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语文老师,所以我鸡娃没有特别分课内课外。总体来说,语文是需要丰富的输入,有意识的积累,灵活的输出。当然,我家娃语文很一般,没见成绩多突出,而且,虽然我的专长在整本书阅读,带娃背了很多书,陪娃读了很多书。但是我娃确是去年年底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疫情期间到现在才完成了自己首个400万字的阅读量积累。(这个只能慢慢来,急也没用)
所以,有可能是可以教别人的娃,却无法🐔自己的娃。当然,主要与“阅读场”有关,我带学生,四年级精读《时代广场的蟋蟀》《给孩子的古诗词》《画说汉字》《草原上的小木屋》,背完整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五年级精读《青铜葵花》《魔戒》,背完整本《唐诗三百首》。六年级读《苏东坡传》《鲁滨逊漂流记》《红星照耀中国》《海鸥乔纳森》,背完《苏轼诗词赋精选》,朗读背诵《古文观止》。相比较我带的学生,我的娃因为缺少阅读场,整体输入量不大。而且,大家一起读书背诗,跟自己读书背诗,真不是一个感觉啊!
图片为班里的阅读和背诵的氛围:
(班里娃梳理的小学大事记,背诵和阅读对他们来说都是大事。真令人欣慰!三年下来,娃的输入量真的惊人!)
话说回来,没有阅读场,自家娃也得鸡,怎么办呢?
我先反思,我对课内重视不够,二年级娃语文课内听写几乎没有管过,即便现在,听写词语与听单词比,还是少很多。当然,现在在调整和改变。
那我是怎么鸡娃的呢,首先肯定是课内,语文书上的生字词查字典(以前我不重视,娃也懒。最近开始重视)。现在每周至少听写词语三次。(但是,我仍对娃老师纠结的反义词有刻板印象。)
然后,课文经典的背诵,更经典的得默写,例如三年级的郑振铎的《燕子》等。这个在一年级暑假,娃背诵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年级背了《少年中国说》但是没有背课文。(爸爸要求必须有现代文的经典输入。)
大语文方面,希望孩子有历史线索,毕竟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一年级听凯叔讲历史,带娃逛博物馆,在博物馆感受历史。二年级忽忽悠悠,不知道干什么了。三年级,背完了整本《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再次回顾历史线索。
现在,开始背诵《给孩子的古诗词》,每天背两首新的,复习两首旧的,再默写一首。搭配这个背诵,阅读《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等书。
至于阅读,去年年底,娃终于开始虚构性文本的阅读,之前娃比较抵触,觉得假,就喜欢昆虫和海洋。疫情期间,娃读完了整套《猫头鹰王国》,《故宫里的大怪兽》,又读了不少我推荐的国际大奖儿童文学作品。
现在,娃基本上走上了自主阅读的道路,每天沉迷于阅读,而且愿意与我讨论人物,情节,对细节也有自己的看法。
当然,很多家长对课内语文比较执着,其实语文不分课内,语文首先是工具,一个孩子的词语库丰富又高雅,他的写作不会有问题。所以,大量的输入,主动的积累,与生活情境贴合的运用非常必要。
下面是点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