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公办一年级小学生历经5天从单词短句到整篇英语写作的亲历记录。
(2020.4.18 回复评论区的提问:课程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引导、鼓励和激发。昨天我和任课老师老师聊了聊,她说她对她设计的故事表格不是很有信心,因为她自己也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太难了。我告诉她,我们得到的除了一篇作业,更多的是信心,孩子以前不知道自己原来能写。
现在当他再完成周末常规课的英语作业时,他总能顺手写一个50-60字左右的有意思的小故事了)
四月初的一周,配合每天的外教课程,我们利用午休时间,每天抽半个小时独立完成一份写英语句子的作业。
五天以后,茅根独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超过200字的故事。在写作中,他自如运用了像an air elephant that could shoot air with its trunk这样的定语从句和here comes a thief 这样的倒装句。
虽然,对比一些优秀的同龄孩子,茅根的写作能力并非出色,他仍停留于使用大量简单句。
对比一些优秀的同龄孩子,茅根的写作能力并非出色,他仍停留于使用大量简单句。
不过,他也在努力突破,除了定语从句和倒装句,他已经习惯使用 so来表达因果逻辑,使用 then来表示事件发生的顺序,更为重要的是,茅根已经能够写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他的英语学习开始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听说读开始向写过渡,虽然他的语文写作还没能走那么远。
因此,这个过程是值得记录和分享的。
1、五天集训前茅根的英语能力
我先来说说五天集训前,茅根的英语能力。
阅读能力
他最近一次的star reading测试是在2月底,阅读能力在ge2.8。
听力能力
他的听力能力略优于他的阅读能力,可以裸听ar4.0-5.0的章节书。
写作
他的写作能力停留在回答问题写关键词的状态,很不乐意写完整的句子。属于挤一点写一点的水平。
正在阅读的书籍是ar2.4-3.4,字数在 字之间的学乐大树系列:
monkey me
dragon masters
这两套书对于小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本有趣的书;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它们是辅助读物,是可供在阅读中学习的教材。
2、五天里我们做了什么
第一到第三天,老师让小朋友边画漫画边写简单的故事剧情,它们都不是完整的故事,只是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但对于惜字如金的茅根来说,似乎都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看着同期小朋友写得满满当当的作业纸,真是泄气。
我并没有意识到在儿童写作的初期最要不得的就是家长的这种攀比心理。 家长应该倾听他的故事,发自内心地赞美并参与讨论,而不是总是夸别人家的孩子好厉害。
(第一天到第三天这一段,文本编辑的原因,竟然遗失了两次,而我每次都是手动书写一一补足。这三天不可少,只有了这三天的基础和心理建设,孩子和家长才能过渡到后期的飞跃。)
到了第四天,老师的风格就变了,不再要求孩子们画故事,而是按照框架设计故事写句子,发下来的纸更多,有足足5页。
我当时一看就没信心了。那么多的要求,小孩子怎么可能写完呢?
第五天,把设计好的故事誊写下来。
这样,五天的时间,茅根从写简单的单句过渡到了写一个有起因、经过、结果,有人物和场景设置,有解决问题的完整故事。
3、作为家长的几个感悟
除了激动之外,我还有几个有关一年级娃初涉英语写作的感悟:
第一,阅读第一。心中有故事,笔下才有神。
想象力是源自广泛的阅读,绘本故事、有声书、电影给茅根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而且很多相似的故事让茅根很容易归类和提炼出故事的主旨,理解故事的含义。而很多相似的故事结构让茅根潜移默化地了解并掌握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今天,我们家长在个思课堂的讲座里学习到的是故事山的结构:
故事山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交代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发生这个故事的背景。
第二部分经过,问题出现,剧情上升,达到高潮和剧情下降。第三部分是故事的结果。
而在更早的时候,爱听故事的茅根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技巧,虽然他对于背后的理论知识一无所知。
举例我去年10月记录下来的,茅根即兴创作的一个口头小故事。
这个嫁接在《杰克与魔豆》上的短短90个字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
我种下路边摘回的扁豆
谁知豆茎不停地长
原来它是一株土耳其魔豆
豆藤一直伸到月亮旁
突然“嘭 — ”地一声
豆荚爆炸了
月亮吓了一大跳
掉在地上
摔碎了
.
.
.
碎掉的月亮跌在豆茎旁
豆茎被砸粉碎
后来就慢慢地腐烂了
(2019.10.20)
这个讲述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的搞笑故事,刚好符合上述的好故事公式:
路边摘回豆子种下,是故事的起因;
豆子向上不停地长是第1段情节上升;
豆藤一直伸到月亮旁是第二2段情节上升;
豆荚爆炸了是第3段情节上升;
月亮吓了一大跳是故事高潮;
月亮跌下来是第1段情节下降;
豆茎被砸粉碎第2段情节下降;
被砸粉碎的豆茎最后腐烂了就是故事的结局。
当然,写作初期,我们不必强求小朋友一定要有storysense,要会起承转合,要掌握故事的结构。
随着小朋友语文学习的深入,阅读量增多后,学校老师和家长帮助和干预中,他们叙述故事的能力是会慢慢提升的。
第二,框架很重要。写故事前,先学会当一个好导演。
即兴创作虽然能抓住一瞬即逝的灵感,但是真正落笔到纸上之间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如果没有灵感可能一个字都写不下来。
茅根的老师告诉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写作天才可以上手就写的。”
所以落笔之前,他们要像一名导演那样精心设计自己心中的故事。
在三天的边画边写的短故事练习之后,
他们在第四天动笔写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故事。
他们借助了一个框架工具来完成这个故事。
无需家长寸步不离的辅导,小作者自己就可以按照框架工具的提示一一填写每一个空格,边想象边按照要求写下各种故事需要的细节。
比如,在第一部分,他们就会去设计故事里的人物,人物的语言、性格、外貌特征等。
茅根设计的是一对完全不同类的好朋友:
an air elephant that could shoot air with it truck 和 a red joking pencil that liked jokes。
我看了同组其他小作者的创作,都不是小兔子小狐狸之类的组合,有一个大班小朋友的伙伴组合是a chair and a book的探险故事,都是非常令人意外的角色设定,反而给故事增加了独特的趣味。
在第二部分,他们要设计故事里遇到的难题。
让文章有趣的关键是制造“矛盾”,所以故事里的难题是写一个故事最关键的设计。
而故事要有血肉,就要在设计难题时,再设计两个伙伴之间的对话和情绪。
茅根的设计是两个伙伴一起造房子,造着造着,一个小偷来了(其实根据剧情更像一个强盗)。他们的难题就是如何防止这个强盗下次再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伙伴又说了一些什么,做了一些什么?他们的情绪如何?
茅根故事中的大象想到要买一把能切割钻石的水刀安装在墙上,这样小偷就没法进入屋子了。可是钱哪里来?幸好大象有一扇“秘密的金门”,里面有很多的金子。
第三部分是结果。
他们的难题解决了吗?他们开心吗?
故事的最后,两个伙伴找到了秘密之门,买了钻石屋子和水刀。他们砌完了墙。既然问题解决了,他们自然很高兴。故事也就结束了。
在第五天,小作者们把这些框架里的文字串联起来,誊写出来。这样一篇完整的超200字的小故事就完成了。
第三,暂时忘记拼写和语病,流畅愉快地自信写作比什么都重要。
茅根的早期的框架写作中有大量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比如他总是把goes写做gose。我蛮曾经很纠结要不要指出。
sting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学龄前后的儿童如果不会拼写,家长不必特别着急,无需过分介入。” 他说,一年级的写作中有语病是很正常的,家长在指导写作时,要把握一个度。家长可以挑1~2个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向孩子指出,比如茅根他多次把goes写做gose就要特别指出了,其他的一笔带过。
孩子学龄前后学习写作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
请牢记,因为这是写作初期最为重要的事情。
第四,让孩子了解到好文章是编辑出来。
我把茅根的手写故事贴在了墙上,还特别帮他打印了一份剪贴下来,请他配了装饰。
比起手写稿,这个打印版看上去像真正的印刷品一样准确和正式。
我还特地把最后一句, they bought the house and built up the wall. 改为 at last, the pals bought the house and built up the wall.
茅根非常珍惜这份打印稿,他捧在手里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当他读到最后一句时,他发现我的改动,但是他很接受这样的修改。
我做的就是让他了解到好文章是编辑出来,是需要留时间打磨文字的。
不过,对于他们这些刚入门写作的孩子来说,我们完全不必强求。等他们的写作根基牢固之后或者四年级以上,他们写文章就一定不能只写一稿,而要有反复编辑的过程。
这是后话了。
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时种下一颗写作的种子。
而当我码下这些字时,茅根正在对着我唠唠叨叨:“妈妈,做科学家太危险了,我准备改行,将来当作家!”
最后,感谢个思的sting老师有关儿童早期写作的讲座分享,我正是因为受益于此,才能从容地扶着茅根走上热爱写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