然也可以,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幻想类小说,无一不是伟大想象力的产物。孩子也可以根据文字的描述而展开更多层次的想象。一个识字早的孩子,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较早地独立阅读,接触更为丰富的读物,走进更辽阔的幻想王国,进入更丰富知识海洋。
家长对孩子的各种担忧,主要源于心中的完美标准,比如几岁之前最好不识字,几岁之后最好能识字,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他并不会完全符合你心目中的期许,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发展个性,这样才能让孩子发挥出他个人的优势。
早点识字就可以早点自主阅读吗?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早点识字,以便可以早点自主阅读。
不过这里有必要说明:孩子自主阅读文字书的前提当然是识字,但是会识字不一定就会阅读。
这句话怎么理解?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成年人识字量都差不多,但是同一本书,有的人读得津津有味,读完还有感而发,能写个书评啥的,但是有的人看了毫无感觉,甚至看不下去。是识字量的差异吗?不,是阅读经验和能力的差异。
阅读,并不是简单地把认识的字读书来,它是一种综合能力,阅读能力包含一个人对文本内容的信息抓取力、感受力、理解力、思考力、评判力,以及再现的表达力、审美的构建力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慢慢积累和习得,而不是仅仅依靠识字就能获取。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就算认识几千个字,他仍然读不懂《哈利波特》,读不懂《红楼梦》,脱离阅读单纯靠记忆背下来的字,如果不经常应用,也很快会忘记。
而一个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识字也往往较为容易,这并不是说他一定会很早识字,而是即便识字晚,一旦开始识字后,就会轻松而迅速,再加之在阅读中的应用,对文字会有更好的理解,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也会更好。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男孩,直到小学二年级才开始自主阅读,但是由于他之前很多年都坚持亲子阅读,一旦识字了,能自主阅读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阅读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提升很快,比如,小小年纪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后能写有见地的书评。他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等方面都超过之前比他识字早得多的孩子。
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早早识字,而是早早阅读。
如何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或早或晚的事,尊重孩子生长规律,自然识字是最好的。
有很多坚持亲子阅读的孩子,他们都通过阅读而自然识字了。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当他对文字有了兴趣,某天,他突然注意到妈妈讲的故事原来就是这些小小方方的符号变成的,在不知不觉中,他会把妈妈的声音和文字的内容相契合,慢慢地,他也可以读出文字。
不过,不是所有坚持亲子阅读的孩子都可以如此轻松识字,我也非常理解一些家长的心理,孩子快到了学龄了,仍然大字不识几个,难免会焦虑。
但是,在孩子对文字还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硬是手把手教他识字,很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反而会延迟他对文字的敏感期,影响他日后的文字阅读。
不过,我们可以在阅读中适当引导孩子来关注文字,让孩子自己对文字产生兴趣。
曾经有妈妈问我:可不可以利用绘本来让孩子识字?
我们知道绘本绝不是识字工具,如果单纯为了识字,那就完全没有必要读绘本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依靠绘本来识字。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识字,在读绘本的时候指着文字来读,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赞成指读的。
不过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部分指读。
指读标题。比如,拿出一本新绘本,我们可以让孩子猜猜这本书叫什么题目,孩子也许会根据画面来猜测,最后妈妈揭晓答案的时候可以指着大大的标题念出来:“你看,这里写着‘×××××’。”因为你这个动作,孩子就会特别关注这几个字,会对这几个字特别有印象。
指读加大加粗的字以及图画里的字。很多绘本里,因为画面设计的需要,会有一些字加大加粗,或者用特别的颜色表示。甚至有的文字本身就是画面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孩子也比较能够注意到这些文字,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自然地指读这些文字,这不但不会影响孩子读图,还能加深对图画的理解。
比如皮特猫系列绘本,很多个页面都有一些特别加大颜色突出的字,很多文字就是图画的组成部分。
家长引导孩子去关注这些文字后,慢慢地,孩子也可能会对其他更多的字感兴趣。
除了读纸质书,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阅读。
生活处处有文字。比如,随处可见的店招、路牌,超市里的宣传牌、商品包装上大大的文字……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把生活中的文字变成教材,刻意让孩子去认识很多字,而是通过孩子的兴趣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
比如,孩子看到一件商品,通常会通过包装上的图画来判断商品的内容,知道这是一种糖果,他也会根据包装上的图片去得知糖果的口味。这是孩子基于对图片认知的经验来判断的。
而对于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是通过包装暂时没法判断内容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注意文字,让他知道,原来除了图画,还有一种叫“文字”的东西可以传递信息,让我们去认识更多的东西。基于这样的发现,孩子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对文字产生兴趣。
叨叨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
识字或早或晚,
识字早有识字早的好处,
识字晚有识字晚的好处,
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
呼应孩子的需求自然识字,
适当引导,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不过,我掐指一算,肯定有家长要问:小学语文对孩子的识字量要求不小,能不能告诉我,可不可以简单粗暴用字卡、识字软件这些来让孩子快速识字?
关于这个话题,且听下回分解!
啾妈:爱学术的文学女硕士,爱创作的文艺女神经,爱叨叨的伪佛系懒妈。以童书守护童心,用阅读照亮育儿路。微信公众号:啾妈童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