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篇 -pg电子试玩

2009
2022-4-20 11:07 原创 · 图片7

全文分为三部分:

1基础知识是什么?

2如何读懂课本?

3如何做到基础扎实

共3443字,阅读时长大概6分钟。

重点内容已标红。

 1基础知识是什么

 任何一位老师都会反复强调:

一定要打牢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何谓基础? 

【从表面看】

语文中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写法、一首古诗的释义是基础;数学中一个概念的理解、一个公式的记忆、一道计算题的快速解答是基础。

【从深层看】

建立在上述基础知识上的学科能力也是基础。语文的信息提取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分析能力是基础,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是基础。

【从长远看】

比如从一个学期或整个初中三年来看,基础就不再是一个个零星的点,而是一张网、一个体系,它们之间互相链接、互相影响、让它们成为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一步一个台阶的基础整体,而这也正是学科知识本来的面貌。

基础是怎么变差的? 

所谓的“基础不好”,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掌握当下所学的每一个基础知识和能力,在每一个基础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和不足。这些欠缺和不足,对于某个章节、某个单元、某个专题的学习来说似乎影响不大,好点的能掌握100%,差一点的能掌握80%,二者差距似乎并不大。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某个学科的多个章节、单元、专题基础都有欠缺的话,那就形成了整个学科的基础薄弱;如果多个学科的多个章节、单元、专题基础都有欠缺的话,那就构成了学习整体上的基础薄弱。当初掌握的80%就会降为50%、30%——“零星的点”没学好,肯定是织不成“一张网”,在未来的学习进程中只能是举步维艰,难以提升——因为你违背了循序渐进、稳打稳扎的基本学习规律。 

2如何读懂课本

打牢基础的第一步是吃透课本、吃透课本、吃透课本,这是我反复强调的,脱离了课本,一切免谈。以语文和数学为例,如何用好课本?

 【语文(纯应试角度)】

部编版语文一个单元包括:

1单元前言

2课前预习

3课文

4课后“思考探究”

5课后“积累拓展”

6课后“读读写写”

7每单元主题写作/综合学习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为例,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有哪些考点?课本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精挑细选、反复斟酌的,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提示语都蕴含着关键信息。你要读懂课本,知道课本让你干什么、学什么。

 一、单元前言  

注意:

第一段

告诉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杰出人物。

对应考点:人物描写的技巧与方法

第二段

告诉你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核心。

对应考点:

“本单元学习精读”——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单元出题方向 积累经典词语

“透过细节描写”——应用于作文

  二、课前预习  

注意:

《邓稼先》的课前预习,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邓稼先的功绩与品行——写作背景素材;

二是感动的语句画出来——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

 三、课文 

注意:

正文下方的注释:该背的背,该记的记

这不仅是文学常识,也是历史知识点,文史哲不分家。

注意:

课文中出现的成语、生字、读音、文学常识,必须记住、背过。中高考的基础知识部分考查——词语辨析、成语辨析等以此为基础。

四、思考探究  

注意:

为什么总是有“课文中描写的哪个片段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样的题目?

让你品味的句子、感动的句段;让你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的句段,都是好句子、好段落——这是在考查你的审美鉴赏和情感共鸣能力,也就是说,你读懂文章了吗?这是阅读理解里最难的地方。

你的回答可能会出现“用词不当、理解偏差、语言繁琐、审美鉴赏不到位”等问题,总之处处都是坑。

思考探究部分的问题,基本上都属于开放性问题

一定要做、练。然后和参考答案对比,看自己差在哪儿,看参考答案的答题思路和答题切入点以及固定词语,比如:表现了、突出了,要刻意积累答题词汇(这些内容老师会讲,要做好笔记并反复练习使用)

 五、积累拓展  

注意:

积累拓展里明确提出“反复诵读,体会语段的表现力”,这是一种写作手法——用短句,一两句就是一段。你要去反复诵读,体会“简洁精炼、铿锵有力”的表达。例如享学乐的《朗读手册》中,已经选取了类似的文章,一定要反复诵读、反复体会。

 六、读读写写  

注意:

这部分的字词,一定要100%默写正确率,一丁点都不能错。还要理解词义,成语中个别字的含义。

【数学】

把握好三个关键:目录、公式概念、例题

目录就是现成的思维导图。

复习的时候按照目录顺序一章一章的回忆知识点,并且把关键词写在目录旁边。

课本对公式定理的表述非常非常清楚,每一个字都是精挑细选的,如果你落了一个字或者记错了一个字,不好意思,你会错过一个亿。

课本例题有2个作用:

一是预测出题类型。所有大型考试的题目都是从课本例题延伸而来的,不会超纲。一定要总结课本上有哪些题型。

二是学习规范的解题过程。课本上例题的解题过程就是标杆、标准,吊打所有参考书,也就是说,一定要按照课本例题的解题步骤去规范解题,一定不会被扣步骤分。他的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甚至是由出题人来编写的。

3如何做到基础扎实

 初中阶段重点:由点成面、组建体系。

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只是由于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间断的,所以这些知识看起来才显得杂乱无章。“理解——归纳整理——记忆”,基础知识如何学扎实?

第一项:看目录,做框架。

做三年框架:初中三年6本书(不想提前买纸质教材的,也可以看电子教材),看目录,大致了解学习内容,做出知识框架图(思维导图)。

做学期框架:每学期1本书,看目录,每章、每节做出学期框架。这样,你就对整个学期要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了大致了解。

这是让你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审视学习内容,就像盖楼,要先把大楼的框架搭建起来。

注意:阅读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结构和编写特点:书中是如何采用特殊的方法去突出重要观点的(如黑体字、方框、底线等等),对于习题的配置是按怎样的形式和顺序安排的。了解了这些,跟教材同步思维。

第二项:认真学,填内容。

这一项,就到了具体学习环节。按照学习步骤,一步一步写,重点写每一步的关键核心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预习,找出重点和难点。

此步骤的关键:预习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是带着问题去听课,不是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孩子能力比较强,会连带着课后题等都做完。这时候也不要骄傲,完全可以在听课时对自己提出更好的要求:我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相比,哪个更好?好在哪儿?差在哪儿?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第二步:听课,解决重点和难点。

此步骤的关键:一是带着“问题意识”听课问题必须当堂、当天解决,不能拖拉。二是跟着老师思路走,高效高吸收。

第三步:做笔记,记录重点和难点。

建议学会使用康奈尔笔记法。课堂笔记要因科目而异。像语文、政治和部分化学课程来说,详记是比较好的。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很强,而且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比较平均。对于数学、物理等课程来说,略记是最好的方法,只记思路。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前后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强,公式方程等各种关系式较多,课堂笔记只要掌握关键内容即可。

第四步:作业,练习重点和难点。

此步骤的关键:先回忆后作业(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写上日期,每天作业之前,先回忆当天所学内容,想不起来的,在本上记下来。)、不计时不作业、把作业当成考试。

第五步:复盘,巩固重点和难点。

理科类的数理化,可按照时间线,每周总结一次错题、知识点。文科类的史地生,可按照教材线,每单元总结一次错题、知识点、思维导图。

必须要高质量刷题——理科要归纳题型、规范答题步骤;文科要分析答题思路、归纳答题套路。
学透一个知识点,就要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展现方式,多角度、多维度的去理解、去明白。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媒体报道“小学生写作业,家长被气的如何如何”。

家长为什么会发火?

因为用成人的抽象思维以及思想的成熟度看待这个题,觉得很简单。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弱,需要用画图、视频、摆弄实物等“形象思维”的方式,辅助孩子完成这个抽象思考过程,等于是在抽象推理中搭个台阶,帮孩子降低思考难度。小学生学习,常是在完成这个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每次讲题的意义不在结果,在这个过程。

发火,是因为家长只急于得到结果。

从这个角度说,“笨”的不是孩子,“笨”的是家长——不知道用多种方式去阐述,凭什么冲孩子发火?

初中也是如此。当孩子对一个抽象的知识点不理解或者掌握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多种方式去全面理解、完全吃透这个知识点。比如七年级上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自转”“气候分布”等问题,如果孩子掌握不好、理解不透时,看实物、买地球仪,看视频,听大咖讲解,刷题,强化巩固知识点和思维。

切记: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影响的是一张网。

以上。


赞36
收藏242
1年前
写的很详细,谢谢分享!
1年前
点赞收藏,学以致用!
1年前
谢谢亲的分享(。・ω・。)ノ♡
1年前
非常详细,收藏学习!
1年前
谢谢分享👍👍👍
1年前
谢谢分享,学习了
1年前
真好呀!感谢分享!学习了
1年前
可不可以再写写其他科目

推荐阅读

14岁
日志
14岁
日志
12岁
日志
14岁
日志
14岁
日志
5岁
7岁
日志
酥酥猫爱学习
酥酥猫爱学习
2009
作者热门日志
小学语文学习路线规划(一)  赞816 · 收藏6109 · 评论73
谈谈阅读模式及精读书目选择(小学篇)  赞344 · 收藏2819 · 评论39
9岁女娃的2018年阅读总结/阅读记录  赞327 · 收藏2749 · 评论83
语文学习的真正重点——语感和思维  赞299 · 收藏2151 · 评论71
初中学习的建议(一)  赞179 · 收藏1549 · 评论24
 赞186 · 收藏1294 · 评论2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