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建立语文阅读体系 -pg电子试玩

2009
2023-1-4 09:59 原创 · 图片3

本文根据2023年1月3日群讲座整理。

全文6520字,阅读约需8分钟。

重点内容已标红。

文章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一切以您为准。

各位小伙伴,新年伊始,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阅读体系”作为咱们的开篇吧。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视角、一个角度,供大家参考而已。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您结合自己娃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调整。

不给大家讲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就用大白话,从一个妈妈的视角去分享,简单来说,我帮助孩子建立阅读体系,是“两条线 一个理念”。3年级、6年级、8年级,这三个阅读节点一定要抓好。

两条线:

一条是拓展知识(掌握信息)

一条是深化思想(树立思维)

我们说孩子的学习和阅读,其实都是这样一个目的或者说是过程:建立知识体系进而建立思想体系。知识的储备最终是为了精神的发育、思想的成长。

有句话说:当我们的知识密度越高、范围越广的时候,我们看世界的维度就明显和其他人不同了。“看世界的维度”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思想体系、是思考方式、是思想深度。这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

如果每次都能听我讲座,认真看公众号文章,你会发现,我是把孩子的学习放到整个人的成长中去说的,不是单单的就学习说学习。我们作为家长,眼光要长远一点、格局要高一点。

我们陪伴孩子学习、阅读,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当学霸、考个好大学?这是一个目标,但确实是最浅层的一个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或者说最本质的目标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是孩子能有良好的品质和三观,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能够掌控好自己的人生、能够实现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能够认认真真享受这只有一次的人生。高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步入社会后,职场的竞争、婚姻的经营、家庭的运行,各种关系的处理,哪个不需要智慧?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智慧从哪里来?点到为止。

一个理念:

阅读 应试,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既能是语文学霸(会学习会考试);又能是博览群书、视野开阔、思想深刻的读书人(不是只会读书、和社会脱节的书呆子),那才叫水平。

特别看重分数的或者特别看不起分数的,我都不赞成。但是,我认为,会考试会得分,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理解为准确把握问题的症结,并调动已有知识找出对策的能力。

我经常听到身边有朋友或家长说,我让孩子读书,不是为了这个,不是为了那个;是希望他这个,希望他那个。我在想,为什么要把这些分开,提高成绩、提高素养、树立志向、汲取力量,凡此种种,并不矛盾啊,我们完全可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下面,我们具体展开讲。

图片

1.两条线中的知识拓展(掌握信息)

拓展知识类(掌握信息),具体到阅读中,比如科普百科、地理自然、学科知识等等——像dk等的的科普百科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中国神话传说》等的人文历史类,《数学奇遇记》等的学科知识类以及纪录片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有简单知识、深度知识之分,也有简单信息、复杂信息之分。

经常有群友问如何给初中“小四门”做铺垫?其实就是知识背景的铺垫。比如,历史学科铺垫可以去看纪录片《中国通史》,可以读书《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还可以去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听历史音频;生物学科可以去看纪录片《细胞》《人体奥秘》《工作细胞》,读书《好玩的生物学》《生物学思维》。

大家可以借鉴这个思路,基本上就是“读书 纪录片 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网”。

点击可看里面有介绍。

2.两条线中的深化思想(树立思维)

学习也好,阅读也好,没有量的积累,其他一切免谈。当我们的知识储备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一定要去考虑如何帮助孩子深化思维、树立思维。所以我说,3年级、6年级、8年级,这三个节点一定要抓好。

我们见过小学生做数学中考题拿高分,做英语高考题拿满分,有见过小学生做语文中考题、高考题拿高分的吗?为什么做不了?因为精神发育没到那个程度,思想深度没到那个程度。不是说英语不重要,英语很重要,但是在中小学阶段,无论你的英语学到什么程度,都是语言工具层面的学习,涉及不到思维体系。

深化思想(树立思维),具体到阅读中,基本上就是“文、史、哲”以及一些学术类著作。为什么是这个顺序?不是哲史文,也不是史哲文?上次讲座里,我们已经说过,哲学是人类的终极追求。那些经典永流传的文学名著和经典,它最终要传达的都是一种普世价值,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去探讨“人和人性”,去探讨“人与时代”“人与社会”,落脚点也是在哲学层面。

为啥《窗边的小豆豆》《山居岁月》是一个难度,草房是一个难度,骆驼祥子又是一个难度?一级一级的难在哪儿?

精读,是从读书速度、阅读角度、思考模式、情感理解、审美鉴赏等层次去规范阅读习惯和方法。我所说的精读,指的是语文层面上的文学作品的精读。这是直接和语文学习、应试、语文素养挂钩的。

《窗边的小豆豆》《山居岁月》本质上是在讲道理,通过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件件事情,突显这些主题——告诉孩子或者说让孩子体会什么是爱、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勇敢......

《草房子》难在哪儿?它是儿童文学里,诗化小说的典型作品(汪曾祺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大家可能会问,什么叫诗化小说?我说的通俗点或者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又可以称“散文化小说”,兼具“诗”“散文”和“小说”的特征,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或者说是情感抒发和故事讲述并重),情节延缓,结构松散,意境优美。

高考语文江苏卷之前特别喜欢选择这种类型,我感觉现在全国卷也有这个趋势。给大家看一张表,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诗化小说”阅读理解文章的统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草房子》与传统情节性小说相比,我们带孩子去欣赏“诗化小说”,引导孩子去体会、感悟这样的文学作品,帮助孩子从情节式阅读,过渡到思考式阅读、共情式阅读,这是它的难点,比《窗边的小豆豆》《山居岁月》要难的地方。

《骆驼祥子》难在哪儿?《骆驼祥子》是现实主义作品,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探讨“人和人性”,探讨“人与时代”“人与社会”。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主人公提出了"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哲学层面的问题,这就是文学和哲学的结合,这就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的魅力。

好的作品不仅在于作者最初的立意,更在于它在时间的流逝中,会逐渐超出作者的立意,形成自己的生命力,这便是后世的经典。为什么名著称之为名著,经典称之为经典,因为它是能伴随你成长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物质上是这样,精神上也是这样。当你把孩子的精神享受或者说认知层次拉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和层次,或者说阅读品位的提高,都是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如果孩子能在少年时期就形成比较高的阅读品位,基本上这辈子的阅读品位不会低下,一些浅薄的书不可能轻易满足ta,抖音快手、网络爽文、傻白甜偶像剧、吃鸡游戏也不会轻易将ta拐走。换句话说,这个水准一旦形成,是终身受益的。

帮孩子树立思维体系难吗?好像挺难,但是只要你掌握了理念和方法,然后坚定的执行,似乎也不难。怎么做?一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二是要在重要节点上难度、做引导,推孩子一把。

我为啥说3、6、8年级是个比较重要的节点?3年级现象,相比大家都了解;6年级,是要过渡到初中的一个年级;8年级,其实是要过渡到高中的一个年级,之前都有2年左右的储备时间。到了这个节点,一定要上层次、上档次、上难度,推孩子一把,上一个新台阶。

这个节点说的有些绝对,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即可,就好比运动员训练一段时间,总要参加一个比赛,去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和层次;或者说,一个运动员训练了一段时间,要进市队,再训练一段时间,进省队,再训练一段时间入选国家队,一级一级往上走。

如何建立知识储备去促进思维体系的建立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让娃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这些作品文学性不强,更多的其实是知识储备。为什么要读这些呢?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等。

神话素材遍布在文学作品的每一个角落,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剧、现当代文学作品等,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读神话,可以为以后的文学作品阅读打基础(理解经典著作中的“追寻主题、反抗主题”等等)。

为啥要看童话?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一般童话中有很多超自然人物,如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在现代西方文学的写作方法中,「童话故事的结局」通常指的也是快乐的结局,如很多童话故事中一般有公主和王子。

除了神话故事,童话故事里也不乏经典的文化符号。如果你经常看童话,你就会发现很多童话故事里,都会出现魔鬼或吸血鬼的形象。一旦书里冒出魔鬼或吸血鬼,那就预示着在正邪势力之间,即将要上演一场生死大战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歌德的《浮士德》吧,经典名著。我们先说魔鬼。魔鬼这个意向来自哪里呢?它最早来自于有关浮士德的传说。相传,魔鬼用财富和权力换取了浮了士德的灵魂,后来浮士德长期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当他醒悟时,为时已晚。于是千百年来,就形成了一个关于魔鬼的故事套路:每当主人公急于想获得金钱或权力时,他就会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

当孩子有了一个阅读基础,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他去读一些经典名著,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接受了,才能去理解,这样一步一步的才能提高阅读层次。

再比如,我带娃读《乡土中国》。为啥读这本书?我想让娃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学术类著作是该怎么读的,打开一个新天地。

先引用温儒敏教授的一段话:

“《乡土中国》的确有点难。这是社会学的经典论著,学术性强,即使这方面的专家,读起来也要费一番心思的,何况我们中学生?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对于当今许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是那样遥远,农村的学生也未见得就不感到陌生,这也会造成阅读障碍。经典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追求卓越,知难而上。”

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讲究长幼有序,

为什么故土难离还要落叶归根,

为什么是礼俗社会,为什么是熟人社会,

为什么乡间重语言不重习字,

为什么攀交情重关系不重权利和契约,

为什么会形成单系(即父系)亲属原则,

为什么农业民族受游牧民族侵略是个不断的历史,

为什么这样的社会是皇权的发祥地,

为什么一代朝廷新立会先让民休养生息后又会开疆辟土、筑城修河却又弄得国力衰败,

……

去书中找,在费孝通的笔下,均有解读。

具体可看这篇文章,有详细介绍。

家长做这些难吗?不难,我觉得家长是可以做的,其实说到底它还是属于信息整合层次,家长只要用心、耐心,引导孩子整合信息、查找资料,一些知识背景,孩子是可以理解大部分内容的。

难的是什么?是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专业出身,我觉得是做不了的,因为没有文学理论背景,没有中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怎么引导孩子做文学作品的精读?审美鉴赏、情感共鸣、文学手法、人物形象分析、艺术表现力?

所以大家在辅导孩子的时候,想清楚,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理念不能错,方向不能错,要少走弯路。家庭教育比拼的是什么(特别是“双减后”)?比拼的是谁能少走弯路,谁能做好规划,谁能处理好亲子关系。

带娃做主题阅读,带娃做精读,这都是在重要节点上推孩子一把,拽孩子一把。通过一本书(精读)或者一类书(主题阅读),敲开一扇门;进门之后遨游一段时间,再通过一本书或者一类书,再推开一扇门,这中间还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还要学会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知,是在不断进步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ta的精神发育史,一直在爬坡,一直在上台阶,孩子的精神发育、思想深度就是这么来的。

图片

最后说一个理念:阅读 应试,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孩子读了很多书,语文阅读理解还是不大理想,或者作文写作并未受益,那可能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书没有选好;二是阅读过于粗糙。如果还有第三方面,那大概就是,没有结合考试需求,去做精读训练(提高素养的精读目标和迎合考试的精读目标不冲突)。一篇阅读理解,咱们说刷题,不是反复做题,而是反复思考,体会作品的文字美和情感美以及作者的写作逻辑、get出题人思维。

各位家长都是娃学习路上的好伙伴了,应该对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都了解吧,我就不说题型了。根据题型,阅读理解考查的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比如总结文章第二段的内容大意等。

2.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比如代词“他、她、它,这个、那个”,文言代词“其、尔”,类似这些。

3.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比如请你结合文章,说一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比如中考常考的句子排序、乱序进行组合的题,考查学逻辑衔接及分析推理能力。

5.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比如我自己最喜欢的续写题,一般是100字左右,算这类能力的考查中比较难的题目;还有就是文章深层意蕴的挖掘,也算寻找隐含信息,这种算比较简单的。

阅读理解还可以考查学生准确、得体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比如词语替换、成语判断、字音字形甚至病句,都可以放在里面考。

阅读理解其实是短篇精读,适合孩子集中学习训练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阅读理解对文章的要求非常高。一二年级的小豆包,不着急做整本书精读,可以先从短篇精读入手——阅读理解,先引进门、引上道,了解阅读是怎么回事儿,到了3年级开始接受整本书精读训练,这样一个过程是比较好的。

长篇阅读,精读是很重要的,虽然国家提倡大量阅读,但是这是从全民素质提高的角度;从考试的角度,常考的以及会出现在试卷中的,还是传统的几部经典。所以短篇精读,我叫它实操;长篇精读,我叫它实训,两者结合,语文学习就综合起来了,字词都能顺便提高,因为读的细致,没有放过环境、对话、心理、文化点,所以收获的写作能力也很大,长短的精读不冲突,是相辅相成的。

每个寒暑假都安排阅读理解,为啥?因为要上强度,要集中火力,集中时间学习技巧和方法,孩子如果自己买本阅读理解的教辅,自己做题然后对答案,我个人感觉收效不大。孩子得有多高的悟性,自己去悟出题人思维、去悟审美鉴赏、情感共鸣啊?

家长能坚持,孩子就能坚持,家长要放弃,孩子就得先放弃。

成长的路上,谁都不容易,都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熬着”,当我们觉得很累很疲惫的时候,我们的姿态应该是学会休息和调整,而不是直接放弃、摆烂、躺平。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阅读体系建立:

两条线:一条是拓展知识(掌握信息),一条是深化思想(树立思维)。

一个理念:阅读 应试,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只是给大家一个借鉴和参考,具体的做法,还需要大家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摸索。

另外,还想给家长朋友们推荐几本书,这个寒假,孩子读书学习,我们也要读书学习:

《认知觉醒》《认知驱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

b站视频:

复旦大学王德峰、西安交大韩鹏杰

喜马拉雅:

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

张国立《古人有意思》

真心谢谢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独特而宝贵,让自己充满能量,尽享成长的乐趣吧。祝福大家,2023,收获满满,成长快乐。


赞78
收藏491
1年前
别的不说,单纯说神话,不仅仅是知识,也是历史与哲学的底层。同时,仅强调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神话至少要让孩子看到广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神话要看,古希腊神话也会看,但一般人忽略的印度神话,尤其是古巴比伦神话与史诗更要看。比较一下,各自古神话,就会发现异与同。当然,也需要看下圣经故事。这样对上古神话与文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1年前
语文学习,早期多读适合的文章,建立语感,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精读,这个是需要天赋的,后天训练有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1年前
三年级家长应该如何帮助?能不能展开说说。
1年前
真好,感谢分享!学习了
1年前
收藏了,慢慢回味慢慢对照
1年前
你的讲座哪里可以听,公众号是什么,可以关注学习?
1年前
讲的真好👍

推荐阅读

3岁
日志
12岁
日志
7岁
16岁
日志
7岁
日志
15岁
日志
酥酥猫爱学习
酥酥猫爱学习
2009
作者热门日志
 赞835 · 收藏6277 · 评论73
谈谈阅读模式及精读书目选择(小学篇)  赞350 · 收藏2874 · 评论39
9岁女娃的2018年阅读总结/阅读记录  赞330 · 收藏2762 · 评论83
语文学习的真正重点——语感和思维  赞301 · 收藏2172 · 评论71
 赞182 · 收藏1577 · 评论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