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魔都归一语文课堂
答案是否定的。
阅读理解从根本上就不是在考察文章本来的东西,而是在考察出题人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意味着,我们做一篇阅读理解,实际上是在揣摩出题人的考察意图,而考察意图虽然是在考纲教纲的引领下,但难免会有很多的个人色彩。
所以,语文老师做一篇阅读理解,也不一定能拿满分。
01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篇阅读理解的构造是有问题的,出题人其实是处在学生和成年人之间的状态设置题目的。出题人是按照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外加考虑到这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纲考纲的要求,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将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设置出来。
考虑到上述的两个问题,学生在做这篇阅读理解的时候,缺乏了成年人的思维;成年人在做这篇阅读时,缺乏了对这批学生的水平进行把握的前提,二者都会造成一些偏差。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指导孩子在做题时,明明逻辑自洽,结果答案却是扣了不少分。
老师同样是如此,虽然老师能有效把握教纲、考纲,但在对一些有出题人个人色彩的分值构造时,也会感到迷茫。
还有就是,各区教研员在一些细节上还未达成一致,就比如说“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到底用哪个,我个人是倾向于后者,因为和课本保持一致,但是有好几个区在出题的时候,答案还是给的“引用论证”,这样子就难免让人疑惑。这类问题,还为数不少。
02
一篇阅读理解,就算是原作者来了,也不一定能选出中心主旨,更不用说其他细节的考察了,所以,阅读理解自然是难的。
归一老师自己也经常会在模考题新鲜出炉的时候做一遍,即便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即便我只研究这一门科目,每次的分数也只能保证在140分及其以上,偶尔甚至还会跌落到140分以下,何况是学生呢?所以,每一年中考140分以上的学生,我都记得蛮清楚的,很是佩服他们,同时学这么多的科目,语文还能考这么高的分数,换我自己来学这么多科目,语文大概率是考不到这么高的分数。
所以,我对学生的要求一般都是每个板块扣分控在两分以内,就算是合格,这些学生,但凡是听话的、踏实的,基本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再把字迹弄好,中考语文135分及以上,还是很稳妥的。
03
阅读理解,有的时候,看点儿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