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妈妈,曾经是一个历史学的稀里糊涂的孩子,几乎从来没有把历史框架搞明白过,除了死记硬背就是死记硬背。
唯独印象最深的好像是高二吧,因为那个历史老师太牛了,上课都不带课本,而且娓娓道来,跟讲故事似的,特别吸引人。还在黑板上画类似思维导图的东西,把世界各国的关系、各种事件的起因、各国的企图、事情的来龙去脉……串联的清清楚楚,用词生动活泼,让我往往听得忘了下课。每次考试都接近满分。相比之下,其它老师就是拿着课本念的,念完划完重点背诵内容后就拉倒了。历史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堆事件需要去记忆,各种事件堆砌的乱七八糟,完全搞不明白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在打算给孩子启蒙历史的时候,我就比较在意这个问题,首先就想通过各种方式引起他的兴趣,而且必须要给他搭框架。
一开始没什么具体的计划,可是多半年下来,我发现我在遵循着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
第一步,先给他有趣浅显的历史类小说,培养兴趣,大概了解一下,这个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准备好,没什么目标,就只是想了解一下,培养下兴趣。
第二步,看效果还不错,于是等时机差不多了,给音频视频,进一步建立感觉,输入形象。
第三步,提升书籍的难度,向纯历史故事书进发。同时音频开始二刷,这次不是当背景音随便听听了,而是正儿八经的,认认真真听一遍,我和他一起学习,便于讨论。视频也不再随便看看了,而是一套接一套,踏实过一遍。
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并开始输出。
从第一步说起——
那时间,我虽然也打算启蒙历史了,但是一开始用的是亲子阅读的方式——每天给孩子读2页《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与此同时,几乎是无意间的,孩子自己主动摸出家里书架上的《汤小团》看去了。而且很喜欢,很快就看完了一本,出乎我的意料,让我特别惊喜!这时,是2020年的3月底。说到这,非常感谢当初给我推荐这套书的宝妈,要不然,我到现在还找不到这么好的历史跳板书。
就这样,亲子阅读历史书+自己看历史类小说,我们就以这种方式进行了一段时间。
我给他讲完了2本《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后,总是抽不出时间给他讲,而且这个时候,由于后面出现了大量历史用词,他没接触过,有点不理解,兴趣就变淡了。我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这个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准备好给孩子启蒙历史,还是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只是觉得孩子对历史太陌生了,连古代的环境人物是啥样的都不知道。于是就时不时地给他看看历史纪录片。就只是了解一下环境而已。
而且当时他的年龄问题,对于打打杀杀非常感兴趣。也刚刚从迷恋《西游记》里走出来,正好历史纪录片里有很多打仗场景,于是,他就感兴趣,纯粹是为了看打仗。
看孩子居然就这么进入了历史,于是顺势进入第二步,时不时的带他看视频、听音频。当然还是很随意,抓着哪个看哪个。没有计划。
纪录片看的也不多,有一搭没一搭的,我也没找到一整套循序渐进的,他能理解的纪录片。于是就当扩展视野,培养兴趣了。
用了多半年的时间,涵涵的《汤小团》看到了第35本。再加上平时零碎的视频、姥爷也喜欢聊一些历史,还有我时不时地给他听一些《少年中国史》的音频——这个在当时也没有正儿八经听,而且一年下来也没听多少集,还是跳着听的,很乱。就只是当背景音启蒙兴趣了!
涵涵对于历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感兴趣了。
疫情过后,我们出去旅游,我特意带他去了趟天安门,进一步促进了他对历史的兴趣。当时还想去故宫什么的,可惜没提前做准备,进不去。
可是直到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真正想让他现在就进入历史。还想着《汤小团》看过后,是不是给他推荐其它小说或者百科书呢!
有一天,涵涵问我,《汤小团》里的历史是真实的吗?我说大概的事件是真实的,人物是真实的。就细节是编造的,加入了很多童话。他突然就把书扔了,说,假的,我都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不看了!
我特别惊讶,但以为他开玩笑呢,毕竟他特别喜欢这套书,前阵子还看的入迷,出去吃拉面也边吃边看,走路都不舍得放下的程度。就这样说扔就扔了?
可是没想到,他还真的不看了!
转而去看《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了!虽然没有汤小团那么迷恋,但他还真坚持看完了一整套(这套书比较少,就是大概过一下框架)。他还说里面的细节和事件太少了,不够精彩。可是《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又有些难了,又看不进去!
哎!这孩子真是高不成低不就啊!
这个时候,我突然感觉他没书可看了。虽然家里书很多,但真正找到一套适合他当前需要,而且兴趣也够的书,还真不容易。
我看他自己也找不到合适的书可看,就随便塞给他一套《故宫里的大怪兽》,他一看,就喜欢上了。连着看了7本!
然后我网上到处搜罗合适的历史书,反复对比,买回来了一套《林汉达历史故事》。本来想圣诞节再送他,后来他听姥爷说我给他买了一套历史书,兴奋的就跑来问我要,《故宫里的大怪兽》都不看了。😂我说还没到呢(我打算到时候跟他说是圣诞老人送的),可是他特别迫不及待,反复问我要了好几次。我就只好提前拿出来了。
涵涵看第一本的时候还挺感兴趣。一会儿就直接看完了一整本。我不敢报太大的希望,就看他后面的状态。果然不出所料,后面从第二本的后半截开始,他就不想看了。😂但他还不舍得放下。因为他平时在音频和视频里了解过历史,很精彩。但是他自己就是看不了这本书。我后来看了下,可能一方面用词有点难度,另一方面生字也有点多。
花了很长时间,坚持把这一本看完。就不再看了。
我一看还是不行,书没选对。于是又重新搜罗历史书。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2020年底了。从开始看《汤小团》有接近一年的时间了。
这期间,断断续续,看了一些历史纪录片。音频听得比较少,总是感觉抽不出时间。涵涵对于历史,更清晰了一些。但还是经常张冠李戴,把人物搞穿越!很搞笑。
第三步,兴趣铺垫的差不多了,开始寻找合适的成套材料,正式开启历史。
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买了《凯叔讲历史》的书。这次,比上次要好很多,虽然涵涵兴趣还不是太足,但他也愿意看,而且能看进去,虽然每次看的时间不算长,30分钟左右吧,总体来说,还可以。引诱一下就能感兴趣那种。
这套书的优点在于,通俗易懂,文采生动,偏向故事形式的叙述。历史事件是遵循时间走的,能继续给孩子搭框架。
没多久,寒假开始了!
我决定加大火力搞历史!
1、重新听《少年中国史》,从前几集开始,计划开学前听够200集。目前这个目标马上就实现了。而且,孩子的兴趣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有空就想听历史,听得入迷。对于很多事件人物,都搞得很清楚。说起故事来。细节用词都很多,滔滔不绝。
2、趁假期多看看历史纪录片。而且要陪伴,兴趣启蒙初期,陪伴能让孩子更有兴趣。本来以前看视频,只是看个热闹,最近才真正看到了历史,眼睛都不带眨的,一点不亚于其他孩子看熊大熊二的热情!
3、看到孩子能从纯粹看热闹阶段转为对历史事件感兴趣,我决定回头重新尝试切入《中国通史》的大型纪录片,这个曾经尝试了2次都没能成功引入的、唯一按照历史时间线来讲历史的纪录片。陪孩子一路看下去。
4、坚持每天引导孩子自主阅读《凯叔讲历史》,争取把这套书看完。想办法进一步激发兴趣。
5、疫情影响降低了以后。尽量带孩子多出去看看,各种风俗文化、历史古迹。这也是重点,只不过因为各种外部原因,经常会造成阻拦。我也只能尽力而为,虽然常常觉得亏待孩子。
从对历史的兴趣,继而激发了孩子对成语的兴趣,圣诞节前,他主动问我要成语书,说他觉得自己写东西的时候词汇有点缺乏,想多累积些成语。于是,我就给他买了一本,假期里,作为学习项目之间的娱乐,讲了接近30组了。每天都听不够。从历史音频里,他也听到了很多成语,而且对成语更为敏感,比较感兴趣。
一年来,孩子对于历史,从一开始的不知所云阶段,到现在的感兴趣阶段。我觉得我引导的还可以,对于自己的菜鸟水平来说。😂我常常想,我应该把对数学的心态改变一下,向文科类看齐!不急不躁,默默调整方案,顺水推舟,用一两年的时间静待花开!英语和历史都如此,为何我偏偏和数学过不去呢?我想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头绪,也没兴趣,做起来很枯燥,自己一着急,孩子就更没兴趣。于是,我也做了调整,最近开始减少刷题量,开始给他讲起了数学科普故事,配合教具。教孩子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一起成长吧!
世界历史还迟迟没有开始,我总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首先懂得自己国家的历史,再去搞其它的。而且从熟悉的方面入手,也更符合低龄孩子的启蒙特点。
历史,我不奢望孩子记忆的多么清晰深刻,毕竟孩子才不到7岁,以后学历史的时间还有很多,而且学历史也需要阅历沉淀。只希望他能一直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能通过各种方式累积认知,形成自己的观念。以后在生活中不要那么人云亦云,保持成熟和清醒。就可以了!
我就想把孩子对历史从陌生到熟悉且喜欢的过程记录下来。也给自己一个参考提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