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八年的亲子阅读,小闹钟入学前也积累了上千册绘本的阅读量。
按理说,我应该对小闹钟的语文相当自信;况且她一二年级的表现确实不让人操心,老师也一直说她识字量和阅读量远超同学。但是当小闹钟即将跨入三年级的时候,我内心还是有一点小担忧,因为三年级要开始写作文了。我小时候刚接触作文时懵懂无知不开窍,曾让老师和父母头疼不已,也一度自信受挫,所以,我担心小闹钟也会碰到我当年的情形,于是早早地开始“布防”。
今天我就来聊聊,除了把阅读量这个基础打牢之外,我还用哪些“招数”帮女儿搞定小学作文。
第一招:无心插柳的“编故事”法为看图写话打下基础。大家都知道,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有看图写话的训练了,也可以看作是写作文的前期准备。当时,我还特意买了一套教材,准备帮小闹钟做看图说话的专项训练。可是还没等我发力,语文单元测试的看图写话部分,她居然得了满分。而同班的其他孩子都在这一项丢了不少分。同学家长得知这个情况后,纷纷询问我是怎么教她看图写话的,倒搞得我不知从何说起了。后来,仔细回忆了很久,才猜测到可能跟我们最爱读无字类的绘本有关。如《不可思议的旅程》系列以及大卫.威斯纳创作的绘本都是小闹钟幼儿园时期的最爱。开始是我尽可能详细地描绘每页插图的内容给她听,慢慢地她开始学着我的叙述方式,自己看图说话,大一点了,经常还会添油加醋地加入不少她自己想象的情节。我想那时候她这编故事的爱好应该为之后的看图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吧。发现这个关键点后,我就继续鼓励她看图“说”话。为什么不是“写”话呢?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才刚开始学写字,好多字虽然认得,但不一定都会写,书写速度也跟不上思考的速度。所以,碰到开心的事、见到优美的风景,我会让小闹钟说出她的所听、所见、所感,训练她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第二招:重视预习,根据课文进行改编和仿写。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带着小闹钟进行语文预习。虽然老师也有预习要求,但更多的是要求孩子提前认识生字生词。我们的亲子预习则更倾向于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编或仿写。小学课本里,有不少故事类的课文,小闹钟最爱干的就是根据这些故事来玩续写或改编。因为有之前看图说话的基础,编故事对小闹钟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几乎张口就来。比如二年级下册的《蜘蛛开店》里的蜘蛛开了间编织店,但因为不会定价,累得自己没法继续开店。原文在第三位顾客蜈蚣到来时就以蜘蛛逃跑而告终。
小闹钟连说“这蜘蛛太笨了”,忍不住给蜘蛛支招,把后面的结局给改了:
蜘蛛被前来的蜈蚣吓跑后,蔫头耷脑地坐在网上,它苦闷极了,觉得大家都在跟它开玩笑,怎么每次换一种东西织,就碰到克星呢?一天,猴子在树上荡秋千时,蜘蛛把自己的烦恼讲给了猴子听,猴子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还想开什么店?我来帮你写招牌吧!”蜘蛛说:“我还是重新开一家口罩编织店吧,现在正好是疫情,口罩应该比较好卖。”于是猴子在蜘蛛店门口的招牌上写道:“口罩编织店,按编织所需时间收费,一小时收费一元。”从此,蜘蛛的口罩编织店生意兴隆。蜘蛛从心里佩服和感谢猴子为它写的招牌。
三年级上册的《小狗学叫》这篇课文讲了一只不会叫的狗跟先后跟小公鸡、杜鹃等动物学叫,闹出不少乌龙。课文原本就有三个不同的结局,可以让学生自行续写。小闹钟续完课本上那三个结局后,又脑洞大开地自创了第四个结局:
狗开始反思,我为什么一定要学叫呢?不会叫我就不是狗了吗?即使不能成为别人眼中正常的狗,但做一只不叫的狗不也很酷吗?从此,狗再也不学叫了,它开心地做它自己就好!
最让小闹钟有成就感的就是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出于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她又改写了这个故事,竟然还加入了穿越和转世这样的流行元素,彻底扭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
(因篇幅有限,仅提供改编版的音频链接)
碰到诗歌或文字优美的课文,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她按照课文的描写方式进行仿写。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四季》是一首很活泼的儿童诗。
读完我就启发小闹钟思考除了诗歌中描绘的事物,四季里分别还有哪些现象。于是,她很快就仿了一首小诗:
柳叶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荷花朵朵,他对蜻蜓说:“我是夏天。”
枫叶片片,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她悄悄地说:“我就是冬天。”
我很好奇她是怎么想到这样的组合。小闹钟告诉我,第一句春天,她联想到了儿歌《小燕子》和贺知章的《咏柳》,就把燕子和柳叶组合在一起了;夏天,则是想到了古诗《小池》里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则是受一首曾读过的儿童诗的启发;冬天,实在不好想,就简单地把雪人改成雪花吧。
再如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里,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还把树上的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等,小闹钟就根据课文仿写道:随风摆动的柳枝,那是春天的头发吧?燕子灵活的尾巴,是春天的剪刀吧?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是春天的发夹吧?
我欣喜地发现,通过课文的改编和仿写,小闹钟渐渐将生活与书本联系起来,将新知与旧识联系起来,她更愿意去观察和体会周遭的万事万物,同样越来越细致的观察和越来越敏锐的感应也让她的文字描述不断进步。
第三招:周记日记来练笔,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从二年级开始,小闹钟开始写“花语周记”。“花语周记”是我给小闹钟所写周记取的特殊名称。小闹钟从小就喜欢各种花花草草,从花草的分类,到名字由来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她都十分着迷。于是,去年我就利用她的这一喜好,提出每周写“花语周记”,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她要在一周里挑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来说,我负责记录,这是周记的第一部分。其次,选一种当季的花来介绍。她从书籍或百度上查到需要的资料,摘抄到本子上,我再根据她的摘抄适当修改增减,就构成了第二部分的内容。最后,再找一首与所选的花有关的古诗词作为第三部分。这样,在一篇“花语周记”里,小闹钟既培养了语言组织和叙述能力,又锻炼了搜集和文字整理的技能,还顺便拓展了古诗词,可谓“一举三得”! 同时,通过对花草的观察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三年级时遇到写物的作文,小闹钟几乎信手拈来。下面这篇《一日三变的木芙蓉》就是她根据之前搜集的木芙蓉资料,加上自己观察所得写的随堂习作。
上了三年级,小闹钟会写的字多了,书写速度也提升了不少,就开始写日记,每篇至少50字,碰到她特别有感受和想法的事,写上几百字也是常事。上个月小闹钟写的一篇日记就在某语文刊物的全国评比中得了个铜奖,这也让她获得了极大的鼓舞和自信,现在写日记写得可带劲儿了!
最后一招:“亲子同题作文”激发兴趣,综合练习。最初萌发写亲子同题作文的念头,还是因为去九寨沟旅游回来“逼”小闹钟写游记。小家伙开始百般不乐意,最后被我念叨犯了,甩出一句:“就知道叫我写,你怎么不写?”我顺势答道:“我也可以写啊,是不是我写游记,你就答应写呢?”一激之下,小闹钟就上了我的套儿,我们达成协议,我先写出一篇游记当范文,如果她觉得有意思就跟着写一篇。就这样,连哄带骗地终于弄成了我们第一篇“亲子同题作文”《我的九寨沟之行》。
开学时,老师叫分享各自的暑假见闻,小闹钟就拿出这篇作文读了出来,受到老师和同学好评。她回来就说,幸亏被我逼着写了这篇游记,否则隔了这么久恐怕都记不清九寨沟具体美在哪里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提议今后每个月我们都写一篇亲自同题作文。开始是我命题,可是现在渐渐地变成由她来主导了,课本上每个单元的习作,她写完以后,必命令我也要跟着写一篇。哎,早知如此,我就不给自己挖这么大一坑了!不过看她如今写作渐入佳境,且兴趣渐浓,老母亲跳“坑”也乐意!
我就是靠这几招,帮小闹钟搞定小学作文的。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