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读书会实践手册 -pg电子试玩

2012
2018-11-4 07:28 原创 · 图片19


在我举办每周家庭读书会的传统已经有两年了。读书会是做什么的? 
 

周日由于临时有个空缺名额,我就邀请小区的一位家长同来。谁知她一听就摇头,是组织孩子们一起读书认字吗?我家孩子可坐不住,听到读书就不舒服。我说就是听有趣的故事,故事会。她又说,那不如让孩子自己讲故事吧。

其实,读书会不是认字会,也不是故事会。读书会是一个讨论会。

1、初衷

首先要确定家庭阅读会的目标是什么,是阅读量或者是亲子关系?

我在三年前读了台湾李伟文的《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书中说到,父亲发现他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爱看书爱看电影但是不爱提问。

为了培养女儿的自主思辨能力,他想到通过定期办家庭电影欣赏会邀请女儿的同学们来家看电影,又在观影后让孩子们自由提问,孩子们从开始都没有问题羞于提问到后期踊跃发言不断提出,思想的火花不断跳跃,可圈可点的好问题越来越多。

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增进。这个事例读后令人神往,不由从感叹羡慕到自己亲历实践。

2017年的初夏我有幸现场聆听了陈默教授的心理学讲座和浦东图书馆开设的公益阅读人推广人课程,两者都不约而同提到父母的职责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只让自己家的孩子优秀就可以”的想法是狭隘的,父母应该意识到只有孩子周围的孩子都优秀了,自己的孩子才会更优秀。父母不该把邻家优秀孩子看作劲敌而应该把他们看作孩子的成长伙伴。 
 

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看,有朝一日,这些一起长大的孩子,这些情如手足的好兄弟好姐妹也会直接和间接地助力自己孩子的成长。

父母自己的挚友不都是来自自己长大知根知底的小伙伴吗。父母如果能在培植自己孩子的三观时把邻家孩子的三观一起培植了,那么这些优秀的小伙伴不就是让父母最放心的玩伴吗?父母要学会把竞争教育要变成共生教育。孟母三迁不如自创书香小环境,父母动手营造的小小阅读天地是最好的学区房。
 

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通过读书会的教学近距离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课堂表现。虽然说,家长都是解决自己孩子问题的专家。不过,首先要有发现问题的土壤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案。

事实上我们的每周读书会群已经成为妈妈们交流讨论孩子们行为表现问题的平台,妈妈们不再会横向比较孩子们的表现而是纵向比较自己孩子是否今天比昨天棒,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只和孩子的昨天比”在读书会开展的两年来慢慢地成为了我们的行为模式:比如上周纷纷扰扰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的五岁幼童的简历,在我们看来,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此起彼落,我们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方不一定有,所以没有什么好羡慕的。

最后不能忽视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妈妈怎么做,孩子怎么学。家庭读书会在孩子心灵种下阅读和分享的种子,让其感受阅读与分享的快乐。让孩子意识到家可以很小,心胸却可以无限宽广。

因此我举办家庭读书会的目的是

1、培养思考力,社交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植三观,让孩子的小伙伴一起做优秀的孩子。

3、家长通过读书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

4、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让孩子学会分享。同时为孩子提供成人的阅读示范,读书是要思考的。

5、读书使人沉静,感受独处的幸福感。

2、发展

每周一次的家庭读书会已经持续了两年,从最初的两个孩子到今天固定的五个孩子了。有的孩子来了又走了,但很快又有新的孩子加入。限于场地,我们最多只能接受五个孩子。看着离去的妈妈失望的背影,我万分愧疚。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童年自带让人伤感的倒计时,这促使我赶紧整理这份手机备忘录中的旧心得,介绍给我周边的父母,让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参加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庭读书会。

3、挑战

*控场是最大的挑战,纪律是个大问题。

在读书会的第三个孩子正式到来前,我认真考虑了课堂纪律如何控制的问题,只给两个男孩子读书就已经常常要拉架了,三个可怎么办?

我想到我们在日本商场的收费游乐场中游玩时,每一场(即使只有每五分钟一场)工作人员都会不厌其烦给孩子们念一个有图画的书面约定,提示孩子们什么行为可以什么行为绝对不行。

于是我就迅速提笔做了一个简易版,在读书会上指着图案问每一个孩子在读书会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都能准确回答图案要表达的意思。接着我逐一和孩子们拉勾。

那一天的课堂纪律非常好,因为拉过了勾,孩子们不再打闹,除了我的晨晨因为妈妈老师没有点他名让他回答问题,委屈地大哭起来。我细想也对,约定上没有提可以哭泣的事。于是当夜立即出了个升级版,don't cry。孩子们很快就接受这个升级版。

一度,五个孩子的每周读书会的开场都以这样的问答: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读书会的规矩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孩子们每人说一个。

*延时奖励 
 

那么孩子们回答了问题之后到底要不要奖励呢,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是发贴纸奖励的,这些散发出去的贴纸既奖励孩子正确回答了问题,也奖励积极回答问题或者有进步的孩子。在读书会的最后亲子手工的环节里,我们鼓励孩子用得到的贴纸装饰自己的作品。

直观的贴纸似乎让孩子们特别专注地听故事特别热情地回答问题,看上去非常和谐。可是问题很快来了,有一个天份很高的孩子在每次抢答后只关心获得贴纸的数量失去了对故事本身的热情,他常常反复察看自己五颜六色贴满了贴纸的手背暗暗得意

他错过了精彩的故事美好的画面,他对那些毫不在意,他只有满心战胜别的孩子的喜悦。他会在回答了一个问题后问我:“我厉害吗?我可以拿到几张贴纸?”

错了错了,这样就错了,让孩子拥有获胜的满足感并不在我举办读书会的初衷目的上。如果勉强要算,第三条会比较适用:“家长通过读书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

我应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于是我们几个妈妈商量后,取消了发贴纸。

过渡阶段我们用优先玩游戏的方法来延时奖励回答问题最多的孩子。后来因为课程的时间安排,我们渐渐也来不及玩优先了,不再有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的读书会反而纯粹了。妈妈们专心讲课,孩子们更专心的听课。

这里不再有横向比较,而是妈妈与孩子都能静下心来自我纵向比较一天比一天棒的独特课堂。

4、主题与节奏

一周一次的读书会的时长在1个半小时,拆分为三个时间段:热场,故事,游戏。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读书会以一首古诗诵读开场,晨晨的爸爸会给大家放一段和故事有关的动画片,然后讲解古诗的内容,再教大家诵读。一周后,孩子们都能背诵出上周的古诗。

接下去是一个故事,这个阶段穿插着大量的提问。大家一定还记得,在提到举办读书会的初衷时,我把“培养思考力,社交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放在首位。提问就是思维力,提问才是读书会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把语文能力理解为听读写,而实际上深入思考的能力更为重要。在阅读中,文字是传达思想的媒介,而不是思想本身。比如一个优秀的朗读者可能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思考者。词汇量不是终极目标,思考才是。

日前我参加了一个婚礼,婚礼游戏是李白诗目问答,允许来宾使用手机搜索。我习惯使用比百度搜索质量高很多的微信关键字搜索。所以总是全场最快。而人工智能是把搜索登峰造极的工具。十一我们去参加了google ai展,体验通过色彩模糊搜索相关色的艺术品。在未来很多工作在未来会消失,人工智能取代了这些工作。

在未来,情感情绪和思考力,才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所在。情感情绪自不必说,思考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不停地训练和练习。

提问是激发思考的方式。提问不仅由家长提问,也可以由孩子提问。

我们的读书会的提问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妈妈老师边读边向孩子提问,交流读书时的想法。这是成人的读书示范。

第二种,妈妈老师在读故事书前预先向孩子们提问,让孩子们边听边想,中途不发问,孩子有问题可以举手交流。这种先提问的方法可以高度提高小朋友的注意力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他能从预先的问题中推理中故事的发展走向。

第三种,妈妈老师在读完故事后,邀请孩子们提问。不要忘记让孩子提问, 很多时候,我们会从孩子的表现产生一种错觉,“他对这个故事不感兴趣”,而当我们问出: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孩子的表现令人惊讶,他们的问题说明他们的头脑一直思考一直在注意我们的故事,虽然他们的表现显得漫不经心。

半个月前,我带着孩子参加一个一群毕业于复旦生物系的大孩子开设的水稻课程。在时长三个小时的课程里,有那么2个小时,一群12个4岁到10岁的孩子和父母隔开,坐在一个精心打扫布置的塑料大棚里学习有关水稻的理论知识:

从世界上最早的水稻人工培育的争论,到世界上的三大粮食作物,再到中国人的五谷概念,涉及上下8000年,横贯历史生物地理政治经济各个学科,无一不讲。

可是,独独不提的是“问题”。且不说,课件难度是否大于小朋友接受能力。整个过程,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太少了,唯一的一次互动时为了编写生产计划而请小朋友参与掷骰子。知识的堆砌多于鼓励思考。这样的理论课程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很无趣。

如果我们把这些理论课程拆分成有休息和餐点时间的三个小段:

1. 课堂听讲:五谷是什么,区分五谷的小游戏。

2. 圆桌讨论:没有水稻和小麦的餐桌会是怎么样的?

3. 动动手:我来编一编水稻的个人小简历。

在每个小段,小朋友有不同的任务,完成闯关。多鼓励思考,让小朋友在寻求答案中学习。多多增加互动,一个掷骰子就可以让小朋友们high很久,可见互动的魔力。让小朋友多多参与课件的推进,可以两组pk答题。
 

一套课件,分为abc阶,遇到团队年龄平均5岁时,可以选用最低阶的课件。遇到9岁以上,选用9岁。5岁爱什么?答题纸上最爱迷宫,填字游戏,连线,9岁爱什么?编写带应用题的生产计划啊。

这样是不是有趣一些?

游戏时间段会很轻松,有手工,桌游。大班起,这个时间段是用来画画的,孩子们自由的画下听完故事后的感想,或者是故事场景,或者是自己想续写的故事。

*主题

故事是读书会的灵魂。故事选材时有的很随意,有的按季节,按节日或者按事件推。此外不要忘记科普书的阅读。在阅读科普书是要融入感情,孩子对世界有爱有牵挂,才能积极探索。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在家附近的花园里。我的晨晨看到有一个孩子蹲在地上看着什么,好奇的他也过去看,呵呵,原来是西瓜虫,我们刚好一起读过科普绘本西瓜虫的故事。

突然,那孩子起身猛踩。他妈妈立即惊呼:“你错了你错了!”我暗叫,妈妈你错了。孩子哪懂生命意义对错。没有感受怎么会珍惜。我忙说:“哎呀,西瓜虫妈妈在家里等宝宝回家呢,这下好了,宝宝回不了家了。”

晨晨读了绘本后,对西瓜虫有了了解,非常喜欢看西瓜虫打卷,现在听到我说宝宝回不了家,他难过得快掉下了眼泪。

在读书会中读科普书,一定会搭一个有情节的故事然后再展开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们读《职业探秘》这类的科普前,我们会读一个有关兽医工作的书《莫格看医生》。

*体味非线性阅读的快乐 
 

阅读的关联能力是主动阅读的初阶能力,高阶能力比如推理力,则是想象力的基石。在低龄读书会中,我们只引导发展符合年龄特点的阅读关联能力。
 

相对于“整本书读完就结束的线性固定文本模式”的非线性阅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特征。网络阅读是典型的非线性阅读,可以一篇文章开始连接到别处的文章,然后从别处出发,链接到另几篇文章上。

我们读完一篇微信推文感到意犹未尽时会点开文章下面的另一个链接继续读,或者在评论区碰到自己不明白的暗语,也会想到去查一查,然后顺理成章地开启下一篇阅读。

如此,这种超级链接的方式使整个阅读无穷无尽地継续下去,把线性的固定文本模式完全打破,不断有不同接续,出现各种旁枝,结成新的网络,构建非线性的扩展阅读、连接阅读或者指向性扩展阅读。这种阅读的方向掌握在读者手里,并且实现了阅读自由。

阅读自由是主动阅读的动力。理解力的接收程度与主动阅读相关:阅读越主动,读书的效果就越好。他阅读越主动,越能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但是一定要避免阅读者误入歧途,在非线性阅读中断开超链接,折断阅读的风帆,随波逐流。因此,这一部分学习需要成人的示范。

平时带孩子读书时,我常常会问:这幅画面让你想起了什么故事?来锻炼孩子的关联能力。因此我在读书会选材时会一下子找好几本书,一或两本故事书,一或两本和故事有关的科普书。

比如我们读英诺森提的《房子》前,我们重读卡森埃利斯的《家》重温浓浓的寻宝趣味。再以dk的科普书籍《穿越时空的街道》做参考书,解释为什么故事的主角房子说300年来她的窗户越来越亮。
 

再比如我们读完威廉格利尔的基地重生后,买来《喀伦坡之狼》再读。端着封面让孩子猜猜,“这是谁的画风,这样的画风让你们想到哪本书?”读的时候,把《西顿动物记》放在旁边,《喀伦坡之狼》不但是狼王洛波的传记,也是加拿大自然学家西顿的传记。
 

当我们读到狼王在狩猎者家门附近挖洞来偷小母牛,我让他俩再猜猜,这让他们想起了哪一部小说?这次孩子终于微笑着说出罗尔德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第二天,我续读《西顿动物记》中的《令人敬佩的信鸽》重温西顿为洛波之死写下的日记和其他更多的西顿笔下的故事。

读《淘气的小浣熊阿嘉》回想他夏天在温哥华史丹利公园见到的小浣熊,告诉他加拿大自然学家西顿观察的小浣熊也许就是他看到的这一只的祖先。帮孩子把西顿和加拿大,浣熊,狼王,威廉链接起来。
 

这是成人给孩子的令人愉快的阅读示范,如同教授如何系鞋带的过程,亲力亲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经验。在阅读中孩子知道的越多理解地就越好,理解地越好,读得也就越多。

*家长参与度

妈妈要做些什么?很简单,就是实践与坚持。非常感谢我们读书会的妈妈,都是高度认可这个小读书会,每一场都坚持不拉地送孩子过来。也感谢她们的积极参与,亲力亲为担任故事妈妈把好故事带给大家。

*kpi设定

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不,只和孩子自己比。

而这个好的程度是和过去的他比,不和其他小朋友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kpi。这个kpi的监控需要其他不讲课的妈妈共同打分监督。 比如李同学,爱举手,喊不到要发火,如果他能控制住(发火的次数一周比一周少),我就给他一个特别星星。

比如郝同学,不说话,如果她能连续回答上两个问题(并且一周比一周多),她就可以得到一个特别星星。
 

比如朱同学,爱贴纸超过回答问题本身,只要他能更积极地回答问题(要求口头奖励的次数一次比一次少),他就有特别的星星。
 

比如余同学,容易东张西望,妈妈默默观察他走神的时间(一周比一周少),他就有特别的星星。

以上的kpi由每个妈妈自己设计。毕竟妈妈最了解孩子,希望ta改善哪一方面的问题。

*读书会笔记

最早的读书会我们是做笔记的,有认真的妈妈每次会记录下孩子们的表现。在日后读来也是值得孩子们翻看的写作资料。这个一个很好的传统,但是很遗憾,后来改为了微信记录,没能延续下来。如果你正着手准备一个家庭读书会可以准备一本本子,写下一些心得。既是教学日志也是孩子的成长记录。

比如下面这段是已经为我们弃用的有关奖励的日志:
 

“这周我会用到新的办法: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我们会有一个好玩的游戏,只有表现好的小朋友,可以玩。

然后用白板代替贴纸,听课认真的,回答问题好的小朋友就可以来。”

*阅读地图

读书会一年的历程,每逢5,10,15,25就是一个驿站,妈妈老师恭喜每一个到达驿站的小朋友,送出小礼物。25个驿站就是25首诗歌和25次读书会。使用蓝丁的地图上面的旗标可以自由移动,是一份非常直观的阅读成果看板。


5、延伸与收获

只有五个孩子参加的读书会,怎么才能让周围的孩子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呢。

我们从去年12月起,组织了线上的诗歌朗读群,目前有两个朗读群,外校和本园的孩子,大班和一年级。大家每周同读一首诗。金波,金子美铃和晨读对韵。

春天我们读《春卷》,夏天我们读《夏天,冬天在哪儿》,中秋,我们读《水调歌头》,冬天我们读《贺新年》。

孩子们在群里可以听到别的孩子的朗读,在园里可以合应其他孩子突如其来的诵读。孩子中班春天开学时回来说,今天班里谁谁突然念了一句《春卷》,好几个孩子接着念了下去“淡淡淡淡的绿”

*收获

不知不觉读书会已经两年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闪闪发亮的金子。在读书会的进程中,妈妈们见证了孩子和其他孩子的成长:比如害羞的女孩子开始举手大声说话了,后来我们又发现她特别能画画,对颜色的运用令人赞叹。再比如爱贴纸的小男孩不再关注贴纸甚于故事本身,比如调皮的小男孩一开口朗读就惊艳全场。

当然,妈妈也有自己的收获,后面会讲。

但是也不提醒妈妈们,读书会是一周一次的活动,并不能养成孩子长期且自发的阅读兴趣,我们所做的只是用有限的故事启发孩子探究知识的热情。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来自父母的学习能力。家长要成长,家长要看书。

6、学习与成长

最后来说说,读书会菜鸟妈妈们读过的参考书:

除了要帮孩子买书,也要为自己买书。只有自己不断地成长,才能给孩子更多。 
 

1、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解孩子的行为,补偿心理。

2、不平等的童年-了解不同的家庭环境养育孩子的差异及其孩子的成长。

3、阅读力-一个从教20年的教师的教学精华。我读过太多的阅读指导书,只有阅读力与众不同。其他书其他书有的告诉你阅读的重要性有地陈述研究调查。有的成立书目逐一讲解。但是越独立事实在在的告诉我阅读理解,到底是什么。

虽然这些技巧已经在我的脑中。但是从没有如此清晰过。可以用来讲解给孩子们听示范给孩子去模仿。
 

4、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一个父亲的育儿手记

5、朗读手册-有关亲子阅读的圣经,解答你有关阅读的一切问题,包括电子书利弊的思考。

6、阅读的力量-由兴趣驱动的自由阅读的力量。

7、中美写作教学对话15讲-从写作看阅读,一个好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好的读者。低龄的孩子,要教他们在阅读中去发现作者如何吸引让读者的兴趣。

大人可以通过“我真的很喜欢这个作者让我们所有人与这本书相联系的做法”或者“这个作者所用的词句让我觉得很有画面感。”这样的示范,引导让孩子们思考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后记:

文章发表后,收到最多的回复是赞叹两年的坚持。让原本觉得理所当然的我生出一点点自豪感,原来坚持本身是如此珍贵。于是想到应该再搜集大家的留言整理一份负面清单,罗列为何没能坚持下去的各种原因,也许能找到坚持下去的答案。

1,不要使用租借的场地。我的场地是自家的客厅,可以定时定点。有妈妈是租用公用办公室的会议室,涉及费用和时间段就比较麻烦了,如果家附近的公租会议室关门,读书会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2,不要有太大的目标和期待并给予过多的准备和关注。倘若如此,妈妈们很容易视之畏途。我们的故事是随性而选,没有太大的标题和任务,哪怕一个妈妈讲得简单也没关系,可能其中的某句话会触及其他妈妈的新点子,就能接着帮忙讲下去。

而孩子们的提问也是打开思考的入口,常常妈妈老师的回答会激起其他妈妈的讨论,会有“原来是这样的啊”的感叹!比如这周的读书会我们重读间濑直方的《末班车的奇怪乘客》孩子问:“为何车票变成了茶叶?”妈妈老师回答:“茶叶也是有价值的东西啊,没有钱坐车就用茶叶支付哦。”

我给孩子讲了几十遍这个故事也是第一个因为这个问答才生出:“原来是这样的感慨” 
 


赞265
收藏1243
6年前
太赞了 正准备搞起来😄
6年前
看了心生向往,宝宝才不到两岁,希望也能认识志同道合的家长和孩子们共玩共学共成长!
6年前
👏👏正能量!
6年前
菓宝麻麻 👏👏正能量!
我把此篇发在一个英语学习群里,不少妈妈冒泡说两年来她们都来咨询过我如何开读书会,后来都没坚持下去。看来坚持还真的是很重要的。明年升小学后,孩子们各奔东西,但我还是希望能办下去。
6年前
袭文yvonne 我把此篇发在一个英语学习群里,不少妈妈冒泡说两年来她们都来咨询过我如何开读书...
我觉得你很有大爱,我记得我刚入小花生时最先看到的是你的那篇关于幼升小焦虑症自愈的文章,然后关注了你,坚持不易,被你感动!向你学习💪
6年前
袭文yvonne 我把此篇发在一个英语学习群里,不少妈妈冒泡说两年来她们都来咨询过我如何开读书...
另,我想问问线上读书群,我可以加入吗?😂
6年前
宝宝们是从多大开始读书会的呢?很佩服你
6年前
你太强大了👍👍👍
6年前
喵呜(●—●) 宝宝们是从多大开始读书会的呢?很佩服你
我们从小班开学开始的
6年前
太用心了!
更多

推荐阅读

11岁
日志
5岁
11岁
日志
6岁
日志
6岁
9岁
日志
8岁
12岁
日志
6岁
9岁
日志
6岁
9岁
日志
6岁
9岁
日志
袭文yvonne
袭文yvonne
201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