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溪邀,然而我忐忑了很长时间,毕竟现在的我离中学时代很遥远了,我的学习经历不知道能不能帮到读者们,你们就当看个乐子吧。
先介绍我自己。坐标安徽合肥,中学时代在一座江边小城度过。本科考入科大,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硕士飘到了南大,博士博后又回到了科大。目前在科大任教。
下面切入正题,聊聊我的理科学习经历。我们那个时候,十八线小城市小学是没有科学课的,父母都是财会专业,根本没有科学启蒙的意识,我是从初中才开始接触理化生的。就这么突然地把物理化学拉到我眼前,能不能喜欢上,真的要靠眼缘。我的头开得非常不好,第一次物理测试42分,可把我爸妈吓坏了,用我爸的话说“咱王家就没出过这么低的分!”他们托人找了一位物理老师帮我补习,我清楚地记得我在那个补习班的第一堂课,老师让我放轻松,学会用物理思维去考虑,学会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这一堂课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很多技巧和方法我都一直用到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中。两次补课之后,我的物理成绩就一直年级前五了。借鉴了物理的学习方法,初三我的化学成绩也一直是年级第一。
本来我是自信满满走入高中的,然而第一次化学测试给了我一个下马威,65分,爸妈问我要补课吗?我说再等一个月吧。一个月后的化学期中测试,95分,我像一匹黑马横空出世。之后的三年,化学成绩没下过90。你们一定猜我在这一个月“头悬梁,锥刺股”了。真没有,正常作息,每晚9:00准时睡觉,也没有疯狂刷题。成绩的提高,完全得益于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列出如下:
1、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课本上的定理定律公式,能推导就自己推导一遍。课堂上要积极的和老师互动,在老师讲题的时候也不能仅仅是听懂了就行,你得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主动地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习的灵感。
高中三年,我在理化生课堂忙着挑刺,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挑刺。笔记是我预习的时候就自己写好了的,课堂上有我没想到的或者老师引申的内容,我才会记下来,那么我有大量的时间挑老师的毛病。挑刺代表你不仅仅掌握了本堂课的内容,还能积极思考,发现别人的错误。好在,高中老师大多是男士,不跟我计较。我的生物老师刚参加工作,被我挑得心虚,讲完一个内容就要看看我。
2、重视总结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千万不要“就题论题”,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所以,高中不能仅仅拥有错题本,我还会有自己编写的习题集。从基本的知识框架到难题偏题怪题,我都有收录。随时更新随时拿出来复习。连老师出试卷也会借我的题库去看。
我的总结方法是,拿到试卷后,细细浏览其中的每道题。此时需要关注的,不只是错题。还应该包括自己当时答起来不顺利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接下来,着重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由点及面、更深、更广的复习。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因为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
3、勤学多问,掌握提问技巧。先说多问,既解了惑,又跟老师增进了感情,何乐而不为。我每周五下午都会抱着我的题库去找化学老师,一般两个小时起步。熟悉了之后,老师邀请我去他家里问问题做卷子,电话随时答疑,这都不是事儿。我观察,老师们都很欢迎学生来问问题的。
至于提问技巧,光针对某一题去问老师怎么解答是远远不够的,最好对题目有自己的理解并且积极与老师交流。比如,可以有指向性地问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限定条件,为什么在这种情境下可以用,另外的那个情境就不行。问不懂的题,也不要满足于会做了,再进一步,问问为什么用这个公式(或方法),而不是xxxx,或是这道题换个思路,用xxxx方法能不能求解。
4、刷题也要有技巧。不局限于知道题怎么解答,最好还能明白出题人意图是什么,想考察什么知识点。当你能在读题干的时候就差不多猜出这道题想考啥时,也就基本不会答错了。
我的刷题过程是,
快速读题干 → 写下解题思路 → 对了,过,下一题;
快速读题干 → 写下解题思路 → 错了→ 改正,找到错误的具体细节 → 加入错题本,归纳总结;
找错题的同类题 → 写下解题思路 → 对了,过,下一题 → 从错题本中剔除;
找错题的同类题 → 写下解题思路 → 错了→ 改正,找到错误的具体细节 → 刻意练习;
对于物理,因为更注重思维结构,以上方法完全适用。
对于化学,除了运用上述方法适当刷题之外,还得注重专题,如“实验专题”,“有机专题”等,一些细节的操作务必注意总结。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细节知识点更重要,所以生物没必要大量刷题,重在看书掌握知识点,必要时拓展阅读,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
5、重视预习。预习相当重要,有效率的预习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因为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还可以提高听课效果和有针对性地记笔记,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预习的方法也很重要,要做到:第一,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已学的知识框架。第二,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第三,找出本课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第四,对重点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来或记入预习笔记。
我个人认为,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是兴趣和成就感。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初心,成就感给予我们心理暗示,让我们认为自己“擅长该科目”,是学下去的动力。
上面我谈的内容,关乎提高成绩,增加成就感。接下来,我聊聊兴趣吧。回顾我的学习过程,怎么培养理科思维呢?哪些兴趣爱好对理科学习有帮助呢?
何为理科思维?理科思维就是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严谨,重在解决问题。落实到中学学习上,理科思维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原理上去分析一个公式或者一个反应。比如学习有机化学,不是一个个地去背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而是要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电子分布,杂化轨道等情况,从根本上,从原理上来推导或者解释一个反应。理科思维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推导能力。
我爸妈压根没有培养我理科思维的意识,不过我喜欢看书啊,特别是喜欢阅读侦探小说,这纯属误打误撞,竟然慢慢锻炼了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因为侦探推理小说所体现的就是典型的理科思维。初中时,开始看《科幻世界》,那时候刘慈欣经常在上面发表小说,我初中就是他的粉丝。另外在我这个重度科幻迷心目中,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与牛顿三定律同样牛掰😂。是科幻小说让我对自然对世界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心与探求欲。这是激发我去学习的动力。
另一个爱好是,玩益智游戏。爸妈从来不在这类游戏上限制我,可能觉得可以开发我智力吧。所以大多数益智类的桌游或者电脑游戏,我都玩过。现在我娃,也像我当年一样,喜欢科幻小说,喜欢益智桌游。
有的家长会说,我家是女孩子天生不适合理科,还是学文科吧。我其实特反感这句话,一是,过早定性,对孩子有心理暗示作用。二是,文理科不是割裂的,理科要想学好,往往需要优秀的文科思维加持,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出色的人,遇到抽象概念,会直觉的和过往经验和感受联系起来。但文科不好的人没有这种基本意识,所以只能被动接受概念,生硬的记住和套用,如此一来,理科学习就很吃力了。
男女生思维确实是有差异,男生擅长创新,女生擅长秩序。不过这不是文理科的差别,而是各个学科。科学创新,文化创新,政治创新,就连做家务创新和织毛衣创新,男生都远远强于女生。之所以感觉上男生擅长理科,那不过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文科的创新已经无足轻重了。因此,女生不适合理科,就是个伪命题。
感谢父母,虽然没有着重培养我的科学素养,不过却着力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我的文科成绩甚至高过理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都是年级前五。在一群理科生里,语文英语最好可太香啦,只要是考试,排名轻轻松松靠前。所以,“均衡发展不偏科”是王道啊。
最后,小溪让我谈谈底层能力培养和路线规划方面的建议,我给不了别的学科的,只能就我从事的化学专业说说。化学位列“四大天坑”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专业的学生付出努力和最后的收获严重不成比例。选择这个专业的,最好是那些真正热爱的孩子们,如果愿意读到博士,喜欢科研,可以忍受孤独,并且家庭有足够物质支撑,那么化学其实是个不错的专业,没那么坑。
一旦选定了这个专业,要着重培养什么能力呢?基本的沟通交流啊,团结协作啊,我就不提了,说点更重要的,要具备资源整合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变通创新能力。只有拥有这些能力,才能在这条科研路上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