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带完小四班,学校直接把我留在六年级,再带一个六年级班,这几个月真是“有苦难言”“诸多不快”。
现在已经来到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虽然我整合了整个单元,给老师们设计了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课,但是老师们“不教作品作者,不教标准答案”似乎有些恐慌。具体情况就不说了,就以我现在教这个班来讲一讲,突破自己的认知壁垒,有多么难吧!
一、整本书阅读,如何精读?
本单元,我们以三篇课文为例子,教学生精读策略,于是最近主题就是:读书,读整本书。
课上,我留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
有的孩子读的津津有味,有的孩子阅读的很勉强,有的孩子读几分钟注意力就坚持不住了。我在行间溜达,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提醒走神的孩子需要专注于文字。不打扰津津有味读的孩子。但是,对于读的勉强的孩子,我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关注后,我发现:有的孩子很认真地用笔一边读一边划好词好句。划着划着就意兴阑珊了。
这反应了孩子们的思维壁垒,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以前老师留下的“认真”的痕迹?孩子们认为:老师说整本书精读,就是玩一字一句认认真真读,划好词好句。可是,这是在用读短小课文所用的方式读整本书,能不意兴阑珊吗?读的津津有味的孩子专注于情节,跟着鲁滨逊一起冒险,不亦乐乎。专注好词好句的孩子,划着划着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于是,我给孩子们讲:
整本书精读不是必须要划好词好句,这不是我们阅读整本书的目的。这一遍,我们用主情节故事书,小情节折线图的形式梳理情节,大家不必纠结在语言。沉浸到情节中。后面《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们会教大家体会人物的成长以及多角度分析人物,到时候我们会再回来关注《鲁滨逊漂流记》的人物形象。园地以及老师给大家补充的材料,会引导大家品析语言,到时候我们会再回到语言。
所以,整本书精读是会多次走近文本,有精读有跳读,有捕捉闪回。
我讲完了,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整本书精读不是一笔一划划好词好句啊😂😂😂。
二、批注,批注的是什么?
学习《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需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批注,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到课堂上交流提升。
可是,检查预习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上学期,从《草原》开始,我教给学生们抓住关键词,有理有据批注,而不是空泛发感慨。
隔了一个寒假,再来批注,我发现孩子们的批注出现了新问题:逮着词就批注,看似认真,却缺乏主线。
这次,我讲了批注的第二条:不忘初心。我们批注,到底在批注什么?我们需要有一条所关注的主线,而不是平均用力。
在《骑鹅旅行记》这篇节选课文中:学生批注的关注点应该是尼尔斯的语言、动作、心理,动物对变小了的尼尔斯的反应。
在这个关注点下,野雁的自由,家鹅的跃跃欲试,老母鹅的劝说就不那么重要,需要“忽视”。
在不断地提醒下,孩子们开始重新批注,聚焦尼尔斯,排除其他干扰。
这条批注已经关注到“尼尔斯对家的爱”,这是尼尔斯骑鹅的心里基调。也是反思成长后的尼尔斯对家庭的审视。
这条批注关注了猫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尼尔斯以前的形象。
这页批注,孩子已经关注到“尼尔斯的转变”。
这页还记录了大家的批注,以及带给他的思考。
这页中间的铅笔批注是孩子预习的批注,她只关注到了“尼尔斯对动物讨厌到极点”,而没有通过这个反应回观尼尔斯的形象。
这条红笔批注是孩子第二次的批注,孩子已经意识到尼尔斯的转变。更加关注了细节。
当然,长路漫漫,不能用中途接的班跟我的小四班比较。在这间教室继续耕耘吧!不过,下回,如果可以选。我一定不直接带六年级。我要从三四年级开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