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琴八年的妈妈分享钢琴陪练经验连载之(一):请提前准备好 -pg电子试玩

2012
2020-5-4 13:52 原创 · 图片9

引言: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小时候练琴八年的妈妈,但女儿学琴两年后已经超越了她当年的水平。不得不说,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和熏陶,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快速超越父母的可能,这是早期教育最神奇的地方。当朋友深夜跟我分享这些钢琴陪练心得体会的时候,我非常感动,喜欢她灵动晓畅的文字,喜欢她骨子里对音乐的热爱,喜欢她陪练期间的专注和探索不止的精神,好不容易说服她在我的公号连载。专注和热爱是最有感染力的,希望你们像我一样喜欢这些文字。

5 月2  日 星期六  晴  心情清新而平静

 今天是五一节假日的第二天,孩子和爸爸(带着狗)去奶奶家玩了。终于轮到一天没有孩子叫、没有狗叫的日子,我可以好好保养一下我的耳膜。 于是打开之前保存的大师课视频,对照乐谱,一边听,一边做笔记。没有孩子打扰的时候,我可以随时倒回去再看几遍我想看的段落,或者纯碎的欣赏一些优美的篇章。再回想这段时间孩子练琴的日子,心生许多感慨,忍不住想动笔把这段陪练的日子记录下来。

 之前我一直不敢写。因为心里有很多顾虑。

一:我怕我没有时间。这种笔记开了个头,后面不了了之,我会有种前功尽弃的遗憾。(所以放过自己吧,写到哪儿算哪儿。)

二:自己写了就会忍不住想和朋友分享。笔墨生是非,会招来很多评判,徒添干扰。(学会放下!)

三:做为一个小时候练了八年钢琴的妈妈,我似懂非懂,远远不够专业。今天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很可能不够严谨。(所以大家尽情交流!)

四:孩子并不打算走音乐专业路线,所以花在练琴上的时间并不多。而我写出来、分享出去的东西就像泼出去的水,弄得大家以为这个小孩弹琴弹得会有多么好似的。又来了一个“纸枷锁”。(所以笔调尽量朴素谦逊吧!)

 在看清自己的顾虑之后,我还是决心把陪练的心得记录下来。放下所有外在的烦恼,让自己平实地记录一段孩子成长的侧影吧。

 今天回听的大师课中, 有一段苏老师讲到flat figure ,不是指尖触键,是用指尖靠近指肚一点的位置触键,这样的声音比较圆润、柔和 。同时联想到孩子在弹《献给爱丽丝》的时候有一段旋律的跑动,要用到手腕rotation 来实现旋律的轻柔流畅。 突然明白了上一次去钢琴老师那里回课的时候,说到《什密特手指练习》中孩子正在练的一条(有点类似于哈农),之前老师都是要求孩子连奏的时候高抬指练习,而上一次回课的时候老师立刻叫停了,她说:“ 这段时间用这种触键法练习可能会影响她《献给爱丽丝》那一段的触键感觉,所以调整为连奏贴键并运用手腕rotation 。 ”

献给爱丽丝richard clayderman - 理查德克莱德曼黄金典藏三部曲

 回想起这一段,我心里特别感慨。孩子学琴,做妈妈的首先要为她物色一位好老师。好的老师不会用一成不变的套路来要求孩子,她会在每一段时间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练习曲,哪怕是同一条练习曲,对孩子要求练习的侧重点都会不同。

当然,如果当下没有什么特殊的状况,那么就按照 这样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的去练习吧! 在确定了老师之后, 就要心无旁骛的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要质疑你的老师!这里要有一点“走狗精神”,就是俯首帖耳完全臣服的跟随她的教导。 即便你的老师不是行业里最拔尖的老师,她也一定有她所要传授的内容。有时候可能我们暂时不理解老师的安排,但是老师一定有她的道理。我经常听到我的朋友抱怨“别的老师都用断奏来教孩子,我们的这个老师为什么一上来就连奏”。或者“xxx 学了半年都开始弹849 了,我们怎么还在弹599 ”。比“没有找到最好的老师”更糟糕的就是“怀疑自己现在的老师”了吧!

 今天回听大师课视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完整的听了三节opus 119 no.1 ,做了详细的笔记。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晚年时期创作的小品之一。这是完全依靠他内心的听觉来创作的!苏老师分析了很多,除此之外我有一个模糊的感觉:他左手的和声部分几尽平静,他的内心似乎是在重新认可和弦本身就是一种美,又似乎是用一种平静的低声部来柔化高声部(右手部分)的柔和优美旋律。尽管情绪仍有起伏、仍有激情,但是在晚年的他看来,“一切都可以理解、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opus no 1tommy dorsey;his orchestra with frank sinatra - fabulous big band collection vol 1

 我之所以重点听了这个曲目,除了我很喜欢这首曲子(“南屏晚钟”似的感觉)之外,也是因为孩子最近正在练习这首曲目。本来以为只是短短的一个小品,老师也说了这个难度大概只有英皇四级左右。 没想到听完大师课后我发现这其中还是有太多的内容可以挖掘!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就是我们陪练妈妈做得远远不够!--  没错,我也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以前我只是带孩子去上钢琴课、记录作业、回来以后每天陪孩子练琴。而我今天特别想说的是:这远远不够。 

 有一件重要而伟大的事情,就是“提前备课”。对,陪练也是要备课的。提前准备好(我还没有想好对于一个上班族妈妈来说,我该如何安排时间做这件事)孩子这一天要练习的内容。如果有钢琴老师上课时候的视频,那么就看视频。如果有相关曲目的音频,或者背景介绍,那么就先去查一下资料。喜马拉雅或者虾米音乐有太多的音乐家的音频可供选择。

 那么,如果有一天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你要给她放一段音乐,你要选择哪个版本的来给她听呢?如果孩子在练习这个曲目的时候,完全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这段乐曲在说什么,不知道作曲家这里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绪,或许你准备好的音频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提前准备好,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在黑暗中苦苦摸索。

 当然,提前准备好, 并不是要立刻灌输给她,而是胸有成竹,在孩子不加思索哐哐哐的时候,启发她“这里有个宝藏哦,你要不要再深挖一下?想一想作曲家在这里还有没有什么想表达的?”而当她开始去探索、尝试着去表达,我们不会再像毫无准备的妈妈那样“随便你怎么练吧,反正下次回课的时候看看老师怎么说”,我们大可以和她们再讨论,可以启发她们“我这里还有另一个观点”。甚至在孩子弹琴弹累了的时候,可以对照乐谱听一听音频!这样几天练习下来,孩子自己就会非常期待去回课!去和钢琴老师交流!

 “提前准备好”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作为陪练妈妈,我们自己已经很喜欢这个曲目啦!我们对孩子的探索和表演充满了期待。而不是自己停留在畏难情绪里(是的,很多时候在她还没有上琴之前我自己就先头大了,我会想“哎,还要练琴,烦死了”)。孩子还小,她们的内心和妈妈的内心几乎是有一条直通隧道。当妈妈很期待的时候,孩子也会很兴奋。

 “提前准备好”,在孩子忘记上次回课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的时候,妈妈可以提醒她啦!而不是让她继续用错误的方法去练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用错误的方法练琴非但浪费时间,还需要她们花加倍的力气去消除那个错误、再进行正确的弹奏。

要小心的是,“提前准备好”,并不是让我们代替孩子成为一个可以随时回放录像机。在更多的时候,是要求孩子自己记住老师的讲课的内容。具体来说,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养成习惯完全依赖你,连续几次张口就问:“这里老师说什么来着?”而当时的时间又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要求她自己去看上课时录的视频,花一点时间自己去回顾。这个过程当然是比较麻烦的,那么就让她自己体会一下“上课荒废一分钟,下课恶补十分钟”的过程吧!

请关注公号“魔都小读者”,阅读更多内容。


赞23
收藏187
4年前
写的太好了,盼着下一篇!
4年前
明白567 写的太好了,盼着下一篇!
下篇今天已经发了,欢迎关注公号“魔都小读者”。
4年前
魔都小读者 下篇今天已经发了,欢迎关注公号“魔都小读者”。
转载了,请多发这类高质量的文章
4年前
写得真好,感觉自己这个陪练太不合格了
4年前
谢谢分享学习了哈
4年前
坚持,谢谢分享学习了
4年前
厉害,我家刚学一年。
4年前
cathy106 写得真好,感觉自己这个陪练太不合格了
陪练太难了,真是辛苦自己懂
4年前
魔都小读者 下篇今天已经发了,欢迎关注公号“魔都小读者”。
谢谢,受益匪浅,关注你了
3年前
非常需要这类的经验
更多
魔都小读者
魔都小读者
2012
作者热门日志
 赞32 · 收藏404 · 评论16
 赞37 · 收藏273 · 评论19
 赞32 · 收藏193 · 评论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