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小花生里发了一篇日志,关于自己从事钢琴教学这么多年以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其中一点:“慢教学”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花编建议我对“慢教学”略加详细的说说自己的看法。
“慢教学”这种方式我个人觉得可以运用于其他学科。所谓“慢”,我分了几个部分:教材难度慢、教学进度慢、要求慢、技术练习的慢、速度慢。只要涉及钢琴的就是要“慢”!
我为什么要选择“慢”,我也偏爱“慢”,因为我所面对的孩子都是不走专业钢琴路,他们都是在业余时间来学习钢琴(他们还是以学习为主)。但是不是说不走专业就可以“慢",就可以随便瞎弹,我坚持业余也得专业的学!其实“慢”对于专业和业余都很重要!只要学习钢琴都得“慢”。
一,教材难度要“慢”
所谓难度的“慢”,就是在一个阶段里,我会选择相应难度的曲子,做大量的教学和练习。比如零基础的孩子,在学了cde三个音后,我会从自己手上大量的不同书里面选择只用这三个音作的曲子(所以我会自己找曲子,而不是给学生一本教材,按照一本往下教就可以了,所以我的学生会比较麻烦,会时常打印我发的曲子,我不喜欢非常固定的教几本教材)给学生做大量的识谱练习包括相关的乐理知识的练习巩固这个阶段的识谱练习,然后再学新的音符。
如果学了一段时间,比如到了拜厄或者599之类的程度,我在教材选择上也是一样,也会选不同的书里挑选大量的相应难度的曲子,进行磨曲子(前提是家长与我有相同的想法,同意我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磨曲子的方式,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你看不出有任何的效果或者说进步,但是,但是过了这个时间段,再回头看,会从大量的量变到质变,就会觉得对比明显。
二,教学进度要“慢”
钢琴教学最大的好处是: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所弹奏曲子的程度、接受能力的程度、完成曲子质量的效果,自身存在的不同毛病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很多学习钢琴的孩子会选择考级。考级本身对孩子的钢琴学习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社会对学习的功利化,很多家长会选择跳级(我会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选择跳不跳级,如果孩子达到跳级的能力,我也会赞成鼓励孩子去跳级)而忽视自己孩子的自身能力。
其实不管是小曲子还是大曲子,它在某一方面所包含的结构是一样的,比如:分句,乐句的曲子,音色的要求、触键的感觉、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等等。所以必须通过小曲子的学习,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技术处理方式,在以后的大曲子里才会懂得如何去处理,去表现。也只有在前面进度慢,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快教学。
三,教学要求的慢
有一部分幼儿园零基础的孩子开始学琴,他们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不如大孩子快,所以在一节课里,在某一首曲子里我只会给学生一个要求,他只要这个这一个要求做到了,就可以过。大孩子也一样,一个任务里给我会找出他最难解决的问题,他只要把这一个问题解决,就可以过关,在家里练琴也一样,而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的要求都给他,这样只会什么都做不好,做不到位。
四,技术练习的慢
不管是零基础的幼儿孩子还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学琴里最重要一部分是技术训练,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
那么第一步就得学会“站”,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必须学会“站”;站稳了才学会一步一步“走”;再学会“跑”。孩子在学琴中只有站稳了,才能学连奏,才能学会快速的跑,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绝对不能跳过任何步骤。孩子的技术训练只有在基础阶段打的扎实,后面的学习才能轻松应对。
现在我碰到很多孩子,手的能力跟曲子的难度已经严重脱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孩子在打基础的阶段学的太快,手指基本功练的不够扎实,但是曲子学的太快,难度递增造成的。
五,速度慢
不管是初学者还是钢琴大师,他们练琴都得注意多做“慢练”。慢练的好处很多人都知道,我在此就不啰嗦了。我会让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还是要多做慢练和快练相结合,比如音阶练习,从不熟练到熟练再快速弹,再回过头来再进行慢练,进行快慢滚动练习。如果是一首曲子弹5次的话,比例大概是4:1。
快弹有时候会由于惯性弹下来,但是慢练需要孩子更大的控制能力,得动脑。只有在慢练过程中才能解决一些技术和音乐性的难点。
所有的“慢”都是为以后的“快”打基础,先“慢”再“快”!以上几点是我从事十五年的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有更多的人给我提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