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只要读过书的人就都知道的一句古语。
其实我小时候对这句话可谓是深恶痛绝。早读到底有啥好处?我自己小时也没有太多深刻体会,一方面我并没有睡醒、心情很不好,另一方面每日早读的内容也是左一棒右一锤,还不一定能每天都参加,也许有些要求严格的学校会有所不同,因为我到大学时发现有些同学就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早读习惯。
我们自己的父母辈,叫起的方式一般都非常“暴力”(如果你有一个温柔叫起的父母,请容许我给你一个羡慕的眼神),要么是一进房间,被子一掀,让寒冷侵入我们的骨髓,美其名曰“让你清醒清醒”;或者是一掀窗帘,让刺眼的阳光扎入你尚且闭合的眼睑,怒其不争曰“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来”;要么是大开房门,打着“弄点声音好让你慢慢醒来”的旗号在厅内叮叮当当、踢踢踏踏、叽里呱啦;亦或者是像末日来临催促逃命的喇叭一样,一遍遍的重复着“快起来,要迟到了”的音波……
而父母催我们起床,大多也只是怕我们迟到,并不是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十几年如一日的催促,并没有教会我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反而让我有了叛逆之心,特别想挺直了腰板对他们说,时代早变了,我要睡到自然醒!而父母的行为,往往更进一步诠释了他们催我们起床只是为了上学要迟到了,因为,一到周末他们就会任由我们睡到日上三竿,又曰“补觉”!
其实,早起磨蹭、懒床,不论是大人和孩子都会发生。想想大人如何能不磨蹭?无非是早上有会议、早上要赶飞机、早上要给全家做早饭、早上要叫娃起床送娃上学……综上所述,大人不懒床一般是因为有事由的约束,而成年后大多数人能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对比之下,早上没啥重要事的人还是爱睡懒觉的多,少数能早起早锻炼的自我约束模范,绝对是我等膜拜的对象。而老人,因为大多因为晚上活动少,生物钟天生就醒的早(他们年轻时其实相对现在的中青年人也是睡得早的)。
那孩子们呢,他们似乎没有觉得需要被什么事由约束,也不懂得、更不想约束自己!大多数孩子虽然并不想迟到被老师批评,但是踩着点进学校就行了,何必要早起,多睡15分钟不香么?这就要联系到当我为人父母之后的感触了。
我家小肉包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肯定是没有过早叫他起床的,幼儿园也没有早读,能多睡会儿就睡会儿吧。但我自己却再没像以前一样睡过懒觉,原因是晚上需要陪玩、陪睡,所以很多我自己的事情完不成,只能起个大早去查漏补缺。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早上的环境宁静、没有干扰,睡了一觉神清气爽、记忆力好、效率特别高,很利于为整个一天制定计划、并且安排得井井有条,吃早饭、出门也不再急匆匆。对于这样的发现,我惊叹自己终于在中年时光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给领悟了!
有了这样的发现之后,我就觉得必须要把“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样的妙处传达给孩子。可是直接说他会听吗?答案肯定是no,老师和父辈们天天耳提面命都没让我当年顿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就直接来执行吧,身体力行也许是体会道理最慢、但却最有效的方法。
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步,就是得能在拥有一个好心情的前提下早起得来!我认为这在整个晨起时光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避免孩子留下和我一样的“晨起魔音”的恶劣映像,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和执行这件事上,也是我花了大篇幅描述的一个步骤。
在幼儿园时期我就考虑过如何平和的叫孩子起床,避免鸡飞狗跳。我家外婆每次叫起床都是硬邦邦的叫“起床啦,再不起要迟到啦”或者直接去掀被子,哪怕我和小家伙平时都很爱外婆,但在早起这件事上却依然免不了一场大战。于是我把叫起的重任接过来,因为全家都需要在早上有个好心情。那段时间没有早读的压力,所以我研究了很多套战略,但万变不离其宗——“玩”。欢乐而有趣的起床方式更适合低幼儿童。
我总是从耳边轻轻细语开始,因为突如其来的大声除了制造反感并无好处,然后慢慢铺开我的“套路”。比如:我会模仿动画片里人物穿越到他床前,跟他讨论昨晚遇到的探险经历,然后突然我被怪物抓走了,向他求救,他会立马醒来跑下来救我;我会邀请爸爸跟他一起争夺起床金牌战,谁先完成了一个事项就能得到一个金牌,最后出门前金牌多者就能得到一颗甜甜的巧克力和妈妈的吻;我会用他床上放着的各种玩偶扮演角色,告诉他“你的小伙伴们都已经起床啦”,有时让他猜猜谁在挠他的小脚丫,猜错了可是有惩罚的哦,小伙伴会被妈妈怪兽吃掉,有时让他解救从悬崖(床栏杆)上掉落的小动物,他需要在掉略的一瞬间抓住才行,于是他需要慢慢从睡梦中集中起精神;我会假装小蚂蚁爬到他身上,轻轻的挠痒痒,一边说着“哎呀,这是哪里来的胖毛毛虫呀,怎么有两只胖脚丫?真是太美味了”准备慢慢吃掉他这只熟睡的毛毛虫,他需要反抗才行;我还会在温柔骚扰之后,突然用伴睡毛绒玩具发动攻击,进行小沙包战……由于这些是他喜欢的游戏场景,所以他会慢慢跟着醒来参与其中,这类方法会很有效的减少孩子的“起床气”,避免大人也跟着一起发火。缺点是大概需要15-20分钟左右,所以开始执行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推移到学龄前。如果一旦习惯了,等到上学以后,差不多10分钟这样的欢乐/温柔叫醒法就能自然叫醒。
第一步做好以后,便可以开始第二步,合理安排来之不易的晨起时光。
上学以后,我每天先用10-15分钟欢乐/温柔叫醒法把孩子叫醒,然后进入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我在上学后新加入的,一般从穿衣服开始,贯穿刷牙洗脸,到吃早饭结束,大概20分钟(正好一集故事的时间)。这段时间,孩子从刚睡醒到彻底清晰,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家长认为应该抓紧时间磨英文耳朵,但我家小肉包似乎还需要一个对清醒世界接受的一个过程(因人而异吧),否则他会拒绝或消极对抗,所以我选择在这段时间继续给予他喜欢的声音,并且有紧张的故事情节,可以帮助他迅速清醒过来,比如凯叔的神奇图书馆、钱儿爸的超级三国、汤小团,都是我们在这段时间内的美味“耳”料,而这些好故事,也带着一些小知识,或是科学或是文史,并不只是纯消遣,所以也并非没有营养,反而是在轻松的心情下就完成了对科学文化的启蒙。等到孩子大了,就可以换一些知识面更丰富、故事性减少的“耳”料,比如希腊神话、世界历史、百科探索,等等。
这时候,差不多还有10-15分钟准备出门,于是真正的主菜上场了——家庭晨读。
这个时间段并不长,安排不了太多的科目,所以早读的时间我一般不安排新课文内容,新内容里会有需要查阅或思索的部分,不适合放在这么短促的时间段内,并且利用早晨良好的记忆能力,也更利于复习原有内容,并且从一开始我就告诉了他早读的重要性:复习巩固 熟能生巧。古诗文诵读、英语课文复习等等,都很适合放在晨读时间。我一般会安排raz、wonders或新概念等曾经阅读过的课文进行听读复习,或者小学生古诗词朗读,总体都是围绕目前所学内容的加深巩固或预习巩固。
对于非娱乐性项目,大多数孩子肯定不会一开始就自觉自愿的,小肉包也一样,于是消极抵抗啊,插科打诨啊,磨洋工耍赖啊都会频频上演。这时家长的权威是必须的。随后耐心等待第一个良性循环,当一个循环来临的时候,恭喜你,你和娃的对抗赛中,你已先下一城。因为当他发现,老母亲这个星期给他安排晨间复习的内容在某一次课上正好老师提问了,他由于复习过很熟悉于是抢得了举手发言的先机时,或者是当他发现他每天早上读的东西,在他某次测试时帮助他很好的回忆起了答题时,他便会默默接受早读的安排,这也是小肉包坚持早读1个月左右的实际成果。虽然此时依然是非自觉状态,但是已经开了个好头了,不是吗?正反馈可是非常重要的哦!所以一开始的早读安排,一定要立竿见影,满足孩子小小的功利心,这可是老母亲的计谋和小智慧哦!
但是安排晨起早读活动有2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是早睡,二是坚持。早睡是保证早起的必要条件,晚睡早起那就太残忍了,有人觉得晚上时间是整块的,不加以利用太可惜了,对成人和大孩子或许是如此吧,但对于低年级小朋友而言,晚上八点半就是个分水岭,一到这个时间节点,脑子就开始昏昏沉沉,转的慢,往后熬2个小时那效率就跟早上的半小时是差不多的,所以早睡早起也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另外,所谓的坚持就是节假日也不能随便放松,我们都有假期综合征切身体会,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童?所以节假日可适当放宽,但不能没有边际,我认为可以放宽半小时左右。
当孩子越来越能接受早读这件事之后,家长需要做的,便是在小低年级督促孩子早读习惯的养成,以及挑选和安排好早读的内容。到了高年级,则改变成偶尔督促以及引导其自己安排好早读内容。
也许有人会问,铺垫了那么多,真正的早读才15分钟啊?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其实不然。孩子们正常起床,20-30分钟迅速整理好个人仪容,到学校早读,其实也就15分钟。但按照我之前所述的安排,其实一分钟都没有浪费,好心情有了,“耳”料有了,有计划的早读巩固也有了,如果加上途中磨耳朵,早几分钟到校再加上学校的早读,那对于普娃来说,已经很完美了哦。知足常乐,那种早起、还能花1小时学功课的,只能是别人家的娃。我和小肉包偶尔听到“耳”料的有意思之处,还会停下聊聊人生观世界观,或是针对昨日的不佳表现在上学前着重提点一下也是有的,总之,晨光中弥漫着舐犊之爱、孺慕之情。
随着阅历的增加,孩子会越来越能理解日积月累的重要性,每天十五分钟,看似很短,可是如果是十年呢,还短吗?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