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时代的「快生活」,正在吃掉父母和孩子的专注力 -pg电子试玩

2017
2017-7-4 22:37 转载 · 图片11

最近,我想给三岁宝宝报个一年期的英语兴趣班,于是就先预约了一节试听课。

原本以为,孩子会很喜欢这种有互动、环境和上课方式又有趣的学习方式,而且我很早就开始给宝宝教日常会话,所以听懂外教的简单指令,再模仿老师说话,对他来说应该不也是问题。

然而一节40分钟的课听下来,我依然发现我错了。

宝宝能听懂、能跟着说,是没错,但这种配合,最多只坚持了20分钟。

而接下来的20分钟,他要不就是离开座位来到我身边,要不就是心情不佳地不愿开口,还拼命想拉着我离开教室。

和他一起上课的其他五个孩子,年龄都在4-5岁之间,他们玩得兴致勃勃,无论是跟读、游戏孩子其他指令,都配合得相当积极,而我的宝宝呢,总之让我在其他家长面前非常尴尬。

最后,煎熬的40分钟总算过去,我为宝宝报班的念头,也开始产生动摇。

回家以后,我的脑中就冒出无数担忧和焦虑:

为什么宝宝不如别的孩子那般积极配合?是不是他有社交障碍?是不是性格过于内向?是不是专注力低于正常值?

但是,通过对他日常生活的观察,我一一否定了自己的猜测。

他性格过于内向,又有社交障碍吗?

不应该,因为只要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熟悉过程,他便可以毫无芥蒂地和小朋友、成年人沟通交流,而且还相当热情主动。

所以,他不愿和外教配合、不想开口,可能是因为,线下一对多的课程,老师一上来就开始上课,并无和孩子单独的交流和认识过程,所以宝宝在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环境面前,是心存戒备的,不愿自如表现也是可以理解。 

剩下的猜测,只有可能是专注力方面的原因了。

如果说他专注力不如同龄的孩子,其实也不应该。因为那套他非常感兴趣的《神奇校车》系列书,每本讲完都需要20分钟,只要他精力足够,能连着听完两本。

所以,原因只可能是,当看到那些大一点的孩子长时间专注,我也就对他的专注力抱有太高期待,总觉得他也应该能“听话、懂事”地专注40分钟,至少不要让其他家长觉得我的孩子专注力有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我太爱面子了,没错,我总是希望别的家长认为我是个懂教育、孩子又表现好的“好妈妈”,所以孩子的表现一旦低于我的预期,我就会焦虑和尴尬,甚至神经质地猜测孩子是否某方面有问题,然后急急忙忙寻找改善方式。

我究竟在急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在这个父母普遍焦虑的速食时代,我对孩子匀速成长的耐心,已经被消磨得越来越少。我总希望他比别的孩子优秀一大截,着实贪心得不得了。

更吓我一跳的是,当我刚开始冒出“孩子是否有社交障碍”的念头时,甚至还想过,要不要找个儿童心理咨询师聊聊。

我知道这是病,是我的功利心、比较心和急迫感在作祟,大家切勿模仿,我也会努力改正。

就在我认为孩子专注力有问题,并焦虑万分地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确实对孩子期待过高了。

因为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说,3-4岁的孩子,如果在一个舒适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面对一项符合当前能力,且非常感兴趣的任务,他们最多可以专注地忙碌15分钟。

而6岁的孩子,才可以独自一人在感兴趣的活动上专注30分钟。

如果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专注力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

知道这些以后,我的心渐渐放松下来,终于不再那么神经质地焦虑,也为自己的急切和好面子感到惭愧。

不过,鉴于有些家长也可能也和我一样,由于对孩子的专注力了解不够、期待太高,或者自身过于焦虑,而对孩子产生责备、怨怼心理,所以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6岁之前,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专注力时长,以及家长可以怎么做,来帮助孩子更加专注地学习、玩耍。

关于专注力时长的几种说法 

所谓专注力时长,就是一个人可以在一项任务上,不分心地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

很多教育者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和自控力、内在驱动力一样,一个人的专注能力,也是可以预测最终成就的关键指标。

孩子的专注力持续时间长短,通常和年龄相关。根据相关研究,每增加一岁,孩子的专注力时长会变化2-5分钟。

不过,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专注力持续多久才是正常的,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

有一个来历不明的公式说,专注时长=年龄 1分钟。比如,3岁的孩子,专注时间是4分钟,5岁的孩子,专注时间是6分钟。

不过,这个公式过于简单粗暴,并没有说明,孩子在什么情况下的专注力时长是“年龄 1”。而且,如果孩子在从事新鲜感十足、趣味满满的任务时,专注力显然是超过这个水平的。

或许,这个公式的重点在于“孩子独自一人的高度专注时间”,那么大概也可以理解了。

第二种说法,是一个基于年龄段的专注力时长表,以及家长可以如何引导孩子更好地专注。

年龄

活动

我们如何做

2-7个月

一个婴儿可能会盯着一个人看,并模仿表情、发出声音。这个专注时间在2个月是2-3分钟,7个月时为5分钟

互动过程尽可能有趣,吸引婴儿注意力,有时候可以让婴儿主导互动,即婴儿做动作、父母模仿。

当婴儿转移注意力的时候,让他们休息

18个月

独自玩耍的时候,一个小孩子可能会在一个任务上坚持30秒,或者在寻求父母关注之前,用2-3分钟时间自己,忙碌于几种活动

父母的期待不要过高,不要强求孩子听自己说话、按自己指令行事

2岁

独自一个人时,2岁孩子可以在一个活动上专注30-60秒;在父母的鼓励下,可以坚持2-3分钟

父母可以与孩子玩耍,聊聊他的玩具、游戏,这样可以增加专注时间。比如,说出他们游戏的特点,引导孩子注意力,“你看到玩具上的小黑点了吗?”“这个盒子里能装的下吗?”

孩子安静专注,不需要父母关注的时候,无需打扰,因为如此会破坏专注力,缩短专注力时长

2.5岁

独自一个人时,在一个感兴趣的活动上专注2分钟,但是整个过程中,可能会持续想要大人的关注。

在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可以安静玩耍10分钟

3岁

在一项感兴趣的任务上独自玩耍时,可以坚持3-8分钟。

如果任务简单,孩子可以无需父母帮助,独立完成任务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扫除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调低电视音量,减少喧哗等

3.5岁

独自一个人,一个幼儿可以在感兴趣的任务上忙碌15分钟

4岁

4岁的时候,在一项感兴趣的任务上忙碌的孩子,可以适度忽略分散精力的事物,比如突然响起的电话。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4岁孩子可以花7-8分钟在一个任务上,如果活动和游戏很新鲜,尤其有趣,可以花15-25分钟。

4岁孩子,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且感觉舒服、有成就感的任务,更有专注力。

所以家长可以适度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多成就感,或增加任务和学习的趣味性

4.5岁

独自一个人时,孩子可以在 一个成年人指定的项目上专注2-3分钟,比如自己穿衣服,收玩具

5岁

5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能忽略很小的干扰。

一个人的时候,孩子可以在感兴趣的项目上专注10-15分钟;

在大人指定的,并且有趣、简单的任务上,坚持4-6分钟;

一小组孩子的时候,可以在无干扰情况下专注10-25分分钟

父母要知道,个人兴趣是内在驱动力的最大动力,如果孩子感兴趣的时候,可以将专注时间增加两倍。

所以,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与其他学习任务联系起来,比如,如果孩子喜欢食物,就可以用食物来教英语、数学,或编成儿歌教语文

6岁

独自一个人时,孩子可以在感兴趣的活动上专注30分钟

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任务是否无趣、太难,孩子是否感兴趣,并及时给予引导、帮助

8岁

独自一个人,进行感兴趣的任务时,孩子可以专注45分钟

根据这张表,如果你的孩子专注力时长超过平均水平,那么恭喜你,孩子的专注力没问题,家长只要耐得住性子,不要期待过高即可。

但假如孩子的专注力时长低于以上数据,那么也请别心急。

你可以和我一样,仔细思索一下,孩子是否在所有任务,包括他感兴趣的任务上,专注力依然不够。

那是因为,专注力时长,就和身高、体重一样,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并不会完全按照年龄阶段而精确增加。它与很多因素相关,“孩子是否从事感兴趣的任务”,就是影响因素之一(下一部分会说其他影响因素)。

而如果说一个孩子专注力有问题,或者家长怀疑孩子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那么可以观察是否有这几个表现:

即便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也无法专注几分钟;

无法在一个地方安静坐着;

很容易感到无聊和烦躁;

情绪易怒,时不时就心情紧张;

做什么事都缺乏自我驱动力;

对学习新事物兴趣匮乏;

非常没有耐心。

另外,诊断一个孩子是否有专注力问题,是需要有资质的医生,进行缜密分析和观测后,做出科学的医学诊断的。

而如果一个推销多动症药物的人,随便和你说一句“你孩子有多动症”,那么你就应该知道,这番话是不可信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感兴趣的任务和游戏上足够专注,但在学英语、学认字和学数学的时候不耐心,那也无需担心,孩子可能只是觉得任务过于困难和枯燥,或者和我宝宝一样,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心存警惕。

为了帮各位家长了解,为什么孩子有时候足够专注,有时候又急躁不安,我们下面就来简要谈谈,专注力时长,到底和哪些因素相关。

为什么孩子有时专注,有时烦躁?

通常来说,孩子的专注力时长,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任务、游戏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

感兴趣的任务,专注时间长;兴趣乏味的任务,专注时间短。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并用各种道具、绘本、挂图,并借助视频、音乐、舞蹈和游戏,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孩子足够享受过程,并乐在其中。

也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延伸开来,用创造力进行知识的相互联系,也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孩子的专注时长。

所处环境是否陌生

轻松、有安全感、有父母在身边的环境中,专注时间更长;而全新的、陌生的,对组织纪律、规则规范要求高的环境,孩子专注时间更短。

比如,孩子在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玩喜欢的游戏时,能独自坚持很久,而一旦去学校上课,就总是小动作不断,原因可能就是在于,纪律严明的教室环境,让孩子感到有些压力,所以无法专注。

周围环境是否杂乱

就连成年人,在面对杂乱无章的办公桌时,都无法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孩子也不例外。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保证学习环境的有序、整洁,不要有过多物品、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任务难易、枯燥程度

有趣的任务,专注时间长,而有难度、重复且乏味的任务,专注时间短。

是否有生理需求

孩子感到无聊、疲劳、饥饿,或想上厕所的时候,专注力会不足,所以在为孩子安排学习任务时,需要先吃饱睡好、解决好如厕需求。

是否有心理需求

当孩子感觉得不到父母关注,或者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发挥时,他们会故意不耐烦,好让父母注意到自己。

所以,家长最好先满足孩子对爱、归属感、权力的需求,比如先和孩子亲密玩耍后,再要求孩子学习,或给孩子提供多个选择,满足孩子的权力感,之后再要求孩子读书学习,都有助于提高专注力。

是否有其他孩子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孩子,并且相互影响的时候,孩子就会无法集中精力,所以最好让孩子们在分开的房间学习,或者错开他们活动的时间。

比如孩子a看书的时候,安排孩子b去学钢琴。

是否精力过分充沛

孩子神经兴奋、情绪激动的时候,自然很难专注,此时可以鼓励孩子多运动,发泄精力,还有研究证明,运动可以提升专注力。

是否屏幕时间过长

屏幕时间过长,会对孩子大脑产生过度刺激,影响神经的连接方式,损害负责专注力的大脑部位,从而缩短孩子的专注时间。

所以,如果孩子已经专注力不足,请家长检查孩子是否看电视、玩手机过多,并严格控制。

孩子是否心理压力过重

很多孩子难以专注,只是因为他们过于专注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是否足够优秀,是否会取得不错的成绩,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排解内心忧虑,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任务。

家长是否频繁打扰孩子

当看到孩子独自一人安静玩耍时,有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同情心泛滥,觉得孩子“孤独、可怜”,于是便一次次对孩子嘘寒问暖,一会儿给个零食,一会儿问问孩子累不累。

殊不知,就是在这种好心关切中,孩子的专注力才逐渐从连续变为断点,以至于未来任何需要专注的事情,孩子都难以长时间坚持。

所以,如果孩子从事的活动和任务不困难,且孩子没有主动求助,或流露出不耐烦、不开心的表情,家长静静旁观,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就好。

孩子是否多任务操作

如果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电脑,一边做功课,难以专注是肯定的事。人脑一旦决策负荷过多,就会很难聚精会神于一件事,到头来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

是否有心理、精神疾病

研究发现,有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的孩子,很难专注做事。

总之,为了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除了可以参考上一部分表格中的“我们如何做”一栏,还可以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对孩子的专注力周边因素来一番仔细排查。

毕竟,如果孩子的认知发展没有问题,那么只需从外部环境、教育方式来努力,相信很多孩子的专注力困难,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来源:家长进化论


赞1
收藏9
7年前
这也太焦虑了吧,就一次课,你就给孩子一堆帽子和一堆pg电子试玩的解决方案。只能说明太闲了

推荐阅读

日志
日志
日志
7岁
日志
5岁
日志
6岁
17岁
日志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
相关讨论
 84个回答
 51个回答
 48个回答
 46个回答
 29个回答
 28个回答
网站地图