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讲到了时间管理的三大主流理论:
一、四象限,抓住重要不紧急的事
二、敢不敢先吃那只最丑陋的青蛙!
三、你今天种了几个番茄?
这篇是实践篇,说说我们家是怎么实践的,欢迎拍砖~
四、融百家之思,做孩子时间管理的助手
了解了前面3个时间管理理论,整理了一个思路:明确目标—梳理事项—评估任务--任务排序—制定计划表—执行计划—复盘
1. 明确目标(重要/紧急两维度)
这一项,是要父母来把握的。我把作业列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户外运动、语文能力、钢琴列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所以这几项相关的内容会多安排一些。
2. 梳理事项(嗯,妈妈的欲望是无底洞……)
我们家除了运动、学校作业、练琴,还有妈妈牌作业《53天天练》《实验班》,还有英语刷分级、口语星球、小小优趣,还有天天练、口算大冒险,还有语文预习、练字、泉灵语文、有道乐读、叫叫阅读、小古文……妈妈想要的太多。
3. 评估任务(用时、难度)
对上面那些事项进行评估,记录每项的用时,跟娃讨论一下每项任务的难度和娃的兴趣。比如《实验班》比《53天天练》难一些,《53》一般用时5分钟/页,《实验班》用时10分钟/页。学校作业(除阅读外)一般30分钟左右完成。每天练琴40分钟。那些打卡的线上课程娃都很有兴趣,也比较容易评估时间,基本都是15分钟左右。
4. 任务排序(吃青蛙,先难后易,按颜色区分)
用彩色排序法对任务进行排列:
红色—重要紧急或难度高的任务
黄色—难度略低的任务
绿色—难度低或孩子很有兴趣的任务
我们家目前学校作业、练琴、写字是红色,语文预习、妈妈牌作业、刷分级是黄色,打卡学习的网课比如有道乐读、小古文等是绿色,绿色都是最轻松的。
5. 制定计划表
先发一张我家的计划表:
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主要考虑了几点:
a. 根据放学时间和兴趣班,先计算每晚的可规划时间。我们家一三五傍晚有兴趣班,二四有固定的泉灵语文课,周六周日安排也各不相同,所以每天一张计划表。
b. 每天给娃留出1小时自由玩耍安排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好是安排在所有任务完成后,不过我家为了防近视,安排在放学后了,趁着有太阳先在小区里玩1小时。
c. 有所取舍,除了户外、作业、练琴、阅读每日必备,有些任务隔天安排,有些任务放在周末
d. 我一般晚6:30到家,娃可以独立完成的,安排在晚饭前娃自己完成。需要陪的,晚饭后进行。
e. 无论是娃独立完成,还是妈妈陪的,都是先难后易。
f. 一般以20分钟(一个番茄时间)的倍数分配各项时间。
g. 红色任务的时间不死抠,留出余量。比如作业计划用时40分钟,如果娃不磨蹭,一般30分钟以内就能完成,剩余10分钟就是她自己赚取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也可以要求我们陪她玩,我们必须无条件支持。这样能激励孩子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h. 全家一起配合计划表,各司其职。我们是开家庭会议明确个人责任的。奶奶负责6:30准时开饭,爸爸负责陪娃练琴和运动,我负责作业和其他事情,娃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自己负责。
6. 执行计划
按照番茄工作法的每学习20/25分钟、休息5分钟来执行,把计时器放在学习桌上,让娃随时能看到还剩多少时间。
如果娃在一个番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剩余的时间自由安排。
也可以积攒起来,存到时间银行。比如这个番茄时间节约了5分钟,那个番茄时间节约了3分钟,全部完成后,看看自己赚了多少时间。以后可以支取自己积攒的时间。
前面提到,我们家准备了一个白板和磁贴:
磁贴颜色与任务排序、每日计划表的颜色三者保持一致。
前一天晚上根据计划表把任务贴在“任务栏”,这样可以帮助娃对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我们女儿很喜欢这个环节,而且一定要把磁贴摆的整整齐齐。
娃每完成一项,就把磁贴移到“已完成”,可视化的小成功给娃成就感。
当天没有安排的任务放在“无”区。
突然想到,应该把“任务栏”改成“大青蛙”,把“已完成”改成“吃掉啦!”娃一定更有成就感。
7. 复盘
计划表中最后一项是实际用时,每天晚上全部任务完成后,跟娃聊一聊,记录下来。数一数今天种了几个番茄,吃了几只青蛙。
如果娃有专注不磨蹭的行为,哪怕只有一次,一定要表扬、鼓励、称赞,强调孩子的主观努力。多给孩子正向激励,能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内驱力。
我们家是用成就罐来正向激励的,彩虹屁写在纸上,写完读给娃听,然后装在玻璃罐里保存。娃特别享受这一刻。
最后说一句,父母是孩子的帮助者,不是绑住者。时间管理的目的,不是给孩子无休止的增加任务,而是让孩子享受学习和写作业的过程。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些内容啦,我们家也还在摸索着前进。大家有什么小妙招,也欢迎分享给我,我的微信号axxhappy,请备注:小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