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最近幼升小,一直带娃佛系阅读的我突然有些无所适从。
一回头,发现身边所有同龄孩子的爸爸妈妈似乎都给娃完成了幼升小——拼音已经全部学完,百位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进入了熟练运算阶段,小学奥数已经开始学习二年级的内容,练字已经写的相当像模像样。
看看我家,老母亲有些焦虑。娃自己看动画片学会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一部分乘法也掌握了;认字停滞在《四五快读》第五册,读小学数学的题目都成问题;疫情前我给娃报了练字班,后来疫情时间冲突没有继续;拼音,俺们的进度是0……还有娃坚持要学的钢琴,我们在今年年初才匆匆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要说不焦虑,那肯定是不现实了。老母亲拿出自己当年考学的执行力,迅速给娃报了写字班,然后一课一课的陪娃学一年级的《高思课本》,顺带拉了一把独立认题的进度;陪娃每天听喜马拉雅的《拼音王国历险记》,还坚持不懈的陪他做拼音练习册……至于钢琴,老母亲五音不全,但是每节课都认真的陪娃听,晚上带娃努力回课……
可是,我依然有一个困惑。怎么样才能提升娃内在的学习自驱力呢?面对瓶颈期,比如娃觉得越来越难的学钢琴中的困难,怎么引导他应对呢?
有困惑先去做,还要看看书中怎么说。于是,我翻开了《揭秘学习高手——如何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
这本《揭秘学习高手——如何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是新东方学习成长中心的总经理王专所写的。新东方这个名字,相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80后,我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时,上过新东方的课程;我的很多同学出国留学,都或多或少上过他家的托福雅思的课程。虽然这几年新东方因为教培行业的变动大不如前,但其在培训领域的成就毋庸置疑。
在这本书中,王专将16年的学习高手培养秘诀倾囊以授。他不仅教会父母们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主决策力、学习内驱力、自我管理力和保持乐观的能力,而且还从记忆策略、理解策略、输出策略和高效自学策略等四个方面提供了很多技巧。结合我家娃的学习经历,书中很多内容值得深思。
这本书特别棒的一点是,除了用文字告诉家长们应该怎么做,还用漫画和任务卡的形式解释了书中的许多内容,看起来非常直观有趣,而且概括性很强。这也是相当好的一种学习的方式。
前段时间,娃刚开始学习钢琴、练习跳绳,我给他制定了规则。一开始的规则是如果娃坚持三个月练琴或跳绳全勤,就送给他一个玩具。再后来,因为全勤确实挺难,为了调动娃的积极性,我就采用了积分制,明确钢琴、跳绳和阅读各自占多少积分,满100积分后可以兑换一个礼物。
可是,我发现,娃真的很聪明。他很在意积分,会根据积分的多少和自己的意愿去规避。比如,他知道阅读的积分相对比较高,从小到大又建立起了良好阅读的习惯,就会坚持阅读而且得到阅读的积分。但是,他对于钢琴、跳绳则更多是为了积分去做,效率和完成的质量并不高。
后来,妈妈群有人提醒我,设置积分最好不要采用全科的方式,而是在那些完成度不够高、质量有所欠缺的科目上实施,效果会更好。
可是,这本书提示的内容段位则更高。它引导我们,要尽可能的少用物质奖励,而要让孩子更多的去享受学习本身,从而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比如,孩子学习钢琴,遇到了瓶颈期或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是,一旦孩子突破了瓶颈,那么可以通过给孩子录音录像的方式,让他看到自己努力所带来的进步。全家人也可以一起鼓掌欢呼,很有“仪式感”和娃一起庆祝。
平时,我们也可以多给他放一些录音或者是录像,又或者是关于钢琴的动画片,让他逐渐产生这样的意识“学钢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弹好钢琴很有成就感。”
我家娃是个自信心不太足的男孩子。而且,他遇到困难喜欢归因,总是归因在自己做的不好上。
以前看书籍《终身学习》,我知道了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更具体的引导方法。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他情绪不高,哇哇大哭。我们可以让他慢慢理解他情绪背后的原因,事件和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当他学会解读情绪发生的原因,可能就能适度削减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本书还教会我经常和孩子讨论事件,和他探讨悲观的人会怎么想,乐观的人会怎么想,一起学习《积极心理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年记忆曲线已经为我们这些家长所熟知。很多人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表格,比如循环学习raz、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表格等。
这本书也提到了遵循记忆曲线进行记忆的方法,但我觉得,它所提出的“多感官记忆”方法让人耳目一新。
平时,我也会带娃背各种各样的古诗词,也会教他认字和拼音。我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苦恼——我家娃明明记忆力蛮好的,可是经常之前讲过的内容过了一个月再问他,他早就忘到了爪哇国。
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要善于调动各种各样的感官帮助孩子来进行记忆。
比如,我和娃一起读raz,那么我可以第1遍和他一起看文字,调动视觉;
第2遍和他一起听音频,或者听不同小朋友录下来的音频,调动听觉的力量;
第3遍引导孩子自己读出来并录音回放,这样不仅用输出带动了输入,而且也调动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回放听音频又进一步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第4遍要求孩子写一写。所谓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或者,我们可以和孩子画思维导图,加深对这本书结构的理解或者是进行复述。
……
这本书对我有触动的地方其实远远不至于此。比如,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它教会我可以多用图示的方式给孩子讲解数学等学科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他提出不同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和自己孩子目前的情况做个对比。
一部好的书,给我很多思考。如果你也在思考关于孩子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不妨翻开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