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各种群里都在讨论和围观第一届双减的小学生们在三年级的第一次正式期末考试的结果。
我们这次是东城区的统考,语数英三科分别用一个上午考试,考试时间语文90分钟,数学70分钟,英语40分钟。1月17日到校知道了成绩,19日结业正式放寒假。(下图是班级群里某同学记的考试时间)
17号那天上午,娃从放学的队伍里看起来心情就还不错,见面我也没问,他塞给我一张纸张,里面记了考试成绩:
语文87分 扣3分;
数学90 (满分);
英语90(满分);
我一看到这个成绩心里还咯噔了一下。因为考完语文孩子跟我说还挺简单的,比平时考试还简单点(我心想那确实够简单,因为平时的试卷也不难啊)。结果这怎么都是90分及以下……
回来之后,我跟另一个家长求证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期末考试的总分就是90分,另外的10分是平时成绩。
孩子自己心情还挺好,说希望下次语文也要满分……真是不枉我第一天考试的时候早上起来出门去肯德基买的油条。
本来我算是比较低调的,平常也基本不晒娃,但是作为一个写教育方面的博主,还是简单写写,随便聊点感想,正好已经又一个多月没更文了……
本号的第一篇文章叫《[开篇]孩子上一年级,那感觉就像是开盲盒一样》,现在算是有一个初步的小成果。总体上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下面讲的一些内容,也不代表多正确,只是聊一些想法,求同存异吧。
过去两个学期,我们都是在寒暑假时用《墨点字帖》把下学期的生字写一遍,一个是学一下生字的写法,二来是练字。考完在家休息的几天这项工作已经开始了。
孩子只知道下学期语文课文的标题和生字,但不知道内容,他会比较好奇。每学期第一天发下新书,他在学校就能把语文书全给看一遍,过去几个学期都是这样。
语基部分,算是我家的强项。下学期的生字也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一直有超前的识字量储备。平时在家听写的时候,也基本无错,平时考试也是。
三年级的阅读和作文方面,这学期还是下了一些工夫。
第一次单元测试,阅读理解有一两个空着没写扣了分。妈妈问我什么阅读理解的教辅好,当晚就带去书店买了《一本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00篇》。开始的时候,每天做一篇,大概做了二三十篇。后面慢慢就慢下来了,平时没那么多时间。100篇是一年的量,留着假期做做也行。
这学期的某一天,我还拿起他的语文书问过他,为什么书上都是空白的居多,老师到底讲这篇课文的时候讲了什么?他回答不上来。我就拿起《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逐字逐句地跟他过一遍。比如作者想表达什么,某些词的用意,行文中如何呼应,哪些是伏笔,结尾怎么写的等等。还带他看过两集邵鑫的《阅读真的很难提分》,他讲到的“作者思维”和“出卷人思维”这两个概念非常好。这个系列的视频真的很推荐,虽然它的受众主要是小高年级及初中了,但是逐字逐句地分析文本,孩子是能看懂的。
还有一个是作文。因为三年级是正式开始学习写作文,之前是写话,略微有点区别。一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写作也是要慢慢地学习和积累。我给他买了一本53的《同步作文》,就是课本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里的写作练习。他会帮你分析这篇作文应该如何解题,怎么列提纲等等,再给你一些范文。作为初学者,这种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校内基本就是这样了,我们没有额外再做其它的什么练习。
课外阅读方面,这学期读整本书的时间少,因为出于上面阅读和写作的需要考虑,我有意识地给他一些中短篇的文本。另外就是看杂志的时间比较多,包括文学类的比如《儿童文学》,科普类的《万物》《好奇号》。
这学期关于课外阅读,我个人想得更清楚一些了。就是一、二年级主要目的是提升识字量,所以趣味性强的故事、小说多看一些,内容有吸引力会带动识字。三、四年级主要是阅读、写作以及科普,因为科普相对来说还是事实呈现的,不是很难理解。五、六年级以上,我认为才是人文的,因为情感、社会、人际关系、时代主题这些内容太早还是理解不了的,需要更多的基础背景知识和一定的阅历。
我们所在的区小升初就是派位,所以从客观上来说没有强拉数学的必要。另一方面,我对择校这件事也没什么追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是一贯不主张提前学数学的。
我写数学的文章不多。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还会做一些高思,但是目前从我个人来说,连高思我都不太想给孩子做了。因为看到一些数学题目实在是偏怪,不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要去理解和思考的内容。
我始终相信,教材的整体编排是符合儿童大脑发育水平的。一、二年级主要学四则运算,三年级开始,也只能算是涉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起步。即便在很小的年纪提前点学后面的内容,也不能说是完全学不懂,但更多的是用记忆力来补偿逻辑和空间想象能力。大白话说,他不是因为理解了所以会做题,而是更多地通过记忆把方法记下来了才会做题的。
去年夏天,网上有一个关于张炘炀的采访视频。这个1995年出生的男孩,在10岁时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13岁时考入北京工业大学,专业“数学系非线性分析方向”,16岁北航博士,专业“应用数学”。
他自己在采访中承认,在初中时校内数学成绩就已经跟不上了,但是可能是被“天才”“神童”的名声所累,仍然坚持跳级。所以很多“天才”,无非就是比别人学得早一点,他终究还是要面对自己是普通人的一面。
扯得有点远。不过现在“鸡娃圈”的所谓鸡娃,大多数都在超前拼数学。很多孩子不管愿意不愿意,都把大量的时间砸在了数学里面,甚至过程还很痛苦。
关于数学,我还是之前跟孩子强调过的,你在课堂上好好听讲,思路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走神,就一定能把数学学好。
我们家里面,基本上是不怎么做数学习题的。但是我会给他一些数学相关的拓展,比如《数理化通俗演义》《趣味数学百科图典》《可怕的科学 经典数学系列》,还有英文版的《how to be good at maths》。一些比较有趣的思考题,比如《全脑思维 烧脑数学》。
就是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在同水平的情况下,多去做横向的拓展,而不是在进度上去超前。
当然了,还是会有人杠,我就是现在小学能学函数、微积分,这也是在我们理解范围内的,那我就没办法了。恭喜你生了“神童”,命真好,羡慕。
语文、英语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到了初中发现跟不上的时候想补都不知从何下手。而数学,只要学好当下,一步步进阶,发现错题及时回溯知识点,查缺补漏,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提前学数学,真的没太大必要……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提前学的精确度跟当下的精确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在三年级提前学了五年级的,能考个90分以上,和你现在三年级的考100分没有必然关系。就算不提前学,很多三年级学生当下也是能考100的,而提前学过五年级,甚至初中的,也未必能在当下考出100。
英语方面我平时写得比较多,我们是把英语作为一个真正的工具来使用的,没有考级方面的考虑,当然肯定是能够向下兼容课内的。
总体而言,我们现在英语的听说已经在高章的水平,平时每天听音频平均1.5~2小时,经常看一些英文的视频节目主要是科普类,从去年的双11开始报了一个外教课进行一对一的口语练习。
孩子现在喜欢英语,能力水平也提高得比较快,以至于现在有很多东西是先知道英文,而不知道他的中文意思了。平时在家里自己主动使用英语,说英文和中文的比例开始上升到3:7开。尽管没人要求他说英文,包括我们感觉自己英文不能和他对话,都是用中文来回答他。
但是你英语水平高,和校内的英语学习仍然是两回事。比如,我们的英语教学和考试主要会集中在考语法知识、拼写。像一些固定搭配,这都是课本里面有的,你不认真学课内,还是不一定能够保证课内拿到满分。
所以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英语水平比较高了,轻视课内的学习,甚至还有家长提要求说免掉孩子课内英语作业,这种做法我是不太赞成的。
比如,我们平时的英语作业大多是读课文。像我们家这种情况,他把书一摊开来,一篇课文的内容从第一句读到最后一句,也就是一分钟的事情。为什么要免呢?就算是抄单词,你按照老师要求的,该写几遍就写几遍,因为单词拼写这些你自己在家也没有多额外进行练习,跟上课内完全是合理的要求吧。
英语在这里我就不多写了。如果你也希望孩子把英语学好学扎实,去看我之前的文章就可以了。
很多人说一、二年级培养习惯,所以每天的安排比较多,我们一度也是这样做的。也弄过什么日程表啊,积分啊之类的,但是这些逐渐都不再使用了。
这学期以来,我感觉到的是松驰感。
平时我是给他设置一个7:15的倾听者自动播放,之前是一年多的古诗词音频,最近这大半年换成他最喜欢的《wow in the world》了。洗漱、早餐,去学校的路上,这么下来,基本上有了40~50分钟的英语听力时间了。
放学接上之后,一般是跟同学玩半小时到一小时回家,路上再打开倾听者,一直到家再稍事休息,又是半小时左右。这一天的听力时间基本上够了。晚上有时候他洗漱还要听一点,那么英语的听力时间基本上就ok了。别说什么挤不出时间。如果孩子真正喜欢上一个内容,他会自己主动要求听,根本不需要你帮他安排。
下午5点左右,开始写作业,一般是一个小时左右完成。他作业的动作不算快,有的时候也会走神。不过我们家作业,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就不管的,自己独立完成,有问题可以求助。做完作业,我也不会去检查。有次漏写作业,我还被老师批评了……
晚饭之后的时间基本上是自由安排的。弹钢琴,读书,玩乐高。像上面提到的一本阅读这种,如果有一阵子有安排,也会做一些。日记会简单写几句。
晚9点左右洗漱,一般在9点半左右,我会和他一起读一会儿书。我对他的要求是,每天至少要读书半小时,随便读点什么。他现在已经基本上不太需要我陪他读书了,但是有一些书,我还是会和他一起看看。
我现在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他更新一些podcast的音频节目,订杂志,买一些书。偶尔介绍一些好看的电影和他一起看,比如这半年看过《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像英语口语这块,我觉得他的阶段到了,我就直接安排一个试听,他一试挺喜欢的,现在就坚持每周上三次口语课。
所有的这些,我只算是提出倡议的发起人,如果他喜欢,那就沿着这条路向前走;如果不喜欢,那就及时调转方向。
还是把12年教育甚至人生比作是马拉松,从一开始就以冲刺的速度前进是走不远的。
但是家长完全不管不顾不问肯定也不行,孩子毕竟是孩子,你不给他介绍某个电影、某本书,纯靠他自己去发现,也不是不行,但不知道是多久以后的事了。就像我提到的《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这种电影,我自己都是大学才看的。
为什么要看这些电影?比如《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一班纪律很差的问题学生,老师如何通过音乐的方式让他们变得上进好学,最后有人成了音乐家。而《死亡诗社》刚好相反,是一个纪律森严的高中,一个打破常规的老师鼓励他们去发现自我,但是最后一个喜爱演出的学生因为与父母意见不一致而自杀了。
那么,什么是好的教育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了,留给孩子自己去思考。
我们正是通过这些内容,来拓展和学习自己生活经验以外的东西,是这些作品带给你思考的过程让孩子去学会思考问题的。
所以,家长仍然应该是引领者,是启发者,是教练,但又不能是一个“我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得这么做”的“暴君”。
说得有点多。就像我在开头就提到过的,不是因为说我们这学期的一次考试感觉还不错,就代表我说的都是对的。只是阶段性的一些想法,与各位分享。
全文完。
公众号:学爸加加油
近期在组织一个学习群,面向3~10岁学生家长,可加我微信“jyfcjing” 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